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哈佛成功心理课——跟上哈佛人的脚步,拥抱属于自己的成功(3)
- 哈佛心理课(修订本)
- 李英
- 4870字
- 2017-11-30 10:10:38
另外,当一个人在遭遇失败或受到挫折后,还会产生绝望、抑郁、意志消沉的情绪,从而错失下一次机会。这样,他们就永远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中,找不到成功的道路。
跳蚤变成“爬蚤”并不是本身已失去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后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社会学家把这种失败暗示的心理现象称为“自我设限”。
“自我设限”是很多人无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他们不敢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使他们受限:这件事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其实成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高度”并非无法超越,只是我们无法超越自己的思想限制。
实际上,许多障碍刚开始在我们眼里是那么沉重和无奈,等到我们鼓足勇气克服掉以后,才发现它不过是一层窗户纸而已,克服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你需要的只是调整心态,走出失败暗示的心理阴影,在没有结束前,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林肯在给马维尔的信的末尾也说:“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其实,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只要你走出自我限制,相信自己,想着成功,成功的景象就会在内心形成。你还别不信,舒乐博士建成水晶大教堂的故事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让我们看看身无分文的舒乐博士是如何建成造价2000万美元的水晶大教堂的。
1968年的春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表达了自己的构想:
“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间建造一座伊甸园。”
强生问他准备用多少钱来造这座伊甸园。舒乐博士坚定而明快地说:“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所以100万美元与400万美元的预算对我来说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捐款。”
教堂最终的预算为700万美元。700万美元对当时的舒乐博士来说是一个不仅超出了其能力范围甚至超出了理解范围的数字。
1980年9月,历时12年,可容纳一万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与经典,也成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瞻仰的胜景。
水晶大教堂最终的造价为2000万美元,全部是由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而来的。
不是每个人都要建一座水晶大教堂,但是每个人都可以设计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可以摊开一张白纸,敞开心扉,写下10条甚至100条实现梦想的途径。
有一位哈佛心理学教授分析:一个人在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遭遇中,如何认识自我,在心里如何描绘自我形象,也就是你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成功或是失败,勇敢或是懦弱,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的命运。
只增加1毫米
横看成岭侧成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同样一件事情,消极心态可能使人陷入心理困境;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你就会发现它的积极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变消极为积极,走出心理困境。关于这一点,很多哈佛人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应该及时切合实际地调整自我,换一个角度来看事物,以达到成功的目的。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校园内,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鞋业公司派两个销售人员到非洲去考察市场,第一个销售人员看到,由于非洲天气炎热,人们向来都是光脚走路,他立刻失望极了:“这里的人都光脚走路,怎么会需要鞋子呢?”于是他放弃了努力,失望而归,并向公司说明了情况。第二个销售人员看到非洲人都光脚走路,惊喜万分:“这里的人都没有穿鞋子,可见市场大得很呢。”于是立刻给公司打电话准备好足够的鞋,以便及时发往非洲。他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鞋子,终于成功而归。
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光脚走路的非洲人,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却满怀信心,大获全胜。这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导致的天壤之别。心理学家也曾经说过,每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发现,事情并不是我们通常感觉的那么糟、那么没有希望。这种观点一直影响着每一个哈佛人,并在他们成功的道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来看看下面这个企业的曲折命运吧。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有一个生产牙膏的工厂,其产品质量优良,包装精美,价格合理,深受群众的喜爱,营业额不断增加。根据账目来看,前十年每年的营业额增长率为20%—30%,这令工厂的每一个人都十分高兴。但是到了第十一年其营业额增长率仅为5%,第十二年仅为1%,接下来的三年内则停滞下来,甚至还出现了亏损的迹象。
这种现象使工厂的负责人万分焦急,马上召开各部门会议,商讨对策。在会议中,有人说应通过促销手段来增加销售量;还有人说应该扩大媒体宣传,提高知名度……对于诸多提议,厂长都不置可否。这时候有个年轻的小伙子站了起来,他是新来的哈佛实习生爱伦特,他对厂长说:“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建议,若您要使用,必须另付我8万美元!因为我觉得这个建议将会令工厂起死回生。”厂长听了很生气地说:“你是来实习的,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还不够吗?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求我为你的建议付费,不可理喻!”“厂长先生,请您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我不会拿一分钱的。”爱伦特解释说。“好!”厂长说,“你说吧,我倒要听听是什么好主意。”爱伦特环顾了一下四周,自信地说道:“请将现在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厂长听完后为之一振,立刻签了一张8万美元的支票,站起身来,双手递给了爱伦特。
我们试想一下,每个消费者每天多用直径为1毫米的一小段圆柱体的牙膏,其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这个建议,使该厂当年营业额增加了42%。一个小小的改变,往往会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爱伦特的成功也说明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哈佛人。心理学认为:许多矛盾和冲突都和看问题的角度有关,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千万别被思维所局限,换一个角度来看,你会看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这是我们走向成功所必经的心路历程。
不要告诉我诬陷者是谁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面临很多选择,思考利弊,难于取舍。其实很多时候舍与得之间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界限,得中有舍,舍中有得。在舍与得中,我们不停地徘徊,苦苦地挣扎,这时候我们要清楚,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然后主动舍弃那些可有可无、不触及生命意义的东西,求得生命中最有价值、最纯粹的东西。
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生活中的舍与得。心理专家分析,一个人若是能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做暂时的舍弃,不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是一个很好的转机,因为它给你留出了观察和思考的时间,使你在独处的时候找到自己真正的内心世界。
我有一个朋友,前些年毕业于哈佛商学院,回国后创办了一家做对外贸易的公司,搞得有声有色,收入也相当可观,成为人们眼中的佼佼者。前些天,听说他遭人诬陷,损失了一笔生意,还赔偿了几十万的违约金。于是,我抽出时间去看望了这个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朋友接了个电话,我听出来是有人要告诉朋友诬陷他的人是谁,其实我也非常想知道,可这时朋友却说:“请你千万不要告诉我,我真的不想知道。”我十分诧异,挂断电话后朋友解释说,知道了又会怎么样?记住这个仇恨,伺机报复吗?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有些事不需要知道,有些事需要忘记。
我很赞赏朋友的豁达。人生不如意常有十之八九,要让自己拥有成功,就必须学会忘记,人生要能拿得起,但有时候放得下更重要。心理学上把人的一生比作是一次长途跋涉,在道路两旁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风景,历经许许多多的坎坷,如果把看到的和经历的都牢记于心,你就会给自己背上一个无形的包袱,阅历越丰富,压力就越大。还不如一路走来一路忘记,永远保持轻装前进。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时光不可能倒流,除了吸取经验和教训之外,大可不必耿耿于怀。
因此,得到是一种美丽,学会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人生在世,舍与得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全是凭自己的价值取向来判断,无论是舍了还是得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曾经为得到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为舍后看到别人的快乐幸福而欣慰。只要能使自己更快乐,让自己的人生富有意义,那么所做的一切就都是有价值的。
只要你懂得追求,明白了舍得之间的奥妙,特别是在人生的节骨眼上拿得起,放得下,那么你就会拥有美丽幸福的人生,成功也会如期而至。
时间越用才越长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最公平的,无论贫富贵贱,所有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成功人士与普通人的差异,往往就在于如何对待这每一天,成功人士用每一天来艰苦奋斗不断进步,而普通人却利用这每一天享受安逸不求进取。
艰苦奋斗不是去做苦行僧,而是让每一分钟充实而有目标。在16岁之前,美瑟琳是个快乐的女孩子,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时她整天在学校里和同学们唱歌、跳舞,节假日的时候喜欢和好朋友一起去旅行。偶尔去福利院做一次义务劳动,她也会很兴奋地参加,从不嫌脏嫌累。如果不是老师和她的那次谈话,也许直到今天,美瑟琳仍然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女孩。
那是圣诞节之后的一个下午,美瑟琳的老师沃伦小姐找到她,很严肃地说:“亲爱的美瑟琳,你能告诉我,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吗?”
美瑟琳愣住了。她不明白老师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突然问这样的问题,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你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吗?”老师又接着问。她摇了摇头。
老师笑着说道:“你还是一个可以努力进取的好孩子。好好想想,你的理想是什么?想在哪方面有所成就,10年以后你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老师轻柔的话语落在美瑟琳的心里,她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她思考了许久,终于抬起头,认真地说:“我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心理医生,帮助人们排解内心的痛苦。”
“真的吗?你确定吗?”老师高兴地问她。
她坚定地点点头说道:“是的,我确定!”并且声音拉得很长。
老师接着说:“好的,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来计算一下时间吧,让我们来倒着推算,10年之后你26岁,想要成为一名心理医生,至少要进行四年的专业课的学习,所以说你22岁时就要学完本科的课程。”
“那么,你十八岁的时候就必须进入大学学习。”
“十七岁的时候你就要为进入大学学习来做准备,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现在你是16岁,我想,你应该知道自己怎么做了吧。”老师的话说得很轻柔,但美瑟琳却是一阵恐慌。如此算来,她应该立刻为自己的理想着手准备了,可她现在什么都没有想过,每天都在快乐中消磨时光。此时她觉得有一种强大的压力朝自己袭来。
“亲爱的美瑟琳,你是一个好孩子,聪明并且有极高的天赋,”老师平静地笑着说,“就是对人生缺少规划,得过且过。希望你能好好想想,10年之后的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确定一个目标,从现在开始,抓紧时间,踏踏实实地去做。”
自此美瑟琳变了,她把每分钟看成是60秒,让每一秒过得充实而有意义。通过不断努力,美瑟琳终于在她18岁的时候考上了著名的哈佛大学,成功地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想想10年后的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就会发现,你的人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离梦想也越来越近,正是这种心态使我们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让我们充分利用时间,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耕耘今天的希望,收获明天成功的喜悦吧。
成功无捷径,羡慕“成”不如积累“功”
有时候,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地去完成一件事,以期达到快速成功的目的,结果却总是失败。现实中,我们总是不断地去寻求各种捷径,在一次次的失败与碰壁中,我们已走过一段段坎途。由此可见,成功的路上是没有捷径的。人们都说哈佛人是最容易成功的,这并不是说他们有便捷的方法,而是因为他们有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的心理素质,在挫折中积累经验和教训,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以积极的心态为种子浇灌勤劳的汗水,最终会结出成功的果实,这就是哈佛人成功的唯一“捷径”。
在美国的费城,有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男孩子,他叫吉奥·格林。在他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父母不断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自信心,从来不让他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不安。结果任何男孩能做的事他也能做,而且除了上学之外,在节假日还可以和朋友们一起有一个小的旅行。
有一次上体育课,同学们正在踢橄榄球,他被吸引住了,看得津津有味。这时,老师走了过来,鼓励吉奥·格林试着踢一下,人们惊奇地发现,他能把球踢得很远,超过了在一起上课的任何一个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