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考断舍离:如何依靠精准努力来达成目标
- (美)埃里克·奎尔曼
- 2208字
- 2025-04-12 08:39:23
少少益善
德国设计师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工业设计师之一。他设计了数百件标志性的经典作品——从欧乐B牙刷到家用音响设备,从博朗咖啡机到计算器……毫不夸张地说,他影响了整整一代世界知名设计师,其中包括苹果公司的著名设计师乔尼·艾维(Jony Ive)。
拉姆斯的成功秘诀是什么?那就是,拉姆斯坚信“好的设计”应当包含尽可能少的设计元素。他用德国谚语“Weniger,aber besser”来形容他的设计理念,即少少益善。拉姆斯的设计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简单轻松的使用体验。
如果把少少益善的理念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会怎样呢?这其中应该蕴含着两层深意:一、减少不重要的工作,我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能更好地提升自我;二、减少不重要的工作,我们就能更加专注,从而收获更多真正重要的成果。每当我感到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时,我就会用拉姆斯的话来警醒自己——少少益善。
按照世俗观点,我也算有幸拥有了一份成功的事业。当然,我的成功部分归功于我优于大多数人的专注力。话虽如此,若真要给自己的专注力打分,我只会给个D-。试想一下,如果我能把分数从D-提高到B+、A-甚至A+,我的生活就应该更充实、更快乐。
我并非不懂得专注的重要性。其实,我阅读过无数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那我为何没有去实践呢?我为何没有将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呢?你又是为何如此呢?
练习专注就像健身。我们并非不知道这样做的好处,谁都知道这个简单的公式:更合理的饮食+运动=更健康的生活。道理我们都懂,可做不做就另说了。包括企业家在内,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大多相信成功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的确如此,成功在于养成一以贯之的日常习惯,而不是仅凭意志力。
几盎司的专注,就能避免几吨的后悔。
这些想法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有一天,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久久挥之不去。接下来的几周,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个看似异想天开,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想法。
这听起来有些疯狂,如果我每个月只专注做一件事,那么一年后会怎样呢?全年为万千琐事忙碌却一无所获,如果我停止这种疯狂的状态又会如何呢?如果我只专注做一件事呢?这听起来不难,但看看我排得满满的日程,你就会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你刚一拿起这本书,可能立马就会想道:“我可没空看这个。”讽刺的是,这本书就是专为你这种觉得自己根本没空读它的人量身定制的!
我曾在自己的图书签售会上,和许多人交流过这个问题,结果发现,深陷专注力困局的绝非我一人。也许每人身处人生迷宫的不同路径上,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都在同一个迷宫中苦苦挣扎。
虽然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努力用自己的方法保持专注,但我坚信这本书并不适合所有人。它适合那些已经拼尽全力,甚至过分努力,只是方向错了的人;适合那些已经快要成功,但明白自己还可以获得更多成就的人;适合那些斗志昂扬,已经准备积极改变的人——这本书不会催促你忙碌起来,去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睡醒时的一分一秒都不浪费。
我知道,你们忙完主业忙副业,已经竭力挤出了能挤出的一切时间。我也知道,你们“做完甜甜圈”之后,已经身心俱疲了。虽然每个人的甜甜圈各不相同,但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我们不得不做的甜甜圈。
有些人是《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掌门人,同时兼做副业,真可谓盲人背盲人——忙上加忙。有些人可能只是小老板,但回家还要照顾两个不知道何时才能玩累了去睡觉的熊孩子。有些人是市值达数十亿美元的大企业的高管,虽然身居高位,却并非风光无限,反倒觉得高处不胜寒。
有许多人在经营非营利组织,原本想当然地以为这份差事一定比朝九晚五的工作轻松得多。但是,孩子们,你们真的大错特错了!全职奶爸和奶妈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孩子们开始“大闹天宫”之前,他们何时才能挤出一点点“自我时间”来寻回自我,重获久违的快乐。
你们中的一些人,白天在职场辗转腾挪,晚上回家还要挑灯夜读,继续深造。
这本书不是为了激励懒惰者或受压迫的人奋起努力,而是写给那些已经有所成就但知道自己可以活得更快乐的人,是那些知道自己可以打出全垒打,还有大满贯全垒打等待自己去挑战的人。你可能已经成功翻越了多座山峰,但你知道,还有一座高峰上有你一定要看到的风景。
这座高峰可能是创办自己的公司,从事理想的职业,创作自己想写的小说,或伴着巴黎流光溢彩的华灯徜徉在塞纳河畔。
无论那座高峰具体是什么,如果不将视线聚焦,那谁都无法一睹它的真容。如果我们不有意识地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就不可能取得重大成就。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很难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
现在,我们应该改变生活方式,在日常烦琐的事务中披沙拣金,专注真正重要的事物。
大多数人往往高估1小时能做到的事情,却低估1个月、1年甚至一辈子能做到的事。其实,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必能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专注,并学会分辨何时该做何事。我从每天坚持写作1分钟做起,慢慢延长至每天写作5分钟、15分钟,如今每天从早上8点写到9点35分。我相信以后我还能找出其他时间来继续写作。
这项专注计划其实就是由一系列步骤组成的。如果我想实现自己看似不可能实现的长期目标,一飞冲天,从而生活得更快乐、更充实,那我每天应该采取哪些简易措施呢?
我希望每一天(或至少是大多数时候),我都能兴致勃勃地醒来,就像要过圣诞节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希望每一天都是最美好的一天。
最要紧的是,我希望自己收获的幸福与美满像和煦的阳光,也照射在周围人的身上,让他们更快乐、更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