第117章 错在不相信太祖再世

海州城内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雨丝如针,密密麻麻地刺破了初夏的暑气。街道上行人寥寥,偶有几个撑着油纸伞的商贩匆匆而过,溅起的水花在青石板上绽开一朵朵水莲。

瑶台楼内,一间干净的客房里,史可程正悠然自得地翘着二郎腿,手中捧着一本《春秋》。茶几上的香茗袅袅升起白雾,与窗外的雨声相得益彰。檀木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典籍,一盏铜制香炉里燃着上等檀香,淡淡的香气在室内缭绕。

这位二十多岁的白面书生,虽然已经失去了官职,但丝毫不见愁容。他的面容清秀,眉目之间带着几分书卷气,一双眼睛灵动有神。每日与三五好友吟诗作对,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堂兄史可法如今在南京兵部为官,我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史可程轻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自得的笑意。

咯吱。

木制地板发出轻微的响动。

史可程将案头的书简轻轻放下,抬头望向门口,“是哪位仁兄来访?”

“侄儿史德威,特来拜见叔父。”

门被推开,穿着一身白色儒袍的男子缓步走入房间。他约莫二十五六岁年纪,面容清瘦,眉宇间透着几分坚毅。手里攥着一把滴水的油纸伞,衣袖上沾着些许雨水。就是史可法膝下的那个义子史德威。

“龙江来了!”史可程热情地起身相迎,拉着史德威的手便往座位上带,“快坐,我给你倒杯茶。这可是今年新采的龙井,滋味极好。”

史德威在太师椅上坐定,接过史可程递来的茶盏。热气腾腾的茶水散发着清香,但他却无心品茗。

“叔父,父亲让我来海州探查情况。”史德威放下茶盏,神色凝重,“父亲率军北上,已到兖州。”

“兖州?”史可程眼前一亮,放下手中的茶壶,“那再有几日就能到海州了?我得去准备准备,好好迎接才是。”

“父亲暂时不会来海州。”史德威的声音低沉。

雨声渐大,敲打在窗棂上发出密集的响声。

“这是为何?”史可程一愣,眉头微皱,“你父亲身为南京兵部尚书,领兵直逼京城,誓要勤王,怎能不来面君?”

史德威环顾四周,确定无人后,压低声音道:“叔父可知如今海州行在是谁在掌权?太子的抚军大权又是如何得来的?”

皇极门之变。

这四个字在史可程脑海中一闪而过。作为前朝官员,他自然也有所耳闻。但这种事,他一个闲散人员,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

“这是皇家之事,你我还是莫要多言。”史可程摆了摆手,端起茶盏轻抿一口。

“叔父此言差矣!”史德威猛地站起身来,茶盏中的水面荡起涟漪,“我等读圣贤书,岂能不明大义名分?”

大义?

史可程心中冷笑。他苦读二十年圣贤书,不就是为了做官吗?如今太子当权,只要能让他官复原职,什么大义名分都是浮云。

但这话不能明说。史可程放下茶盏,装作若有所思的样子:“你说得对。不过我在海州还有些故交好友,得去见见他们,看能否一同离开。”

“那侄儿陪叔父一同前去。”史德威立刻说道。

“不必了。”史可程连连摆手,“你还是先回去等我的消息。这种事,还是要谨慎行事。”

送走史德威后,史可程立刻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撑着伞向大元帅府走去。雨水打在油纸伞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要见的人是苏子文,同年进士,如今已然成为朱慈烺麾下的讲官和大元帅府主簿。这位昔日同窗,现在可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大元帅府气派非凡,朱红色的大门上悬挂着金色匾额,门前两尊石狮威武庄严。门口的侍卫见史可程递上拜帖,很快就有人将他引入内院。

此时的苏子文正与周泽睿、龚鼎孳一同筹备登莱恩科事宜。这是李岩提出的主意,为的是安抚登莱地方豪强。

“子文兄。”史可程放低姿态,向苏子文拱手行礼,“小弟有要事禀报太子殿下。”

苏子文放下手中的文书,抬眼看向故人:“何事?”

“我堂兄史可法,派了养子来海州。”史可程压低声音,凑到苏子文耳边,“此事事关重大。”

苏子文眼前一亮。史可法如今在南京举足轻重,若能拉拢其堂弟投诚,对太子殿下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好,咱们马上去拜见太子大人。”

雨还在下着,但史可程的心中已经开出了一朵花。只要能重新做官,什么大义名分,在他眼中都如同过眼云烟。这世上,最重要的永远是自己的前程。

大元帅府深处,朱慈烺正在批阅奏章。听闻史可程求见,他放下手中的朱笔,示意让人进来。

史可程跪伏在地,恭敬地叩首:“臣史可程,叩见太子殿下。”

“免礼。”朱慈烺淡淡开口,“听闻你有要事禀报?”

“是。”史可程抬起头,将史德威来访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末了,他补充道:“臣愿为殿下效力,打探史可法的动向。”

“史可程,你就是那个被苏先生和龚先生多次提起的才子?”朱慈烺的声音不疾不徐,温和地问道。

史可程身子微微一颤,额头紧贴地面:“臣不敢当。”声音里带着明显的颤抖。

“起来吧。”朱慈烺轻轻挥手,“本宫给你赐座。”

史可程小心翼翼地起身,战战兢兢地坐在绣墩上。他的目光始终低垂,不敢与朱慈烺对视。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滑落,沾湿了衣领。

朱慈烺静静地打量着眼前这位崇祯十六年的进士。这史可程虽然满腹经纷,但却是个书呆子,没有什么阅历。自己正愁如何对付史可法,就有现成的人自动送了上来,真是天助我也!

“史爱卿。”朱慈烺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威严,“你可知自己最大的过错在哪里?”

史可程浑身一震,下意识就要起身下跪:“臣做了贰臣,有负圣恩...”

“坐着说话。”朱慈烺抬手制止了他的动作,“你说的不对,这不是最大的过错。”

史可程的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冷汗浸透了后背的衣衫。投敌叛国尚且不是最大的过错,那还能是什么?

“你最大的过错,”朱慈烺的声音徐徐响起,“是不相信本宫能挽救大明,不相信太祖高皇帝转世。”

史可程猛地抬头,又迅速低下,声音里带着几分慌乱:“臣知错了!臣现在已经深信不疑,太子殿下绝对是太祖再世!一定能挽救大明于水火!”

朱慈烺站起身,缓步走到史可程面前:“那你哥哥史可法呢?你侄子史德威呢?高杰、黄得功他们又是怎么想的?”

史可程立刻会意,连忙表态:“臣一定尽心竭力,让他们都明白这个道理!”

“很好。”朱慈烺满意地点点头,“你果然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