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武朝复归李唐的预言
- 推背图传奇:袁天罡、李淳风的惊世预言与奇幻人生
- 顺衍
- 1806字
- 2025-03-12 18:23:01
谶曰:
飞者不飞,走者不走。
振翅高岗,乃克有后。
颂曰:
威行青女实权奇,极目萧条十八枝。
赖有猴儿齐着力,已倾大树仗扶持。
武则天称帝后,其无上的尊荣与权势令她风光无限。然而,总有人对她的统治心怀不满,徐敬业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徐敬业出身名门,乃名将李勣之后。机缘巧合之下,他与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相遇。二人皆才智非凡,对寻常琐事不屑一顾,一心只想挑战权势的巅峰。当时,天下权势最重者无疑是武则天,于是,徐敬业与骆宾王联手,以“讨武扶李”为旗号起兵反叛,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锋。
骆宾王曾作诗:“倏忽搏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此诗仿佛预示了这场反叛的结局。最终,徐敬业兵败被斩,骆宾王也溺水身亡。经此一役,武则天的统治愈发稳固,犹如雄踞高岗的雄鹰,难以撼动。
时光流转,武则天的身体渐不如前。曾经那个威严凛冽、机敏睿智,活泼好动,登泰山、赏洛水、宣赦天下的她,如今已是垂垂暮年,步履蹒跚,往日的豪气早已消散。即便如此,她仍未确定皇位的继承人选。
这可急坏了她的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眼见武则天身体日益衰弱,皇位继承人却迟迟未定,他们心中不免慌张。而朝中狄仁杰、娄师德、杜景俭、王方庆和王及善等一批重臣,皆是李家皇室的坚定支持者。武承嗣和武三思虽身居高位,但并非执掌中枢之职,这让武氏成员愈发忐忑不安,终于按捺不住。
公元698年二月,有人向武则天提及皇嗣问题,声称“自古天子没有立异性为皇嗣的”,言外之意是不能立李家人为皇嗣,这使得搁置不久的话题再次被摆上台面,朝中大臣自然明白武氏兄弟的心思。
一日,武则天设宴。酒至半酣,有人提出立武承嗣和武三思为皇嗣。狄仁杰当即反驳:“太宗皇帝历经艰难险阻,亲自披荆斩棘,方才平定天下,将江山传给子孙。高宗皇帝又将两个儿子托付于陛下。如今陛下若将皇位传给外姓之人,恐怕有违天意。况且,姑侄与母子相比,孰亲孰疏一目了然。陛下若立子为帝,千秋万代后,可配享太庙,祭祀不断,皇位传承无穷无尽;若立侄子为帝,何曾听闻有侄子当了天子,还会把姑姑灵位供奉于太庙的?”
武则天听后恍然大悟,深知若让武承嗣继位,自己死后灵牌恐将被弃,若有感知,必悔恨不已。于是,她决定找一个能在自己死后妥善供奉灵牌之人继承皇位。不过,这毕竟是身后之事,当下她只想寻两个俊美的男子相伴,便对狄仁杰说:“狄卿,再找个能干之人辅佐,本宫后宫还有几位美少年,需回去教导一番。”
武则天回宫与美少年相伴,狄仁杰则向朝廷举荐了张柬之。张柬之入朝后,敏锐地察觉到局势有变。此时朝堂已非武则天掌控,而是她宠爱的张易之、张昌宗二人肆意妄为,将朝堂当作玩乐之地,为所欲为,无人敢管。
张柬之深知如此下去国家将陷入危局,便找来四人商议对策,他们五人被称为“五王”,分别是汉阳王张柬之、扶阳王桓彦范、平阳王敬晖、南阳王袁恕己、博陵王崔玄暐。
随后,张柬之等五人率领兵马冲入宫中,正巧撞见张氏兄弟与宫女嬉戏,当即擒住二人并斩下首级。接着,他们抱来太子,安置于龙椅之上,对武则天说:“太后,您回宫安享天伦之乐吧,朝堂之事无需再操心。”武则天见大势已去,无奈说道:“罢了,罢了。”
至此,大唐江山重回李氏家族手中。李淳风感慨赋诗:“威行青女实权奇,极目萧条十八枝。赖有猴儿齐着力,已倾大树仗扶持。”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灵武道大总管姚崇进京办事,恰逢此事并参与其中。中宗李显坐稳皇位后论功行赏,姚崇也获赏赐。此时,有人建议张柬之除掉武三思,张柬之却认为武三思不足为惧,留着他还能给天子当垫脚石,于是武三思得以保命。
武则天被迁至洛阳上阳宫后,中宗带领百官前去慰问。众人皆对武则天不理不睬,唯有姚崇留了下来,痛哭流涕。张柬之见状不悦,警告姚崇:“姚公,别在此添乱,大家都高兴着呢,你哭什么?”
姚崇哭着说:“我有幸与诸位共事,扶立皇帝并非多大功劳,只是与太后相处久了,难免心生感情。”
姚崇出来后,有人问他:“姚公,你与武则天哪来的感情?她喜欢的是美少年,与你无关啊。”姚崇骂道:“你糊涂!没看见武三思还活着吗?”
果然,不久后,武三思卷土重来,与中宗皇后韦氏勾结。武三思怂恿中宗抓捕或杀害了张柬之等五王,而姚崇因那恰到好处的哭泣,逃过一劫。
五王既除,韦后野心膨胀,妄图效仿武则天称帝。她用毒酒毒死中宗后,正式登基。却没料到李隆基率领乱兵冲入宫中,将韦后斩杀。随后,李隆基扶李旦登上皇位,可还没等众人看清李旦模样,李隆基便迫不及待地自己登上了皇位。
至此,天下暂时恢复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