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逢

三月的清晨,寒意尚存,却没有秋风的清爽,反倒多了几分潮湿阴冷。晨光笼罩着薄雾,像一场未醒的梦。

早晨九点,江弦把车停在公司地下一层。

她感觉自己的情绪很乱。她的脑海里反复浮现着公司邮箱里的那封任命通知,是公司新招的几位中层人员。

其中一个名字,让她的心里很不安。

【新入职投资部经理:季思远】

名字太熟悉了,熟悉到让她怀疑自己是不是眼花。

不会这么巧吧,她想,这个世界同名同姓的人那么多。

但心却不觉间跳得很快。

她边想边往电梯走,远远看到她的上司沈尧朝电梯间走来。

“尧哥早啊。“她笑着打招呼。

“早。”沈尧夹着资料,点了点头。

江弦犹豫了一下,还是试探着问:“我们投资部新来人了?

“嗯,我也是今早看到的通知。”

“什么时候入职啊?”

“正式发了任命邮件就说明人来了,怎么,你想认识认识?”

“啊,没事随便问问。”江弦干笑,心虚地收了声。

她假装若无其事地回到办公区,但心绪早已飘远。

上午的空调似乎格外冷,江弦裹紧了外套,还是觉得后背一阵阵发凉。

她去洗手间的时候,恰好听见行政部的两个女生在小声议论。

“刚刚我去投资部送办公用品,新来的那个Alex也太帅了吧。”

“有照片吗,快给我看看!”

“有啊,他的名片流程到我这儿了,待会儿发你。”

Alex?江弦扶额,她认识的那个季思远,英文名也是这个Alex。

回到工位上,她鬼使神差地点开企业通讯录,搜索“季思远”,看到头像,那一瞬间她几乎握不住鼠标。

这照片是她拍的。四年前,他站在图书馆的台阶上,阳光把他的眼睫映得发亮。她记得那天傍晚他对她说:“我要把这张照片贴满你的房间,这样你永远也不会忘记我。“

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怎么会是他。

这时沈尧忽然出现,“哦对了,今天下午我们和投资部有个跨部门会议,是关于K63项目的,你也去参加。“

江弦猛地回头,“这个会我来参加?“

“当然。这项目你最熟。战略部和投资部要一起推进,你得去对接。“

她张了张嘴,心里有千言万语,最后只是淡淡点头:“好,那我先整理一下资料。“

“他们对项目进展已经有基本了解了,不用特别准备。”沈尧随口说,“对了,新来的总监你应该认识,之前合作过的M氏咨询的苏棠。她说对你印象不错。”

江弦微微一愣:“苏棠?她见过我?“

“啊,就是Jessica,他们原来和咱们对接都用的是英文名。她还带来她团队另一个小伙子。“

江弦心跳微滞,桌面还停留在她刚刚搜索的通讯录界面。

她迅速点开一个空白文档,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

下午两点的会议定在8楼西侧的小会议室。公司所有的会议室都有很大的落地窗,这间窗外可以看见西斜的太阳。

江弦比平日更提前到达,整理好了资料,再调试了一下设备,就默默发着呆。

沈尧推门进来,笑着打趣:“哟,平时的踩点大王今天怎么破例早到了?“

“今天办公室空调太冷了,还是这里舒服点。“她扯了扯嘴角。

今天战略部只有他们两个出席,除了投资部之外,还邀请了财务和法规部门的同事出席。

他们刚说了两句,Jessica就带着几个人走进会议室。

Jessica是个气场很强的女人,身形高挑,头发齐肩微卷,端着一杯咖啡。

身后的几个人也穿着得体,随性而不失正式。

江弦用余光扫过去,就看到了他——

季思远。

他换了发型,眼神比以前沉静,穿了简单的衬衣和黑色外套,干净利落。

他看起来像是她认识的那个人,又不完全是。

“沈总。”Jessica笑着上前,“很高兴正式加入X集团,这次K63项目我们会全力配合。这位是Alex,中文名季思远,我之前在M氏咨询的同事,他是我们那时负责K53项目评估的核心成员,虽然你们可能没见过,但之前的评估报告,很多内容都是他准备的。“

“沈总您好。”季思远走上前,声音低沉平稳,微微欠身。“我是Alex,季思远。初次见面,还请您多指教“

“欢迎你们的加入。”沈尧一边握手,一边朝江弦看过来:

“这位是江弦,我们战略部的业务骨干,之前K53就是她主导推进的。”

“Jessica你好,Alex你好。“江弦保持着职业笑容,声音柔和,”我记得M氏当时做的评估报告非常专业,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期待这次合作顺利。

Jessica笑着点头:“我对江弦的印象很深,第一次对接我就觉得你思路清晰,干脆利落。Alex虽然没见过你,但他看过你给出的反馈意见之后,说你是他见过最专业的甲方。”

江弦低头一笑,轻声说:“您过奖了。”

季思远看着她,没有接话,神色如常。但她读出他眼底某种微妙的情绪一闪而过,她告诉自己,也许只是错觉。

会议开始,江弦把幻灯片切入大屏,汇报了项目进展情况。

“目前项目的研发团队由合资公司搭建完成,投资人要求我方给出更具体的出海落地方案。我们提过美国分公司初步接洽了三家合作机构,TREO是目前意向最明确的一家。但是资源投放与分成节点的分歧,尚未统一意见。”

她感觉那双眼睛仍然落在自己身上。

财务部的人开口提问,指出预算模型中有一处回收周期预估过于乐观。法规部门也提出了跨境合规条款的模糊地带。

她有些迟疑,正准备回应,却听见那个声音响起:

“这个模型是我们当时评估K53时的延伸版本。”季思远开口,语速不紧不慢,“我了解江弦在推进过程中的调整逻辑,团队也和我们对过方案。虽还有优化空间,但初步判断三年内实现正向营收是具备可行性的。”

他略微侧身,目光从她身上轻轻扫过。

“法规方面,我们建议由法务部出框架,财务和战略同步拆解路径,避免信息脱节。”

他讲得不多,却精准解了她的围。

江弦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她知道他不是替她解围。

他只是……还像从前一样,会在她需要时,不动声色地接住她。

沈尧原本在座位上轻敲着笔记本,听到这话也抬起头,看了季思远一眼。视线停留了两秒,若有所思,又若无其事地移开。

会议结束之后,几人结伴走出会议室。

Jessica边走边说:“X集团这边的推进节奏确实慢,主要是他们的海外合作方话语权太强,对国内市场不够了解。每一步都要KPI锁定,连竞品调研都要我们一条条给出数据佐证。”

江弦点点头:“所以这次才让战略部和投资部并行处理?”

“对,”Jessica说,“你负责方向,他负责数据。思远之前就看过这个项目的底稿,所以我们觉得你们俩搭配最合适。”

江弦没有回应。

但她记得,三个月前那份报告——备注栏里那行小字,排版方式是她大学里常用的:标红、双下划线、右对齐。她还记得当时轻轻皱眉想:“怎么会有人和我习惯一样?”

现在她知道了。

不是巧合。

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