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一声惊锣,学子们鱼贯而入,匆匆忙忙从各处的早课院落赶来考场。
而明久比他们都快上一步,绕着竹席座位,来到了第32号。
徐徐坐下。
不远处监考的几名夫子中,有人松了一口气。
没人发现端倪,许多学子已经就坐,可就是这时,一老者带领一队披甲士兵匆匆赶来,看见这场景,众多学子止步,就是端坐在席位上的人也纷纷起身。
“司业安好。”
司业,从四品官,仅位于国子监祭酒之下。
“不知司业赶来,是为何事?”
太学小考,每个进士科的考场,都有博士一人为主考官,位正七品,可此刻却也因为司业的到来,略显慌乱。
在第四考场的太学博士,也是一位老者。
他上前对司业一礼,目光飘忽了一瞬,又稳住了心神。
司业看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微微摇首,转而严厉呵道:“圣人有令,今年升做大考之年,一切从严,包括县试、学院大小考在内,皆由官中将领带队,为监考武官,由监考武官亲自发放圣人钦定的大小考题。”
“权博士,您且配合……咱们太学第四考场来的官中将领是李小将。”
司业低声道:“是卫国公李靖的次孙。”
权博士目光一转,表示明白,但又想到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一时间也难以言喻,他看向那些学子们,无奈摇头。
这一场考试,倒是公正咯。
等司业之后,一名身材魁梧,相貌英俊的年轻将领踏着羽靴而来,其面若朗月,不苟言笑,只是对权博士等一众太学夫子一礼,就恪守职位,盯着明久一行学子。
一群学子后背一寒。
只因为在这名小将手中的长剑已拔,好似悬在他们的头顶。
一时间,不少学子都面色大变。
明久默默注视,方才关于大考之年的事情他也听到。
何为大考?
就是大办科举,严办科举,这一次的考题会很难,同时也会给这一届及第的学子们更好的官位,大开方便之门。
也是,明久记得,正月里,唐王李世民就亲自撰写了《帝范》一书。
书成之际,天地异相,大唐气运显现,化作十二条金龙穿梭在天,最终凝结为十二篇帝王的法则。
这十二篇帝王法则就是李世民赠给太子李治的为帝之法。
同时在朝堂上又告诉太子应当以古之哲王以为师,戒奢去骄,为大唐而不辞辛劳。
这不假遮掩的告知全天下人,太子李治就是他的继承人,一时间太子府人满为患,朝廷内一些别样的声音都不再有。
而新君需新臣,这是历朝历代的不变之势。
这一场科举大考,恐怕就是为了给太子李治寻班底,铺路的。
明久默默摇头。
上施下效啊,哪来的公正,不过是需要这样的公正罢了。
明久默默将桌面上第三张白纸,放到最下方,这东西没用了,圣人钦定的考题,还是由与文官集团不对付的武官来派送……也不知道明大人安排的那位夫子,心中慌不慌。
也不去看那位夫子。
没等多久,那李家的小将就来到席位最前列,而众多的士兵将他们围在圈内。
“开始作考,圣人钦定学院进士科小考之题!”
“不写贴经,以经史子集为重。”
“诸考子在四书五经中自选其一,加之‘荧惑’为题,作考文,其文气升三寸者,可交卷,由国子监统一批改,其文气升六寸者,交由大儒斧正,文气升九寸者,送达天听,由圣人亲自批阅!”
什么!
无贴经!
才是小考就写考文……还要有文气者才能批阅,若是没有达到最低标准,岂不是说连批改的机会都没有?
文气可不是那么好孕养的。
脑海中的才华若不加以文气孕养,可没有一步登天,文气爆发的可能。
即使写出惊天文章,可心中无文气,都无法惊起注视。
照搬无用,还需自己领悟。
这是真的绝了作弊的可能!
“平时…即使是科举都不要求文气,怎么……”一些学子呆愕痴语。
毕竟文气可不是好孕养的,只读书始终浅薄,唯有行万里路,去亲身体验书中的道理,才能孕育文气。
他们这些青年人能有多少文气?
而这也是文人科举的原因,唯有科举后做官,才能‘行万里路’,不然他们心中再有抱负,也不能去施展心中的思想、志向、政策,不然就是造反。
诗词歌赋只是小道,治国策论才是大道!
除非有惊人天资,如老庄那般达到天人合一,不然……难有结果,光靠读书,能读出个什么来?
“寂静!”
“扰乱考场,一律革出,三年内不允许科举!”
那小将眉目一厉,年纪虽小,但已经有了一层血煞之气,可见杀过不少人。
这一声下来,整个考场都没了声响。
“沙沙沙…”
只听磨墨之声,明久在小将说了考题之后,就开始做题,他的心思已经沉入考题当中,而心中藏匿的文心也不知不觉中冒起。
谛听曾观他心胸,有见文心。
若是没有这一遭,他自己都不知道原来他还有这份天赋。
文气、文心、文界。
这可是文道必备的三个东西——
文气充盈,可施展文字术法。
文心坚韧,可以文载道,回看圣人之相,领悟圣人之道。
文界诞育,可创造心中世界,让世界中的有道之物降临现实。
文心……
荧惑为题……
九寸文气圣人亲自批阅……
哈哈!
他有文心,又因为母亲被‘荧惑’按上了灾星的名头,对荧惑多有感悟,此刻果真是天时地利皆在我!
想要官途比明大人高,就在此举了!
他必要一举入圣人目!
……
“还不快作题!”
小将示意点燃记时用的木香,这些学子也纷纷坐定。
那小将瞥过明久,缓步上前。
此刻,明久已经磨了墨,取白纸铺平,用狼毫笔蘸取墨水,等那小将走近之时,白纸上已经写着硕大的三个大字——须菩提!
小将蹙眉。
这人是做什么?
但他也没出声,对于文道之事他并不清楚,而既然圣人言说文气,那自然也下达让这些学子各凭本事,施展文道来争锋的口谕。
文道千奇百怪,只要不是作弊,一切都合规矩。
小将看向权博士。
博士微微摇头,并无异样。
如此,小将呵笑一声,转身出了席位间,站在考场外注视。
考场内的考生们才松了口气,但紧接着就是苦思冥想,这题如何做?
“嗡!”
文气冒出?
众人目光纷纷望向明久的位置,只可惜有竹帘遮挡,他们只能感受到文气,而无法看见竹帘后面的光景。
只见竹帘后,明久在那须菩提三字上,一缕文气升起,而须菩提三字下,一行小字散发萤火红光——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荧惑起,心猿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