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各方算计,意料之中。
- 三国:我荆州幼主,开局截胡徐庶
- 有糖不吃梨
- 2019字
- 2025-04-29 10:55:04
敲了几遍没人应后。
红薯无奈之下便让自己身后那侍女守在门口,她独自接过那侍女手中的洗脸盆,开门进去。
见刘珩睡得香甜,她虽是不忍心唤醒,但考虑到此次会议的重要性。
她还是坐在了刘珩床沿,轻轻推了推他的肩膀,“主人~主人~该起床啦~”
“嗯?这才几点啊,不要……”
“主人~再不起来,就会错过州牧大人的会议哦~”
“嗯?!”听到这话,还处在半梦半醒之间的刘珩,直接坐了起来。
吓得红薯都后退了半步。
“啊,是你啊红红。”
“嗯呀,奴家来伺候主人起床啦。”
“呃……好啊。”
说实在的。
要是没有红薯的帮助,一时半会儿,他也的确不习惯自己弄这些东西。
没多久。
一套流程做完了之后。
刘珩便乘坐轿子,来到了州牧办公的地方。
刘表选择在这里开会,用意自然也很是明显。
待荆州文臣武将,能出席的都已经出席了之后。
刘表这才穿着一身官服走了进来。
跟刘珩料想当中的会议差距很大,他还以为会聊一些什么有利民生的事情,然后大家都争论得面红耳赤。
有忠臣、贪官污吏、奸臣之类的轮番上阵的戏码。
可谁知道,整体会议都很顺利,几乎没有什么阻碍,好像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了那般。
直到刘表开始将刘珩前去江夏任太守的事情搬了出来。
整个会议这才有了要讨论的样子。
坐在前列的一位看着四五十岁的官员开口道:“属下觉得,此举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三公子毕竟年幼,又刚经历过一次性命危机,不宜奔波劳累。”
刘珩闻言也将目光投了过去,原来是荆州治中邓义。
熟知三国历史的他,自然清楚此人乃是中立派。
今日邓义所说的话,倒也的确是为了刘表考虑。
甚至真要说起来,可能还有为了刘珩好的成分来。
毕竟,以他们的智慧,当然想不到此时远离中枢独自发展才是最好的。
而且站在荆州发展的角度来看,刘珩今年不过十七岁,就派到一任上当太守。
这确实有些揠苗助长的嫌疑,也有些儿戏。
在邓义看来,刘珩明着前去江夏当太守,实际上就是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哪怕是在江夏,做主的人,也不会是刘珩。
相反。
只要刘珩去了江夏,那么底下那些原本还算安分的世家势力贪污起来,会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
因为有一个大大的替罪羊在前面顶着他们肯定无所谓。
所以,邓义这个建议并没有包含多少个人的因素,而是出于对避免世家过大的考量,倒也的确算得上是忠心耿耿了。
“父亲,儿以为不妥,前些日子三弟与孩子相互嬉戏,所受之伤早已痊愈。再者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江夏又处边防,此乃重镇也,若非我刘氏族人,谁可守之?”
“胡闹!我荆州文臣武将无数,谁人无法守之?!”
“是……”刘琮低头应了声故意装作一副不成器的模样退下。
让人以为他是很注重兄弟感情,但胸中又没有多少谋略,这样便让刘表没有办法将他派出去任职。
如此一来,再经过蔡瑁、蒯越、张允和蔡夫人的运作,他只需要等刘表死后便能承继大位。
还能拉拢人心,一举多得的行为。
相比之下,身为长子的刘琦在他的面前蠢得像个新兵蛋子。
虽然他也很想表露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但他却没有什么谋士能够给他出谋划策。
他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个在谋略方面有什么建树的人,以至于憋了半晌也没放出个屁来。
这倒也不能全怪他,毕竟在荆州地界支持他的人,基本上都是刘表集团当中的武将。
综合实力和官职最强的,就只有文聘一人而已,先不说文聘能不能给他出个好谋划。
即便可以,那也不可能给他再进一言,因为文聘早就已经是刘珩的人,自然不会为刘琦出谋划策。
“刘琦,身为长兄,咳咳……你是什么意见呢?”
刘表刚说没几句话,便开始咳嗽了起来,也有可能是刚刚被刘琮的那些话给气到了。
或许也有刘珩穿越的缘故,以至于现今才初平四年,刘表的病情就有了些加重起来,或许都活不到建安十三年。
“呃……孩儿觉得,是去是留,应当询问一番三弟的意见。”
最终刘琦还是硬着头皮说了一句中规中矩,却又不那么对的话。
在这个讲究父母包办一切的时代,这种事情多少还是有些不合时宜。
一般只有在受宠的孩子当中,才可能出现。
很明显,目下刘表最为宠幸的孩子是刘琮。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在明知道刘珩跟刘琮饮酒斗马摔个半死后,还跟个没事人一样,稳坐府邸。
甚至连看望,都没有看过一次。
反倒是只受了轻伤的刘琮那边,他亲自去看望了很多次,还送了不少补品。
“嗯。”
刘表只是“嗯”了一声,没有说采纳也没有说不采纳,但熟知他的人,都知道。
他现在这个神情,就是对刘琦这个回答不满的表现。
“诸公以为如何?”刘表再度看向底下的文臣和武将发问。
这时,文聘开口道:“末将以为,应准许三公子前往江夏历练,正如二公子所言,如今正是用人之际,相信三公子也有为州牧大人分忧之意。”
“不错,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啊,属下也以为,应当让三公子前往历练,只不过。”
蔡瑁故意看了一眼刘琦的位置,似乎是在说那个“无志空长百岁”的人,就是刘琦一般。
待到众人随着他的目光看向刘琦的时候,他这才假装回过神来,看向一旁的刘珩,接着道:“邓治中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不如让原江夏太守黄祖移为长史,协助三公子处理军政要务,练兵江夏。”
“再让张允为主簿为三公子出谋划策,相信在诸公的辅助之下,定能成为州牧大人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