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诸葛亮请君入瓮

待向宠退下,书房内只余下诸葛亮与田信二人。

田信站在窗边,望着庭院中摇曳的竹影,心思却已飘远。

曲辕犁、新式翻车、熟肥,这些固然能解燃眉之急,极大缓解蜀中的粮食压力。

但这还远远不够。

一个强大的势力,绝不能只靠着吃饱肚子。

基础的工业,才是支撑一个文明持续强盛的骨架。

几日后,田信借着熟悉环境的名义,独自一人在成都的市集闲逛。

市井喧嚣,人声鼎沸。

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空气中混合着牲畜、香料、食物以及汗水的复杂气味。

他走到一处贩卖盐巴的摊位前。

摊主正用一个粗糙的木勺,从一个大陶瓮里舀出灰白色的盐粒,称给一个面带愁容的妇人。

那盐粒粗大,色泽暗沉,明显夹杂着不少肉眼可见的杂质。

“这盐怎地又涨价了?还越来越苦涩……”

妇人接过用麻布包裹的盐巴,忍不住低声抱怨。

摊主不耐烦地挥挥手。

“爱买不买!如今能买到就不错了!”

旁边一个卖铁器的摊位,情况也类似。

几把锄头、镰刀歪斜地靠在木架上,刃口粗糙,甚至能看到细微的裂纹。

一个农夫拿起一把锄头掂量着,眉头紧锁。

“老丈,你这铁器也太脆了,上回买的没用几日就崩了口……”

摊主也是一脸无奈。

“如今铁料就是这样,价钱还高,能打出个形状就烧高香了!”

听着这些零碎的抱怨,田信的心头却如同被投入了一颗石子,荡开层层涟漪。

盐,民生之本。

铁,农耕、军备之基。

如此劣质的盐铁,却价格高昂,这背后隐藏的问题绝不简单。

他立刻联想到了现代的盐业提纯技术和钢铁冶炼工艺。

控制了盐铁,就等于扼住了民生与战争的咽喉。

若这些关键资源被少数人把持,不仅百姓受苦,更会滋生腐败,甚至威胁到整个政权的稳定。

回到诸葛亮府邸,田信还没来得及整理思绪,向宠便面色凝重地匆匆赶来。

他直接屏退左右,对诸葛亮和田信低声禀报。

“军师,先生,末将查到了一些惊人的东西!”

向宠的声音压得很低,却透着一股难以抑制的怒意。

“蜀郡赵家,其势力远不止于田产!”

“根据线报,赵家暗中控制了蜀郡境内好几处重要的盐井和铁矿!”

“他们不仅长期偷逃盐铁税赋,数目惊人,更将大量劣质铁器高价卖给百姓,甚至官府采买军械时也敢以次充好!”

“更有甚者,”向宠顿了顿,语气更加沉重,

“有迹象表明,他们可能与某些不明身份的商人勾结,将部分盐、铁等战略物资,偷偷运出益州境外,牟取暴利!”

偷税漏税。

以次充好。

走私战略物资!

每一条都足以让诸葛亮这位以法度严谨著称的军师动容。

田信听完,心中之前的猜测得到了印证,更感事态严重。

他深吸一口气,看向诸葛亮。

“舅父,我在市集也听闻百姓抱怨盐铁质次价高。”

“以我‘西域’所见所闻,凡大国强盛,无不将盐铁等关键民生、军备资源牢牢掌控在国家手中。”

他斟酌着词句,尽量用符合这个时代的逻辑来表述。

“如此,方能稳定物价,惠及于民;增加国库税收,充盈府库;更能保障军需供应,锻造精良兵甲。”

“我以为,当效仿前朝强盛之策,推行盐铁官营,将这些利国利民之本,收归官府统管!”

诸葛亮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

他早有整顿益州经济秩序,加强中央财权的想法,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契机和足够有力的理由,贸然动作恐引起本土势力的剧烈反弹。

田信的建议,以及向宠查获的赵家罪证,恰好送来了他最需要的东西。

这不仅是一个整肃吏治、打击豪强的机会,更是推行更深层次改革的绝佳突破口!

诸葛亮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赵家在盐铁上的不法行径,正好成了那把劈开顽石的利斧。

然而,赵家家主赵建,这只盘踞蜀郡多年的地头蛇,显然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他隐约察觉到诸葛亮近期一系列动作背后,可能指向了他们家族赖以生存的根基——盐铁产业。

惊惧之下,赵建立刻派心腹带着重金,秘密拜访掌管盐铁税收的几名关键曹吏。

他的意图很明显:要么提前销毁不利的账目,要么收买人心,获取内部消息,以求自保。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一切早已落入诸葛亮的算计之中。

向宠奉命布下的天罗地网,早已悄然张开。

就在赵家心腹与一名被金钱晃花了眼的小吏在隐蔽处交接贿赂时,向宠亲自带人如神兵天降,将行贿者与受贿者当场抓获,人赃并获!

赵家干扰政务、试图掩盖罪行的直接证据,被牢牢掌握在诸葛亮手中。

消息传回,诸葛亮却并未立刻发作。

他看向田信。

“信之前所言,‘西域’有法可提炼精盐、改良冶铁?”

田信立刻会意:

“确有其法。譬如制盐,可用特殊滤网过滤卤水,再辅以日晒或火烤结晶,便可得远胜如今的雪白精盐,去除苦涩杂味。”

“炼铁,则需改良高炉结构,优化鼓风技术,提升炉温,并调整矿石与炭的配比,理论上能炼出远比现在坚韧锋利的钢材。”

他故意只说了些基础原理。

诸葛亮微微颔首。

“很好。舅母于格物之学颇有心得,信儿可去向她请教一二,看能否先做出些样品,或绘制出更详尽的图纸。”

他转向面带疑惑的向宠:

“巨违,设法将军师外甥欲改良盐铁之法,或能得雪白精盐、百炼精钢的消息,不经意间透露出去,尤其是要让赵家的人听到。”

“让他们觉得,新的技术唾手可得,有利可图。”

贪婪,往往是让人放松警惕、走向灭亡的最佳诱饵。

向宠领命而去。

赵家那边,赵建得知派去行贿的心腹被抓,如遭雷击,顿时冷汗涔涔。

行贿不成,反而暴露了马脚!

巨大的恐慌攫住了他。

他意识到,那位看似温和的诸葛军师,恐怕早已盯上了他们。

情急之下,赵建开始秘密联络其他几家在盐铁生意上同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蜀中本土豪族。

“诸葛亮欲借盐铁之事清洗我等益州世家!”

“今日是我赵氏,明日便是你王氏、张氏!唇亡齿寒,若不抱团反击,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

一时间,成都暗流汹涌。

与此同时,田信依诸葛亮之意,带着对盐铁技术的初步构想,主动前往黄月英的小院拜访。

“舅母,外甥听闻舅父有意整顿盐铁,欲效仿前朝官营之策。外甥斗胆,有些不成熟的想法,想向舅母请教。”

这位对格物之学有着异乎寻常热情的奇女子,再次被勾起了浓厚的兴趣。

她特意将田信请到自己的小院,屏退左右,直接询问起来。

“信儿快说来听听!盐铁之法,关乎国计民生,若能改良,实乃大功德!”

田信便将自己关于过滤提纯、高温冶炼等想法,结合现代知识,半真半假地包装成西域奇术说了出来。

黄月英听得入了迷,时而蹙眉深思,时而恍然大悟。

她不仅迅速理解了田信所说的原理,更能举一反三。

“你说的过滤之法,若用细密麻布层叠,再加木炭吸附,或可一试?”

“提升炉温,鼓风是关键。寻常皮囊风箱力有不逮,若能设计出更为省力高效的联动风箱……”

“矿石选取亦有讲究,不同矿石秉性各异……”

两人完全沉浸在技术探讨中,石桌上很快铺满了各种草图。

而就在此时,赵府之内,收到心腹密报的赵建,得知了“田信欲改良盐铁,能得精盐宝钢”的传言。

绝望中的赵建,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眼中瞬间爆发出贪婪与侥幸的光芒。

【新技术?若是能将这技术弄到手……不仅能化解危机,更能让我赵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诸葛亮虽狠,但他那外甥终究年轻,或许……有机可乘!】

一个更加疯狂和冒险的计划,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他并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踏入诸葛亮为他精心准备的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