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熟肥功成暗流涌

时节已入三月,季春时节,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城外那片曾引来无数目光的试验田旁,气氛却比春日阳光还要热烈几分。

最后一批堆肥坑,在农人们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中,被小心翼翼地打开了。

预想中那令人掩鼻的恶臭并未出现。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泥土芬芳与些微发酵气息的味道,并不难闻。

坑内原本混杂的秽物、枯草、泥土,此刻已然大变模样。

它们变得色泽深沉,质地疏松,用手一捻,细腻得如同上好的园土,再不见半分污秽原貌。

“成了!真的成了!”

“这……这真是那些臭东西变的?”

“一点都不臭了!闻着还挺香!”

几个胆大的老农凑上前,伸手抓起一把熟肥,放在鼻尖下细细嗅闻,又仔细揉搓着感受那份肥力内蕴的质感,脸上布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

向宠站在一旁,看着这黝黑松软的“宝贝”,又望了望不远处那片试验田。

那里,用了熟肥的禾苗,已经比旁边未施肥的对照田地高出了一大截。

叶片宽厚油绿,茎秆粗壮挺拔,迎风摇曳,充满了勃勃生机。

对比之下,旁边普通田地的禾苗则显得稀疏、瘦弱、泛黄,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

效果,是如此的直观,如此的震撼,根本无需任何言语。

事实胜于雄辩。

田信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曲辕犁解决了耕作的效率。

新式翻车解决了灌溉的难题。

而这熟肥,则补上了土地肥力这最关键的一环。

蜀中的粮仓,根基正在被一点点夯实。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成都内外。

曲辕犁、新翻车、神仙肥。

田信,“诸葛军师那位来自西域的、点石成金的外甥”,彻底成了蜀中百姓口中的传奇人物。

“农神使者”的名号不胫而走。

甚至有些过于激动、得了实惠的农户,自发地想要凑钱为田信修建生祠,祈求这位“农神使者”能永驻蜀中,福泽万民。

这股风潮很快传到了诸葛亮耳中。

他对此只是淡淡一笑,随即派人下去,温和却不容置疑地制止了这种行为。

理由很充分:田信乃军师至亲,辅佐主公,兴利除弊,皆是分内之事,岂可以鬼神视之?

诸葛亮深知,民心可用,却也需善加引导,过度神化个人绝非好事。

田信对此也松了口气,他可不想真的被当成神仙供起来。

而试验田里那肉眼可见的惊人长势,以及农人们眼中重燃的希望,更加坚定了诸葛亮立刻将此等利国利民之策上报主公的决心。

毕竟,汉中前线战事正酣,后方粮草的稳固与增产,便是前方将士最大的底气与胜机。

成都府衙的书房内,灯火直至深夜依然明亮。

诸葛亮坐在案前,神情专注而凝重。

他面前铺开着一卷上好的绢帛,笔下的狼毫正在飞速书写。

信中,他详细描绘了曲辕犁的构造图纸与惊人效用。

阐述了新式翻车的原理、优势以及水力驱动的巨大潜力。

更附上了堆肥法的详细步骤,以及试验田那令人瞠目结舌的产量对比数据。

这些,都将是支撑汉中大军继续作战,乃至未来图谋天下的坚实后盾。

写完这些振奋人心的内容,诸葛亮的笔锋却微微一顿。

他沉吟片刻,蘸饱浓墨,在信的末尾,用更加审慎的语气加了一段话。

他依据田信所提供的“天机”,结合当前战局推演,大胆预言曹军粮道将绝,军心已疲,不日必定撤军,汉中之战即将迎来最终的胜利。

最后,他郑重地向远在汉中的刘备提出了一个看似与战事关联不大的请求。

“待汉中事了,请主公速班师回成都,恳请务必带上孝直与汉升将军同行。”

“亮于成都,偶得天赐之机,事关汉室兴衰之根本,需与此二位柱石共商大计,方能万全。”

他并未言明具体是何天机,只是强调此事干系重大,且必须有法正与黄忠二人参与。

写罢,诸葛亮将信纸仔细晾干,小心折叠好,用火漆封缄,盖上自己的私印。

他唤来一名绝对心腹的亲信校尉,将密信郑重交到其手中。

“此信十万火急,关乎国运。你须亲自兼程,走最隐秘的路线,务必亲手交到主公手中,不得有任何耽搁与泄露!”

“诺!”

校尉肃然领命,将密信贴身藏好,快步离去,身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

诸葛亮望着窗外的夜空,目光深邃。

【孝直、汉升将军……但愿,还来得及。】

田信带来的科技成果固然令人振奋,但那些隐藏在笔记本电脑史书中的冰冷文字,尤其是关乎身边重要人物命运的记载,更让他时刻警醒。

改变命运,或许就从此刻开始。

然而,正如光明总伴随着阴影。

田信带来的福祉在蜀中大地播撒希望的同时,也引来了某些潜藏在暗处的觊觎目光。

蜀郡赵氏。

这是一个在益州根深蒂固的本土豪族。

刘焉初入益州时,赵氏曾试图反叛,虽被强力镇压,但并未被彻底铲除,势力依旧盘根错节,在蜀郡拥有大量田产和部曲家奴。

刘备入蜀后,大力倚重从荆州带来的班底以及早先入川的东州集团,益州本土势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

赵氏这种犯过错误的家族,虽然在地方上仍有相当影响力,但在政治上早已边缘化,失去了往日的荣光,心中自然积郁着不满与焦虑。

如今,田信横空出世,接连拿出曲辕犁、新翻车、熟肥法这等足以改变农耕格局、蕴含巨大利益的奇术。

这让蛰伏已久的赵氏家主赵建,嗅到了机会的味道。

几番旁敲侧击、暗示合作无果后,赵氏的耐心似乎正在耗尽。

这日,向宠面色铁青地找到了诸葛亮和田信。

“军师,先生!”向宠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

“那赵氏之人,昨日竟派人私下接触负责翻车核心部件的一名老工匠。”

“许以重金,想要买通他窃取齿轮和链条的关键图纸!”

“幸亏那工匠忠厚,当场严词回绝,并通过我预先布置在工坊内的眼线,第一时间将此事秘密报知于我!”

“末将已立刻加派人手暗中保护工匠,并加强了工坊周边的警戒,这才赶来禀报!”

田信闻言,眉头紧锁。

【果然,麻烦升级了。利欲熏心之下,开始用上这些手段了。】

诸葛亮听完向宠的汇报,脸上却没有什么意外的表情,只是眼神微冷。

“知道了。”他轻轻颔首,语气平淡。

“既然他们已经忍不住把爪子伸出来了……”

诸葛亮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

“向宠。”

“末将在!”向宠立刻挺直身躯。

“派人盯紧赵家那几个主事之人,尤其是那个赵建。他们接下来还会有动作。”

诸葛亮放下茶杯,声音平静,

“暂时不要打草惊蛇,且看他们还能玩出什么花样。鱼儿不上钩,怎么收网呢?”

“诺!”向宠心头一凛,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

这是要放长线,钓大鱼,将赵氏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