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古今十帝,众说纷纭!
- 开局刷到永乐大帝,朱棣慌了!
- 我从山间来
- 2027字
- 2025-04-27 22:18:37
天幕自日落时分亮起。
一个视频,已见玉兔东升。
但万朝君臣却并未因此有所懈怠。
反而在此时打起了精神。
在此之前,天幕播放视频时并无弹幕。
但视频结束后偶尔会有评论。
而许多视频未涉及的东西,都有几率出现在评论区。
【洪武大帝和永乐大帝是明朝唯二的雄主。】
【——微臣洪武大帝拜见永乐小儿。】
【——朕朱高炽册封朱棣为征北大将军。】
【——宣小民朱元璋觐见崇祯皇帝。】
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看到第一条,嘴角刚准备勾起,就立马僵住。
他目光中颇有些无语。
这后世百姓,言论有些过于自由了。
他有些想不通,后世帝王不尊古帝,又靠什么维持皇权威严。
不过,这崇祯皇帝又是谁?
永乐九年。
朱棣饶有趣味的看向太子朱高炽:“老大,朕这征北大将军用的可还顺手?”
“儿臣不敢。”
口中说着不敢,但朱棣并没有在朱高炽面上看到一点紧张。
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了当初的父皇跟大哥,而旁边的朱高煦...
若老大能做好,那便予他帝位又如何!
他并非蠢愚之人,这些年来若没有朱高炽在背后帮他处理后勤,他也难有如今成就。
而按天幕所说,他将来北伐功业,也多赖朱高炽帮助。
汉高祖有萧何,明太祖有李善长,而他朱棣有个好儿子。
【朱棣在帝王中也是排的上号的。】
【——至少能进前十。】
【——嬴政,刘邦,刘恒,刘彻,刘秀,杨坚,李世民,李治,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你说把谁拿下来让朱棣上?】
【——一龙二凤三猪四痞五秀六僧这不是公认的吗?还有异议?】
古今十帝!
嬴政笑了。
虽然不清楚为什么古今十帝会有十一个,但他也肉眼可见的开心。
只是满朝文武,没一个人敢盯着他面上看。
当所谓古今十帝,将嬴政排居首位时,众人不约而同的口呼万岁。
“乃公也能上榜?”
刘邦嘴角一咧:
“这榜上就我老刘家人最多,乃公的子孙比那秦二世争气多了。”
“不过,代王是怎么在上面的?”
想起刚刚才看过的明朝靖难之役。
也不怪他多想,实在是他与那朱元璋有些太像了。
同样起于微末,同样改前朝制度,行周公分封。
同样是老四上位,且政绩不凡。
今年是高帝十一年。
刘邦一眼扫向台下,这个时间点还能在的要么是朝中重臣,要么就是他的亲信。
他目光毫不遮掩,直接看向建成侯吕释之。
吕释之是吕雉次兄,他相信对方能明白自己什么意思。
对于刘恒,刘邦并无多少情感,若非一时心软,他甚至不会碰刘恒生母——原魏王魏豹妾薄姬。
但他对皇太子刘盈亦不甚满意。
去年,刘邦就尝试过废长立幼,废嫡立庶。
毫无疑问的,他失败了。
‘如意是否能当好新君,乃公不知道,但代王已经证明了,什么嫡庶之言都是狗屁!’
心中不忿,身为一国之君而无法决定继承人,刘邦早就十分不爽。
也是基于这种不爽,他决定力保刘恒!
‘朕不主动立废太子,但若太子或太后无德,那便莫怪朕了。’
与此同时。
代国,晋阳。
此时的刘恒年仅八岁。
舅舅薄昭和母亲薄姬陪同左右,三人看着天幕上的名单,面色都不是很好。
良久,薄姬道:
“太子势大,天幕此次泄露天机,是祸非福,还需提前准备好应对。”
薄昭点点头:
“郎中令张武,中尉宋昌都是可信之人,不如明日诏入王宫,同商对策?”
他说着,看向刘恒。
王虽小,仍为王。
况且小王也会长大成大王,他不愿做那越俎代庖之事。
对于母亲和舅舅的决策,小刘恒自然不无不可。
或许是出生皇族,又从小没感受过父爱,他看起来比其他同龄人成熟了太多。
建武元年。
洛阳,崇德殿。
刘秀身居主位,远望天幕,心情相当不错。
他日前才刚刚迁都洛阳,举办登基大典,今夜天幕就把他名字挂了上去。
简直神助攻。
目前,关中地区,更始帝已被刘盆子取代,赤眉军威胁不小。
陇右一带,隗(音韦)嚣自称西州上将军,阻断西进之路。
蜀地公孙述号称白帝,山东张步自称齐王,渔阳彭宠勾结匈奴。
甚至于洛阳附近都有更始旧部盘踞。
局势着实不怎么好。
“好在,朕乃天命所归!”
不管曾经是不是真的天命所归,从今天开始,他刘秀就是了。
什么?你不相信!
天幕认证的,古今十帝。
君权神授,天幕极为天,天幕极为神。
要不你说天幕怎么在天上的。
他念头刚起,就见天幕逐渐下滑,竟还有关于他的讨论:
【——刘秀能起家全靠的世家扶持,东汉皇权被士族门阀削成什么样了都,刘秀真排不上前十。】
士族门阀的威胁刘秀自不会注意不到,只不过现如今,旧都未收,功业未成,他不便于对士族动手。
况且,即便他真的一统天下,对于这帮大功臣也不能太冒进。
一个不小心,他就会落得跟那朱棣家的小侄子差不多的下场。
【——刘秀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与既倒,开创光武中兴,硬生生为大汉续命几百年,而且对功臣也处置得当,这有几个人能做到?进前十毫无问题!】
刘秀:会说话,你就多说一点。
大唐。
贞观五年。
李世民无心顾及自己被后人列入古今十帝,他盯着天幕之上“李治”二字,沉默无言。
李治,他的九子,今年刚封为晋王,年仅三岁。
现在就跟长孙皇后一起待在太极宫立政殿内。
这一刹那他想了很多。
兄弟残杀,太子逼宫,王子叛乱等等。
而同在两仪殿内的重臣想的一点不比李世民少。
“陛下~”
最终还是魏徵率先打破了沉默。
他指了指天幕,示意李世民看去:
“关于晋王,天幕还有下文。”
【——赵还能说有个开国功绩,李治凭什么跟朱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