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三里湾(存目)
-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导读
- 贾丽萍主编
- 802字
- 2025-04-28 11:21:24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省沁水县人。“山药蛋派”创始人,“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残酷迫害,含冤去世。著有短篇小说《登记》《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中篇小说《邪不压正》《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三里湾》《灵泉洞》《李家庄的变迁》,三幕话剧《两个世界》,报告文学《孟祥英翻身》,鼓词《战斗和生产结合——一等英雄庞如林》等。
《三里湾》原载《人民文学》1955年第1—4期,随后由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作品把叙述重点放在由社会变革引起的思想、道路、家庭关系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上,通过糊涂涂、王金生、范登高、袁天成四户人家的矛盾纠葛,通过党内党外、家庭、爱情、婚姻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变化,通过在秋收、整党、扩社、开渠等一连串事件中的矛盾冲突,描绘出农业合作化初期我国农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揭示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对农民的毒害以及农业合作化这一伟大变革对农民精神世界和生活状况的影响。
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典型人物。革命意志衰退的范登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品中比较早的党内反面形象,“糊涂涂”“能不够”“铁算盘”“惹不起”等一大批落后农民形象也是活灵活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们是长期贫穷落后、封建愚昧的小农经济的产物,他们的精神负累显示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革的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三里湾》还写了一些先进人物,如王金生、王玉生等,他们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但总体来看,赵树理对先进人物的塑造不如落后人物成功。
另外,《三里湾》在艺术风格上也有可取之处。赵树理在民间说书(话本)基础上加以创新,吸取古典小说的手法。把人物融入故事之中,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语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一部具有浓烈地方色彩的小说,一方面描写了山西农村的特有风光以及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民俗人情,另一方面语言也采撷于农民的口头语言,鲜活生动。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