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爱学习的刘协

南宫东观。

皇家图书馆,也就是皇帝看书学习的地方。

自董卓主政之后,为控制皇帝,就连读书这种事,对刘协来说都是一种奢望。

一开始还能隔几天在侍从的监督下,去读半天书,让老博士讲半天课。

但随着董卓笼络士族的计划破产后,他的疑心病越来越重,对刘协的监控也变得日益严苛。

现在刘协想要读书,也只能在蔡邕的陪同下,每月进行一次,而且还有很多类型的书籍被董卓列为禁书,严禁皇帝翻阅。

今天是刘协本月唯一一次的上学时间,本来早该结束的教学,在刘协的苦苦哀求下,蔡邕才准许刘协在图书馆多待两个时辰。

看着眼前正在写字的皇帝,蔡邕的眼中充满了无奈。

每次想到这个孩子才刚九岁,正是活泼跳脱的年纪,现在却被董卓幽禁深宫,平日里别说是露出半分笑脸,就是连哭都不敢哭。

也就是在东观读书的时候,才会稍微显露出本该属于这个年纪的好学天性。

才想到这,蔡邕放下手中竹简走到刘协身旁:“陛下,您这是在写什么?”

见蔡邕提问,刘协抬头看了眼,便又在纸张上写下:巧言如簧,颜之厚矣。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蔡中郎,朕在抄写的是《小雅,巧言》,想请蔡君替朕解释其中这两句,所言何意。”

蔡邕看着刘协写下这几个字后,当即倒吸一口凉气,连忙看向不远处的两个侍从。

见一位侍从正在抠指甲,另一名在打哈欠。

蔡邕这才将这张写有小雅巧言的纸拿起来,“嗯,陛下,功课做的不错,但天色也已晚,该回宫歇息了。”

说完又对两个侍从喊道:“二位侍者,陛下今日功课已做完,烦劳二位送陛下还宫。”

见到蔡邕这个态度,刘协的眼里划过一丝难以名状的失落。

最后在两名侍从的裹挟下走出了阁楼,又在士兵的护送下,走上辇车。

看着离开的皇帝,蔡邕又拿起那张纸,看着皇帝最后写下的那行字,叹道“董公啊,董公,现今的你怎么会变成这样。曾经的你哪去了啊。”

回想当年董卓还在并州刺史任上。

蔡邕因为在朝堂忠言直谏,言之凿凿批判的都是朝廷的弊端,最终获罪,被十常侍流放并州。

而当时的酷吏阳球素来与蔡邕不合。

见蔡邕被流放,阳球当即行贿当时并州的部主董卓,想让其帮忙迫害被流放的老蔡。

但董卓当年是多灵的主啊,像他这种边郡武人,做梦都想跟京官跟世家大族攀上关系,将来好让这些人给自己举荐举荐,他老董也能鸟枪换炮,去首都当个京官。

所以当时这货是两边讨好,一边收阳球的贿赂,承诺好好办事。

另一边却给蔡邕通风报信,说阳球这货不是好东西,想要哥们我害你,但哥们不是那种人,你蔡邕在我这并州刺史部好吃好喝的呆着,等风头过去,再回去当官。

期间还不忘给蔡邕安利他的远大抱负,跟蔡邕探讨护国纲领,以及日常吐槽宦官乱政,每逢提及,都将腰间三尺长剑拔出,对天起誓,不杀宦官誓不为人。

结果,他实现了他的诺言。

但,后来他变了。

想到这,蔡邕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将手中纸张叠好,默默塞入怀中,甩了甩袖袍,离开了大殿。

而与此同时的董卓,还在演武堂内看着一脸茫然的董旻。

“哥,你看着我干嘛,难道是想让我跟李将军一并出征么?”

董卓听完咽了咽口水,心想这董旻哪来的自信随军打仗,记忆里这货一直被滞留京城当仪仗队,给皇帝当人质,也就是董卓在外统兵的时候,胆敢造反,董旻这货和他一家老小都得玩完。

虽然董卓看不起这货,但也没好意思明说,只叫他听话,在洛阳看家,顺便照顾照顾小皇帝。

“李傕郭汜,你们当真能给老夫打下酸枣,刘岱那可是有三万人马?”

“回相国,莫说是刘岱,只要您一声令下,延津、白马那些地方的反贼,李傕都能给您铲平咯。”

“郭汜如是。”

“好,老夫就让你两出去打头阵,你们宫廷宿卫跟十二门的差事,老夫再从掾属府寻两个信得过的幕僚代管。”

“但老夫丑话说在前头,此行若你二人能打下联军酸枣大营,老夫高升重赏。可若是打不下来。”

“若打不下来,也不用相国动手,李傕自己就把脑袋给剁了!”

“俺也一样。”

“老夫可不想要你们的脑袋,老夫只要你们能先攻破一路联军,搓一搓他们的锐气。”

“相国放心,此战必克!”

“好,虽说老夫不想要你们脑袋,但军令状还是不能少,三日之后,城西大营誓师,你们两个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前,给老夫立军令状。”

“诺。”

“行,你们先回去,调兵的旨意明日老夫再让王允送至军营,三日之后拔营。”

“诺!属下先行告退。”

等到李傕郭汜走后,“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看剩下几人都没有要说话的意思,董卓只说,散会,今晚就不留你们吃饭了。

相府别院,送别董旻几人后,董卓带着亲兵朝后院走去。

路上,他仔细回味三国演义跟那些营销号说的细节。

就是这种时间节点,董卓轻视了联军的威胁,对其放任不管,一心只想整顿朝堂,谁敢不服就杀谁,直至人心涣散,四方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募兵募不到,收粮收不上来,军队的工资也发不起,搞了一组摸金校尉去盗掘皇陵被人诟病就算了,还融掉洛阳城里的所有铜器,铸造小钱,导致通货膨胀,一石米卖到五十万钱。

最终把满朝大臣都推到对立面,坚定不移的当反骨仔。

这才给孙坚斩华雄退吕布的机会。

也正是如此,董卓在联军的压力下,才不得不接受李儒的建议,火烧洛阳迁都长安。

之后孙坚这厮,就这样轻轻松松的攻入洛阳,顺手还捡到传国玉玺。

对了,传国玉玺!

也不知道孙坚捡到玉玺这事是真是假。

权且信他是真,明天组织人手去搜洛阳城里的枯井,看能否找到这玩意。

若是真能找到,要不,送给袁术做个人情?

“相国,您是想到什么好事么,竟突然放声大笑?”滇吾看着前面发出奸笑的董卓问道。

“哈哈,老夫想到了一位故人。”

董卓就这样带着滇吾等人一直朝后院走去,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才想起高顺还在前庭候着。

“你,去前庭问问,看是不是有个叫高顺的,要是找到,先带他回飞熊军大营候着,不需要参加宿卫,有空老夫再找他。”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