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医师核心能力建设系列教材:急诊心电图分册
- 徐军 杨建中 高鹏主编
- 2546字
- 2025-04-29 17:21:08
一、常见疾病和症状ABCDE-OMI筛查
在急诊,有较多疾病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尤其以心脏疾病为主,但其他系统疾病也可导致心电图的改变,也有较多症状与心脏有密切关系,需要进行心电图筛查,经过查阅文献和临床实践,总结出ABCDE-OMI,见表2-0-1。
1.A(acute coronary syndrome,angina and abdoman disease/symptom):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绞痛和腹部疾病或症状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急诊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之一,包括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 eleva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 elevate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作为ACS 常规检查,建议必须在10min 内完成十八导联心电图,且还需要在15~30min 对ACS患者或疑似患者进行心电图复查。针对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警惕是否存在由心脏疾病引起的症状,如右心室或下壁心肌梗死可以导致上述症状,肾功能不全合并高钾血症患者也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在一项包括180 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中,约2/3 的患者有恶心,约1/3 的患者有呕吐;恶心和呕吐是下壁或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见症状。腹部疾病如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等除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或呕吐等症状外,有时也会出现继发性心脏疾病的表现,如脓毒性心肌病和脓毒症介导的心律失常、胆源性或胰源性心脏病。急诊中如出现上述类似情况,建议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避免心血管疾病的漏诊。
2.B(brain disease):脑部疾病
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的脑部常见疾病包括脑卒中、晕厥、颅内压增高等。
对脑卒中患者如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应常规进行急诊心电图筛查,以排除心脏疾病。脑卒中患者可能有心房颤动、心脏疾病,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会有相关的提示。
晕厥是急诊科的常见症状。晕厥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很多疾病均可引起晕厥,其中心源性事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均可引起心源性晕厥。对晕厥患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且有必要考虑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潜在的心脏结构疾病。
如心电图表现为数分钟内心率在50~90 次/min 波动,呈渐行性增快后立刻转为渐行性减慢,此时要考虑患者可能有颅内压增高,需要结合临床进一步检查。
3.C(cardiac disease and chest pain):心脏疾病和胸痛
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心房期前收缩、心室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交界性逸搏等各类心律失常;左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左心室肥大、右心室肥大等;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类左束支传导阻滞、类右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QT 间期异常,尤其是长QT 间期综合征、U 波异常等。心电图是评估以上疾病最简单、最快速的无创检查手段。
胸痛为急诊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发生致命性胸痛,除急性心肌梗死外,还包括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大面积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且很多胸外其他疾病也可以导致患者出现胸痛,根据《急性胸痛的急诊专家共识》建议胸痛患者医疗接触10min 内应进行十八导联心电图以进行筛查和评估。
4.D(disorders for metabolic and poisoning):代谢紊乱和中毒
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钙血症、高钠血症等均会引起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心电图对电解质紊乱也有一定的特异性。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如严重高钾血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电图变化包括P 波变平变宽的窦性心动过缓、高尖的T 波、窦室传导、宽QRS 波为主的心室内弥漫性高度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低钾血症的心电图标准包括出现大于1mm 的U 波和同一导联中U 波大于T 波(伴有ST 段压低)。低钙血症的常见心电图表现是由ST 段延长引起的QT 间期延长。
急性中毒为急诊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部分急性中毒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如乌头碱中毒、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等。急性磷化铝中毒可导致心律失常和ST 段抬高,并可以作为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夹竹桃中毒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然后是房室传导阻滞。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患者87.8%出现心律失常,47.5%出现心动过缓,其中最常见的是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但表现各异,典型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导致死亡,QRS 波时限超过0.1s 可以预测不良预后。
5.E(embolism disease):栓塞性疾病
栓塞作为急诊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尤其是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建议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典型的心电图有助于预测急性肺栓塞风险。当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疑似急性肺栓塞时,应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是否有特征性的SⅠQⅢTⅢ波形出现,SⅠQⅢTⅢ的出现晚于心前导联的T 波,早于右束支传导阻滞,其特征常为一过性,通常出现在肺栓塞的急性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还需要观察如下指标:①右心功能不全的心电图改变(V1~V4 导联T 波倒置、V1 导联QR 波);②V1~V6 导联的QT 间期差> 0.02s。在临床,需要关注同时出现的以下心电图特征:①新出现的束支传导阻滞;②aVR 导联抬高合并SⅠQⅢTⅢ;③心率> 100 次/min;④T 波倒置合并V1~V4 导联ST 段压低;⑤心房颤常见于肺栓塞;⑥休克。若出现以上特征提示患者死亡率极高。
急性肺栓塞预测流程见图2-0-1。

图2-0-1 急性肺栓塞预测流程
针对其他栓塞性疾病,进行心电图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筛查有无相应的肺栓塞和其他疾病。
6.O(operation period):围手术期
心电图在围手术期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可以及时发现围手术期心血管负性事件,包括围手术期内是否有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连续的围手术期心电图监测有助于识别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以确定值得关注的高危人群。Biteker等的一项研究发现,在660 名接受手术的患者中,80 名观察到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二是通过心电图可以及时发现影响心脏围手术期的致命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内根据临床情况采用间断心电监测或持续心电监测在发现潜在心血管事件和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7.M(monitoring):心电图动态监测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均需要进行心电监测,但心电监测不能代替常规心电图检查,包括十二导联、十八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以监测心律失常和缺血。心电图动态监测常用于急危重患者的入院监测、病情变化的心电监测等。
8.I(intervention):治疗前后的对比
急诊常见的冠心病治疗手段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STEMI 患者进行紧急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心电图可以比较PCI 术后犯罪血管和远端血管无/慢速回流现象。病理性Q 波是STEMI 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