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俄罗斯绘画
第一节 概述
“罗斯受洗”后,圣像画技术从拜占庭传入俄罗斯,成为11–17世纪俄罗斯绘画的主要体裁。所以,可以说中古时期的俄罗斯绘画是圣像画时代。
最初,在俄罗斯画圣像的是一些从拜占庭请来的圣像画家。后来,Ф.格列克、А.鲁勃廖夫、М.狄奥尼西等俄罗斯圣像画家出现并渐渐形成了俄罗斯圣像画学派。
17世纪,随着俄罗斯社会的世俗化进程开始,俄罗斯绘画开始从圣像画向肖像画的过渡,一些画家绘制人物肖像1。最初,肖像画家主要为沙皇、贵族等社会上层人士2画像,平民百姓很少进入他们的创作视野。
18世纪上半叶,在俄罗斯涌现出А.马特维耶夫、И.尼基京、А.安特罗波夫、B.阿尔古诺夫、B.萨布鲁科夫、К.科洛瓦切夫斯基、Ф.罗科托夫、Д.列维茨基和B.鲍维科夫斯基等一大批优秀的肖像画家。其中,有的画家还为普通俄罗斯人甚至农奴画肖像,这是18世纪俄罗斯肖像画发展的一个新现象。
18世纪下半叶,肖像画在俄罗斯得到了普及。同时,以А.洛欣科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绘画和以С.谢德林为代表的风景题材绘画在俄罗斯初露端倪。
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浪漫主义绘画有过短暂的勃发,突出地表现在O.基普林斯基、B.特罗皮宁等画家的人物肖像画上。在浪漫主义肖像画发展的同时,风景画、历史题材画、社会风俗画等体裁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走上现实主义绘画的道路。
19世纪下半叶,“巡回展览派”(1870,图2-1)的出现是俄罗斯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和里程碑。1870年,根据И.克拉姆斯柯伊、Н.格、В.佩罗夫和Г.米亚索耶多夫等画家的倡议,“巡回展览派”这个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现实主义画家联盟3成立了。1871年11月27日,巡回展览派画家在彼得堡举行了首次画展,之后巡回展览派画展4每年都举办一次,展览遍及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哈尔科夫、喀山、奥廖尔、里加、敖德萨等城市。巡回展览派画家们不仅展出自己的绘画作品,而且把巡回展览当作一种教育手段,在大众中间宣传和普及现实主义绘画艺术。

图2-1 “巡回展览派”画家(1870)
巡回展览派画家们高举绘画艺术的民族化和人民性的旗帜,以批判现实主义为绘画创作的方法和原则,视培养和提高人民的艺术审美修养为己任,把绘画艺术变成了人民大众共同的精神财富,大大推进了俄罗斯绘画艺术的发展,也让俄罗斯绘画走向世界。
纵观19世纪俄罗斯绘画的发展,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肖像画进一步完善,成为许多画家创作的重要体裁之一。О.基普林斯基和В.特罗皮宁是19世纪上半叶的两位杰出的肖像画大师。基普林斯基的肖像画《Е.达维多夫肖像》(1809)、《普希金像》(1827)、《基普林斯基自画像》(1809)等透出时代的浪漫主义精神,而特罗皮宁的《老乞丐》(1823)、《花边女工》(1823)、《吉他手》(1823)等人物肖像则表现出俄罗斯社会下层人士的生活真实。19世纪下半叶,В.佩罗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像》、И.克拉姆斯柯伊的《托尔斯泰像》《涅克拉索夫的“最后岁月”》、И.列宾的《穆索尔斯基像》《波列诺夫像》《特列季亚科夫像》(1883,图2-2)以及其他画家创作的大批人物肖像把俄罗斯肖像画艺术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图2-2 И.列宾:《特列季亚科夫像》(1883)
第二,风景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风景画大师。他们现实主义地描绘俄罗斯大自然,表现出对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欣赏和赞美。А.萨符拉索夫的《白嘴鸦飞来了》(1871),Ф.瓦西里耶夫的《解冻》(1871)、《潮湿的草地》(1872)、《沼泽地》(1872–1873)、《在克里米亚的群山里》(1873)、《下雨之前》(1870),И.希施金的《黑麦》(1878)、《橡树》(1887)、《松林》(1889)、《在公爵夫人摩尔德维诺娃的森林里》(1891)、《造船木材林》(1898),还有А.库因吉的《第聂伯河上之月夜》、В.波列诺夫的《莫斯科小院》(1878)、И.艾瓦佐夫斯基的《惊滔骇浪》(1850)、《黑海》(1881,图2-3)、《在波浪中间》(1898)等风景画成为俄罗斯乃至世界绘画艺术的宝贵财富。

图2-3 И.艾瓦佐夫斯基:《黑海》(1881)
第三,风俗画诞生并渐渐走向繁荣。А.维涅齐阿诺夫是19世纪上半叶一位善于描绘俄罗斯大自然和普通劳动人民生活的画家。在这位画家的画笔下,风景一开始就与劳动者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他的画作《春耕》(19世纪20年代)和《夏收》(19世纪20年代)把俄罗斯大自然景象与妇女的劳动、人物的心境融合在一起,开创了俄罗斯风俗画的先河。П.费道多夫被誉为俄罗斯“绘画中的果戈理”,他的讽刺画作在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风俗画中独树一帜。费道多夫把19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社会生活当作创作的源泉,推出一批具有深刻讽刺意义的画作,诸如《新获得勋章的人》(1846)、《挑剔的新娘》(1847)、《少校求婚》(1848)、《贵族的早餐》(1849–1850,图2-4)、《小寡妇》(1851–1852)、《跳一次,再跳一次》(1851–1852)和《赌徒们》(1852)等。他的讽刺画“透过世界见不到的眼泪发出笑声”,让观众看到一个充满缺陷、病态和矛盾的俄罗斯。费道多夫的绘画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戏剧性讽刺情节、隐喻的艺术语言为后来的俄罗斯风俗画家提供了榜样。
19世纪下半叶的俄罗斯风俗画家们真实地描绘俄罗斯现实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В.佩罗夫的《出殡》(1865)、《城旁最后一家酒馆》(1868)、《三套车》(1866)),К.萨维茨基的《修铁路》、Г.米亚索耶多夫的《地主家庭欢迎一对新人到来》(1861)、《地方自治会的午餐》(1872)、《宣读1861年2月19日的宣言》(1873),В.马科夫斯基的《银行倒闭》(1881)、《会面》(1883)、《大夫看病》(1870)、《娱乐晚会》(1875–1897)、《领到养老金》(1870)、《求婚》(1889–1991),И.列宾的《伏尔加河的纤夫》等画作从不同的角度和生活侧面描绘俄罗斯现实,揭露、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下的俄罗斯社会,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和批判力量。

图2-4 П.费道多夫:《贵族的早餐》(1849–1850)
第四,宗教题材绘画成为许多画家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К.布留洛夫、А.伊万诺夫、H.格、B.克拉姆斯柯伊、Н.科谢廖夫、Г.谢米拉茨基、В.波列诺夫、А.利亚布什金、В.苏里科夫、Ф.布鲁尼等俄罗斯画家都以《圣经》和《福音书》为题材创作了画作。尤其是А.伊万诺夫的《基督来到人间》(1837–1857)、《抹大拉见到基督》(1835),克拉姆斯柯伊的《基督在荒野中》(1872),波列诺夫的《基督与女罪人》(1888)等画作体现出俄罗斯画家对基督这个人物个性的认识和理解,并成为传世的绘画杰作。
第五,历史题材绘画在19世纪俄罗斯绘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К.布留洛夫的画作《庞贝城末日》的深刻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悲剧气氛,奠定了俄罗斯历史题材绘画的基调,并且为后来的俄罗斯画家创作的历史题材画指点了方向。之后,В.瓦斯涅佐夫、В.苏里科夫、Н.格、И.列宾等画家继承布留洛夫的历史题材绘画传统,创作出一系列表现俄罗斯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画作。若把瓦斯涅佐夫的《罗斯受洗》(1895–1896),列宾的《不期而至》(1884)、《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伊凡》(1885)、《扎波罗什人给土耳其王写信》(1880–1891),格的《彼得大帝在彼得戈夫审问太子阿列克谢》(1871),苏里科夫的《禁卫军临刑的早晨》(1881)、《缅希科夫在别列佐夫》(1883)、《大贵族莫罗佐娃》(1887)、《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1895)、《苏沃罗夫越过阿尔卑斯山》(1899)、《斯杰潘·拉辛》(1907),韦列夏金的《战争的壮丽尾声》(1871–1872)等画作描绘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串起来,就可以构成一部从“罗斯受洗”到19世纪后半叶俄罗斯历史的绘画艺术编年史。
第六,民间童话故事成为俄罗斯画家的绘画内容和题材。在这方面,画家В.瓦斯涅佐夫的贡献尤为突出,他用自己的《飞毯》(1880)、《阿廖奴什卡》(1881,图2-5)、《三勇士》(1881–1898)、《架在鸡腿上的农舍》(1883)、《伊凡王子与大灰狼》(1889)、《青蛙公主》(1901–1918)、《斩断三头蛇妖》(1912)、《永生不死的科歇伊》(1917)、《妖婆雅加》(1917)、《睡公主》(1926)等画作对俄罗斯民间童话故事进行最好的艺术阐释,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图2-5 В.瓦斯涅佐夫:《阿廖奴什卡》(1881)
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在俄罗斯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背景下,俄罗斯绘画艺术也呈现出流派纷呈的多元发展状态,出现了“艺术世界”5“俄罗斯美术家协会”6“兰玫瑰”7和“红方块派”8(亦称“红方块王子派”)等不同的绘画派别和团体,先锋派绘画艺术登上俄罗斯绘画的平台。先锋派艺术家们组成了立体主义、至上主义、未来主义、原始主义和抽象主义等画派,进行绘画艺术的试验和实践。1913年,М.拉里奥诺夫的《光线主义》一作,宣告了俄罗斯抽象派绘画的诞生。B.康定斯基和K.马列维奇是俄罗斯抽象派绘画艺术的理论家和实践家。此外,К.菲拉诺夫、Т.冈察洛夫、Н.康恰洛夫斯基、А.连图洛夫、А.马什科夫等画家也在现代派绘画上进行探索并取得出色的成就。在这个时期俄罗斯绘画的多元发展中,现实主义绘画依然是俄罗斯绘画艺术发展中的一个主要流派。M.涅斯杰罗夫、C.科罗文、K.科罗文等人继承19世纪巡回展览派画家的传统,沿着现实主义绘画的道路进行创作。
1917年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政权最初几年,未来派、意象派、立体主义、象征主义等先锋派绘画创作依然存在,并且对现实主义流派画家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可以从К.尤恩、Б.菲洛诺夫、П.库斯托季耶夫、А.雷洛夫等人的绘画创作中表现出来。
在国内战争时期,在俄罗斯城镇的大街小巷,处处可以看到许多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和色彩的宣传画和招贴画9,这种绘画体裁能对政治事件和社会变革做出及时的反应。Д.莫尔、B.德尼、А.阿普西特、M.切尔内赫等人是使用这种体裁绘画的画家。其中,Д.莫尔创作的宣传画《你报名参加志愿军了吗?》10(1920,图2-6)传遍俄罗斯大地,激励许多青年人奔赴战场与白军作战,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图2-6 Д.莫尔:《你报名参加志愿军了吗?》(1920)
20年代,俄罗斯文化艺术界的思想和活动十分活跃,涌现出一些绘画小组和团体,如革命俄罗斯美术家协会(1922–1932)、架上作品美术家协会(1925–1931)、“四艺社”(1924–1931)、莫斯科美术家协会(1927–1931)等。这些协会的大多数画家希望与自己时代同步,创作符合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К.尤恩的《新星球》(1921)、К.彼得罗夫–沃特金的《政委之死》(1928)、А.杰伊涅卡的《保卫彼得格勒》(1928)等作品就是绘画艺术反映和表现时代精神的见证。
卫国战争时期,宣传画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简洁的艺术形式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再次成为热门的绘画体裁,起着积极的宣传作用,鼓励军民为保卫祖国、战胜德国法西斯而战。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在莫斯科的街头就出现了著名画家库克雷尼克塞11的《无情地粉碎和歼灭敌人!》(1941)、И.托伊泽12的《祖国母亲在召唤!》(1941,图2-7)等宣传画。在《祖国母亲在召唤!》这幅宣传画上,一位年迈的母亲一手拿着“军事誓言”,另一手高高举起,她代表祖国呼唤千千万万的儿女去保卫祖国。这幅画上红、白、黑三种颜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宣传画艺术的经典作品之一13。此外,“塔斯社之窗”14变成了张贴宣传画的橱窗。新一代画家库克雷尼克塞、B.伊凡诺夫、А.科克列金、B.科列茨基、И.托伊泽、П.苏赫明、Н.拉德罗夫等人积极参加“塔斯社之窗”的工作;老一辈画家Д.莫尔、М.德尼、М.切列姆内赫等人也在“塔斯社之窗”的宣传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图2-7 И.托伊泽:《祖国母亲在召唤!》(1941)
这个时期,俄罗斯画家们创作的战争题材画作构成了卫国战争的艺术编年史,如А.杰伊涅卡的《1941年11月的莫斯科郊外》(1941)、《保卫塞瓦斯托波尔》(1942),К.尤恩的《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1942,图2-8),C.格拉西莫夫的《游击队员的母亲》(1943),А.普拉斯托夫的《德寇飞机过后》(1942)等作品。此外,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历史题材的画作,如П.科林(1892–1967)的三折画《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42–1943)塑造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大公形象,让俄罗斯人以自己民族的历史英雄为榜样,消灭一切来犯的敌人。А.布勃诺夫的《库利科沃战场的早晨》(1943–1947)则是对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的英雄业绩的颂扬。这些历史题材画作继承19世纪历史题材绘画的传统,歌颂俄罗斯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号召人们去战胜一切来犯的敌人。

图2-8 К.尤恩:《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1942)
卫国战争结束,一方面,有的画家依然用画笔回顾和反思那段悲壮的历史。Ю.涅普林采夫的《战后的休息》(1951)、Б.涅缅斯基的《母亲》(1945)、B.科斯捷茨基的《归来》(1947)、А.拉克季奥诺夫的《前方来信》(1947)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画作;另一方面,战争后的和平生活、恢复性的建设和劳动成为画家们注意的焦点和描绘的对象。Т.亚布隆斯卡娅的《粮食》(1949,图2-9),Г.科尔热夫的《情侣》(1959),А.普拉斯托夫的《在集体农庄的打谷场上》(1949)、《拖拉机手的晚餐》(1951)、《集体农庄庄员》(1951–1965)、《春天》(1954)等画作描绘战后苏维埃人的生活和劳动,表现俄罗斯人重建家园的信心和热情。此外,塑造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形象在50年代再度成为画家们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其中,画家Б.约甘松、B.索科洛夫、Д.杰金、H.法伊迪什–克兰基耶夫斯卡娅、H.切巴科夫集体创作的大型画作《列宁在共青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演说》(1950)在列宁题材的绘画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了阐释这个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画家们运用俄罗斯画家惯用的叙事手法描绘这个历史场面,这幅画以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具体性、画作色彩的鲜艳性取得巨大的成功。

图2-9 Т.亚布隆斯卡娅:《粮食》(1949)
50–70年代,随着苏维埃社会出现的“解冻”思潮,先锋派绘画艺术回归俄罗斯。А.斯莫林和П.斯莫林兄弟、П.尼科诺夫、M.尼科诺夫、Г.科尔热夫、Т.萨拉霍夫、Г.纳里曼别科夫、H.安德罗诺夫、B.波普科夫、И.扎林等画家深信绘画艺术的崇高使命和道德理想,力求表现独立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的自我选择,他们既恪守职业的真诚,又敢于突破“固定模式”和传统,进行绘画艺术的多样化探索。出现了А.斯莫林和П.斯莫林兄弟的《极地勘测人员》(1961)、《罢工》(1964),П.尼科诺夫的《我们的日常生活》(1960)、《地质队员》(1962)、《十月的大本营》(1965), M.尼科诺夫的《渔夫》(1967),Г.科尔热夫的《共产党人》(1957–1960)、《战火烧伤的人们》(1962–1967),B.波普科夫的《布拉茨克水电站的建设者》(1960)、《工作队在休息》(1965)、《回忆。寡妇们……》(1966)、《两人》(1966)、《我的一天》(1968)、《七月的夏天》(1969)、《父亲的军大衣》(1972),Т.萨拉霍夫的《修理工》(1960),H.安德罗诺夫的《木排工人》(1962,图2-10)等一大批画作。这些画作反对粉饰现实和对现实的理想化,无论在人物塑造,还是绘画技法上都与传统的俄罗斯绘画有所不同,表现了这些画家对教条的、浮夸的绘画艺术的反叛。这些画家的创作引起一些传统现实主义画家和评论家的强烈不满,他们被指责为脱离现实,搞形式主义,等等。然而,这些画家的绘画语言严峻、色彩简单、形式率直、结构简练是对传统绘画艺术探索的扩展和补充,给俄罗斯绘画界送来一股新风,迎来了绘画界的变革,这是社会的“解冻”思潮带来的结果。但是,随着60年代中期官方的文化“封冻”,许多画家不得不转入“地下”或流亡国外。1570–80年代,А.普拉斯托夫、Д.莫恰里斯基等老一辈画家“老骥伏枥”,继续在现实主义的绘画领域完善自己的技巧,创作了一批描绘当代生活的作品,如А.普拉斯托夫的《小阳秋》(1970–1971)、《往事回忆》(1970),Д.莫恰里斯基的《在俱乐部的彩排》(1972)、《三位函授生》(1978)等画作;同时,И.格拉祖诺夫、H.涅斯杰罗娃、O.布尔加科娃、Т.纳扎连科等新一代画家进入创作的成熟时期。在И.格拉祖诺夫的《20世纪的神秘剧》(1972),H.涅斯杰罗娃的《欢迎联欢节的客人》(1974)、《年轻人在休息》(1976)、《地铁》(1980),O.布尔加科娃的《剧院,女演员А.涅耶洛娃》(1975,图2-11)、《小丑和球》(1978)、《果戈理》(1979)、《年轻的艺术家》(1981),Т.纳扎连科的《民意党人临刑》(1972,图2-12)、《色丹岛上的雾日》(1980)、《普加乔夫》(1980),K.涅契泰罗的《弟弟复员归来》(1976)、《动物市场》(1970–1980)、《革命的回忆》(1980)以及许多其他画家的画作16里,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对各种绘画艺术传统进行了创造性的再思考,以各自的方式解决绘画创作的诸问题并且用新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

图2-10 Н.安德罗诺夫:《木排工人》(1962)

图2-11 О.布尔加科娃:《剧院女演员А.涅耶洛娃》(1975)

图2-12 Т.纳扎连科:《民意党人临刑》(1972)
80年代,在苏维埃大地上迎来了大办美术展会的高潮。这些展览会推出一大批新画家。他们的画作具有新时代的气息,预示着苏联社会处在即将发生重大变革的前夕。从1985年起,绘画艺术变得丰富和多样化,观众能够看到俄罗斯现代绘画艺术的各个流派包括一些侨民画家创作的作品。80年代后期,在莫斯科举办过B.康定斯基、K.马列维奇、A.连图洛夫、П.菲洛诺夫等现代派画家的个人画展,让俄罗斯人开阔了自己的艺术视野。
80–90年代,俄罗斯绘画呈现出一种多元的发展态势,涌现出各种流派和风格的绘画作品。其中,代表性的画作有:И.格拉祖诺夫的《库利科沃战场》(1980),И.卡巴科夫17的《豪华客房》(1981)、《甲虫》(1982),Т.法伊迪什和П.马利诺夫斯基的《塔鲁萨电影》(1981),А.阿科皮扬的《果品静物画》(1982)、《塔鲁萨夏天》(1983),И.扎图洛夫斯卡娅的《春天日历》(1983),B.勃拉伊宁的《9号住宅》(1984),B.雷勃琴科夫的《莫斯科,淫雨绵绵的黄昏》(1984)、《卡马河上,不安的黄昏》(1984), M.康托儿的《与红房子在一起的自画像》(1984)、《殴打》(1984),Л.塔本金的《在汽车站》(1984)、《带狗的人》(1984),И.鲁本尼科夫的《猫与镜子》(1983)、《战争记忆》(1985)、《А.维索茨基》(1987),Т.纳扎连科的《家庭音乐会》(1986)、《在勃莱梅的最后一个黄昏》(1988)、《碎片》(1990)、《历史的记忆》(1992,三折画)、《念咒语》(1995),М.谢米亚京的《彼得大帝》(1992)、《猪胴》(1996)等,这些画作的风格、流派和绘画技法各不相同,表明俄罗斯画家们力求摆脱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框框,寻找表现自己绘画构思和对象的新方法和新手段,促成俄罗斯绘画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此外,以A.彼得罗夫18和C.巴基列夫19 为代表的“照片现实主义”画家的创作在80年代也很活跃,为世纪末的俄罗斯绘画的多元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21世纪初,现实主义、概念主义、象征主义、后印象主义、新学院派、新文艺复兴派、现代派等绘画流派20,继续呈现俄罗斯绘画的多元化发展态势。但总体上,可以把画家归为两大派别,一个是“传统派”画家,另一个是“革新派”画家。俄罗斯艺术理论家А.雅基莫维奇21把“传统派”画家称为“祭祀派”画家。“传统派”画家绝大多数是从苏联时期开始创作的,他们的画作有具体的思想涵义、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表现出画家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如Н.涅斯杰罗娃的《海上的承重者》(2001)、《田野之花》(2009),О.布尔加科娃的《浪子归来》(2007),Д.伊康尼科夫的《承重者》(2003)、《早春的落日》(2006),Л.纳乌莫夫的《母与子》(2015),А.西特尼科夫的《泰坦尼克号》(2010),С.法依比索维奇的《无家可归者》(2009)、《走投无路》(2013)等。另一派是包括概念主义在内的各种“革新派”画家,А.雅基莫维奇称之为“癫狂派”画家。“革新派”画家质疑传统的俄罗斯绘画的价值,他们用一些新的绘画形式和方法冲击传统的俄罗斯绘画艺术,因此有人认为在“革新派”画家的绘画创作里俄罗斯的绘画传统消失了。这派画家的代表作有О.兰格的《维纳斯》(2005)、《伊卡尔的陷落》(2012),И.鲁本尼科夫的《草地上的早餐》(2013),К.胡嘉科夫的《约翰》(2008),Л.塔本金的《爵士乐队》(2004)等。此外,还有一个叫做“别无选择”的现代绘画流派,这派的代表画家有В.杜博萨尔斯基(1964年生)、А.维诺格拉多夫(1963年生)22等。
21世纪的俄罗斯现代派绘画的体裁、技法、风格多种多样,画作的数量众多,其中不乏有些像И.卡巴科夫、В.皮沃瓦罗夫23那样著名的画家,但与传统派画家Н.涅斯杰罗娃、О.布尔加科娃、Д.伊康尼科夫、Л.纳乌莫夫等相比,现代派画家的艺术影响力还有一定的局限。
如今,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代替了颜色和画布,画家的绘画创作获得了一些新手段,比如,可以通过三维空间建模对象作画。这已引出了绘画艺术的一场新的变革。此外,街头绘画、喷涂绘画也在冲击传统的绘画……21世纪俄罗斯绘画究竟将如何发展,还有待于继续观察。
1 巴尔松纳肖像画(парсуна)。
2 如,伊凡雷帝、沙皇费多尔、戈都诺夫、纳雷什金等人的肖像。
3 И.克拉姆斯柯伊是“巡回展览派”的精神领袖,В.斯塔索夫是该派的艺术评论家,主要成员有И.列宾、В.苏里科夫、В.佩罗夫、Ф.瓦西里耶夫、В.马克西莫夫、Г.米亚索耶多夫、М.涅斯杰罗夫、В.马科夫斯基、И.普里亚尼什尼科夫、К.萨维茨基、Н.雅罗申科、В.谢罗夫、В.波列诺夫、А.萨符拉索夫、И.希施金、Н.格、В.瓦斯涅佐夫、А.库因吉、И.列维坦和Н.雅罗申科等人。
4 到1922年为止共举办了47次,
5 以А.伯努瓦、H.廖里赫、C.加基列夫、B.库斯托季耶夫、K.巴克斯特、M.多布津斯基和А.奥斯特洛乌莫娃–列别杰娃等人为代表的“艺术世界”(1898–1927)画家们崇尚象征主义诗学,信奉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的审美形式,他们既反对巡回展览派的美学思想和观点,又不同意学院派的绘画原则,提出“纯艺术”的口号。
6 “俄罗斯美术家协会”(1903–1923)的М.弗鲁贝尔、В.鲍里索夫–穆萨托夫、В.谢罗夫、А.阿尔希波夫、А.瓦斯涅佐夫等画家反对“艺术世界”的西欧派纲领,他们的创作富有民主主义的精神,喜爱表现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们发扬了列维坦的抒情风景画传统,形成了俄罗斯的印象派绘画。
7 “兰玫瑰派”(1904–1910)的画家П.库兹涅佐夫、П.乌特金、А.马特维耶夫、H.萨普诺夫、M.萨里扬、M.丘尔廖尼斯等人在自己的作品里创造出富有诗意的世界形象,他们的艺术创作有一种朦胧性,力求用自己的创作表现日常生活中崇高的“时间超越”,并去洞察大自然的永恒和谐的奥秘。
8 “红方块派”(1911–1917)的画家И.马什科夫、А.连图洛夫、А.库普林、P.法里克、B.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等人视法国画家塞尚为自己的鼻祖。他们借鉴世界艺术的各种新流派的创作经验,对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和20世纪的其他绘画流派的成果进行再思考。这派画家主张构图的严谨和逻辑性,强调色彩的丰满和物质性、绘画表面的可触性,明确指出细节空间应优先于物体。“红方块派”画家的绘画色彩绚丽、华美,喜欢使用鲜艳、强烈的颜色。
9 如,А.阿普西特的宣传画《五一节》,Д.莫尔的宣传画《给白匪老爷的红色礼物》(1920)、《帮助一下》(1922)、《从前一人耕地,七人吃饭,如今不劳动者没饭吃》(1920)、《你报名参加志愿军了吗?》(1920),В.德尼的宣传画《或是让资本灭亡,或是死在资本的脚下》(1919)等。
10 这幅画的背景是工厂的厂房和烟囱,一位头戴布琼尼帽的红军战士形象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他手指着前方,目光严肃地问:“你报名参加志愿军了吗?”在这位红军战士的发问下,任何一位具有正义感的俄罗斯公民都不能无动于衷,很多人会自愿报名参军,与凶恶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
11 库克雷尼克塞是三位苏联画家的笔名,该笔名由画家М.库普里亚诺夫(1903–1991)、П.克雷洛夫(1902–1990)、Н.索科洛夫(1903–2000)姓的第一个音节组成。这三位画家采用集体创作的形式,创作一些应时题材的漫画,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画家。
12 И.托伊泽是苏联格鲁吉亚族美术家。他的创作体裁广泛,有油画、插画、宣传画。
13 А.科克列金的《为了祖国!》(1942)、B.伊凡诺夫的《今天我们饮故乡第聂伯河的河水,明天我们要饮普鲁特河、柰曼河和布格河的河水》(1943)等宣传画在当时也很有影响。
14 “塔斯社之窗”的前身是20年代的“罗斯塔之窗”。“罗斯塔之窗”是一个展示宣传画的橱窗,这是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一个特殊的艺术现象,一直存在到国内战争结束,对发展当时的宣传画具有重要的意义。
15先锋派绘画艺术因受到不同形式的批判而从俄罗斯绘画艺术的视野中消失。不少俄罗斯画家为了恢复先锋派艺术传统曾经做出了许多努力。直到80年代末,先锋派艺术作品才在展览会上与观众见面,并且被印刷出版。
16 如,И.普拉夫金的《拷打》(1981)、《哭泣》(1980)、《纸糊似的小屋》(1981),А.西特尼科夫的《睡梦》(1978)、《智利人的宗教节日》(1981)、《受伤的柏珈索斯》(1981),И.斯塔尔热涅斯卡娅的《雕塑家Д.萨霍夫斯卡娅和孩子们在一起》(1978),B.卡里宁的《废墟。对被毁村庄的记忆》(1979)、《诗人》(1980),А.凯斯克尤拉的《城市风景》(1974)、《塔林港湾》(1981),Т.温特的《某公园风景》(1975)、《瞬间》(1977),M.莱斯的《暮色黄昏》(1975),M.塔巴卡的《树林之晨》(1971),E.斯特鲁耶夫的《什么时候我有金山就好了》(1970)、《割草时分》(1974),B.杰缅基耶夫的《莫斯科小院的阴天》(1972–1976),H.扎伊采夫的《在窗户旁》(1975),B.罗日涅夫的《红场》(1971),等等。
17 И.卡巴科夫(1933年生)是俄罗斯概念主义绘画代表人物。生活的荒诞是他绘画创作的主题,他讽刺地描绘缺乏任何激情的日常生活。他的主要画作还有《问题与答案》(1962)、《共用厨房》(1974)等。如今,他在西方被视为最著名的俄罗斯画家之一。
18 代表作是《舷窗》(1983)、《铁路边的小屋》(1984)。
19 代表作是《旅行》(1985)。
20 20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一些俄罗斯画家就属于不同的绘画派别并各具自己的绘画风格。如,现实主义画家В.米柳欣(20世纪80年代生)、А.达舍夫斯基(20世纪80年代生)、Д.伊契托甫金(1977年生);象征主义画家А.舒梅科(1980年生)、С.米罗什尼科夫(20世纪80年代生);新学院派画家В.库拉克萨(20世纪70年代生)、К.斯杰科里希科娃(1991年生);自然主义画家М.萨弗罗诺娃(1979年生);现代派画家И.皮杨科夫(1972年生)、А.涅斯杰罗娃(1988年生)、Ю.布林诺娃(20世纪70年代生)、В.切尔内赫(1984年生);后印象主义画家К.斯特柳科夫(20世纪90年代生)、А.波尔科甫尼钦科(1986年生);新文艺复兴派画家П.伊格纳季耶夫(20世纪70年代生),等等。
21 А.雅基莫维奇(1947年生),俄罗斯著名的艺术理论家,俄罗斯艺术院院士。
22 这两位画家均为莫斯科人,都是莫斯科画家协会会员,俄罗斯艺术院通讯院士。他俩从1994年开始合作,在莫斯科举办了“毕加索在莫斯科”的画展。之后,在俄罗斯各地和国外他们举办了多次双人画展。
23 В.皮沃瓦罗夫(1937生),莫斯科概念主义绘画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映像》(1965–1966)、《莫斯科晚会》(1971)、《为孤独者的设计方案》(1975)、《‘脸’影集》(1975)、《‘Ronkluze’影集》(1975)、《莫斯科。春天和窗台上的鱼》(1994)、《男孩的窗口》(1995)、《卡巴科夫的画室》(1996)、《60–70年代莫斯科非官方艺术的身体》(2002)、《罗宾诺维奇修士的花园》(2013)等。他曾经在俄罗斯、捷克、瑞士等国举办过个人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