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故事的媒介

就像讲故事在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的20万年间产生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一样,我们分享和讲述故事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从而重塑着社会。

1.3.1 口头叙述

讲故事的最早形式是口头的,它结合手势和表情传达内容。我们认为,许多口头故事都是为了解释从雷暴到日食等一系列自然现象而创造的神话,还有些故事则被用来表达恐惧和信仰,以及分享个人的英雄主义故事。

口头叙述通常是在听众围成一圈的情况下进行的,从而使讲述者和听众通过分享的故事建立紧密的联系。故事之所以有力,在于讲述者能让其适应不同地域和听众的需求。因为每个讲述者都有不同的个性,所以没有一个故事会是相同的。我们现在讲故事也是如此[8]

1.3.2 岩石艺术

其他早期的讲故事形式围绕狩猎习俗和仪式,以岩石艺术的形式出现。岩石艺术在许多古代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澳大利亚的原住民不仅将岩石艺术用为宗教仪式的一部分,还用它来讲述如今已灭绝的大型动物的故事,例如牛顿巨鸟(Genyornis,一种不会飞的大型鸟)和袋狮(Thylacoleo)。近代,岩石艺术讲述了欧洲船只的到来。所有这些都为人类存在的各个方面赋予了意义。

虽然原住民也经常通过口头讲述、手势、唱歌、跳舞和音乐的组合来讲故事,但他们画在岩石上的图像可以帮助叙述者记住故事。同样,我们今天在演示文稿中使用的图像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我们想要传达的观点。

1.3.3 便携式材料

除了岩石艺术,人们在发明文字之前,还使用雕刻、沙子和树叶来讲故事。这些媒介使我们可以保留故事并与他人分享。文字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开始发展,之后,故事得以在更大的地理区域内传播和共享。我们开始利用手头上的全部材料(如木材、竹片、皮革、黏土、象牙、皮肤、骨头、纺织品等)来描绘和雕刻我们的故事。

尽管有其他方法记录我们的故事,口头叙述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让故事可以走得更远并一直流传。《伊索寓言》就是这种传统的一个好例子。伊索的寓言通过口头叙述得以流传,他在公元前6世纪去世,直到300年后,他的故事才被写了下来[9]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我们意识到了故事的便携性有多么重要。特别是智能手机,让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随时阅读、收听和观看几乎任何故事。

1.3.4 活字印刷术和印刷机

尽管自公元前3000年以来,已经有方法可重复使用字符来复制文字(例如,在古苏美尔用于制作黏土货币的楔子,后来在邮票上也有类似的应用),但第一个已知的用于印刷纸质书籍的活字系统是用胶泥制成的,于1040年在中国发明。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书籍是韩国佛教文献《直指》(Jikji[10],印制于1377年。

大约1440年,约翰内斯·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发明了印刷机。这位德国发明家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可以快速而精确地制作金属活字。该系统让大规模印刷成为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印刷机从德国美因茨的一家印刷厂传播到欧洲大约270个城市。到1500年,据说有2000万册书籍被印刷出来。在16世纪,印刷量增加了十倍。这催生了一种全新的行业,即出版业。古腾堡的系统促进了印刷书籍的诞生(从1480年左右开始盛行)和畅销书作者的兴起。这与当今博客和职业博主的增长有些相似之处。

1.3.5 大众通信的兴起

机械活字的引入意味着对口头讲述者的需求几乎消失了。这项发明还带来了大众传播时代,改变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想一想社交媒体如何推动类似#MeToo的运动,这不仅动摇了音乐和电影业,而且影响了政治和学术界。同样,印刷机使大量生产的信息得以相对不受限制地传播,威胁到了政治和宗教当局的权力。

印刷机也使识字率快速提升,这使学习和教育不再局限于精英阶层,而是促进了新兴的中产阶级。印刷机还催生了科学家团体,他们通过学术期刊传播自己的发现。署名变得更加重要。以前,署名没有多大关系。例如,巴黎生产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和其他地方生产的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突然之间,谁在何时何地说了或写了什么变得非常重要。结果,产生了作品署名的一系列规则。

在19世纪,古腾堡手动印刷机被蒸汽旋转式印刷机所取代。印刷达到了工业规模,可以在一天之内印刷数百万页。印刷作品的大规模生产蓬勃发展,主导了我们消费和共享信息的方式,直到1910年收音机被引入我们的家庭。随后引入的每种大众技术媒介,包括电视和互联网,都改变了我们讲述和体验故事的方式,以及故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虽然讲故事以前更多的是为了传递信息和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但印刷机、广播,以及后来的电视和互联网的出现,越来越多地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向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