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襄阳惊变(求追读)
- 三国:从逃出曹营开始
- 雪客栖寒
- 2034字
- 2025-06-20 02:30:03
樊城县衙。
曹军先锋部队南下的消息传来,刘备反而松了一口气。
如此劳师动众的带着十多万军民南下,若是最后只是曹操装腔作势,那他刘备可就是罪莫大焉了。
然而,哨骑能够探听到的消息还很有限,只知道曹军大概的人数和行军速度,至于何人带队都不甚清楚。
对此,周逸站出来说了一句“料敌以宽”,便不再参与后续的具体军事谋划了。
作为旁听人员,周逸得知,“背水一战”的策略居然不是出自徐庶之手,而是张飞提出来的。
包括徐庶在内的一干文官,甚至赵云等人,对这条策略都表示了反对的态度。
张飞说了一圈,只有关平和刘封二人认为可以一试,但立刻就被刘备以长辈的身份呵斥了下去。
“大哥!”张飞虽然语气急躁,但仍不失冷静,“我须不是去送死,为何不能出战?”
刘备:“曹军数万,我军不到一万,这等兵力差距,岂是三弟光凭个人勇武能够抹平的?”
然而张飞依旧坚持己见,并且说出了自己谋划了不知道多久的完整的作战计划,详细到每一处伏击点的兵种和兵力,都有具体的安排。
说完计划之后,张飞拿博望坡之战当做先例,“大哥,之前文直在博望坡,两千人就打退了夏侯惇三万人,阵斩、缴获什么的,诸位也都看在眼里。难不成,我还不如两位贤侄吗?”
此言一出,刘备立刻面色不善的看向周逸,其中意思,不言自明。
周逸有心解释,但此时站出来,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只好悻悻的低下了头。
“大哥!”张飞见状急了,“你不会以为这是文直的主意吧?”
刘备闻言不置可否,只是瞪了张飞一眼。
“大哥,这都是我自己的意思!”张飞上前抓住刘备的袖子,“之前在南就聚那场埋伏,我就没捞着斩获;博望坡埋伏,你也不让我去,眼下曹军追到脸上了,总得有人断后吧?”
刘备也在不知不觉中抬高了音量,“全军渡河向南,拆毁浮桥,何须留人断后?”
“大哥此言差矣。”张飞松开刘备的袖子,伸手指向北方,“曹军近二十万大军,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就算我们把浮桥拆了,这小小的汉江又能挡得了几时?”
“亏你也知道曹军有二十万大军。”刘备侧着身子,斜视张飞,“就凭你这一万人马,又能挡得了几时?”
张飞默然不语,这场军议也就到此结束。
方才刘、张兄弟二人争辩的余温尚未褪去,大门外又传来长长的一声“报!!”
待那人进来时,众人齐齐失色。
前来报信之人所穿戴的甲胄服色,并不是刘备手下,此时被两个门吏搀扶着,踉踉跄跄的来到院中。
此人身上的皮甲破损不堪,领口处露出的白色中单已经被鲜血染红,背上竟然还插着一支羽箭。
“刘使君......”
那人抬起头,脸上的灰尘被鲜血冲刷出一条条沟壑,眼神中充满了死气。
刘备瞟了眼旁边的两个门吏,二人都摇了摇头,这让在场众人更加疑惑了。
过了好一会儿,那人终于喘匀了气,“刘使君,我是中郎将文聘麾下亲兵,我家将军让我来禀报刘使君和周公子......”
“文聘?”周逸当然知道这个名字。
刘备也念叨着文聘的姓字,似乎和对方有些交情。
然而那亲兵接下来的话,就让在场众人惊掉了下巴。
“蔡瑁不知从何处提前得知了刘别驾在城内暗中联络举义的消息,在昨天夜里,召集大军围了刘别驾的府邸......”
刘备闻言,面色惊恐的往后退了两步,显然已经猜到了结果。
“阖府上下七十三口,尽数被蔡瑁斩杀,我家将军素与刘别驾相善,因此也被蔡瑁怀疑,被迫带着些心腹逃到了鹿门山中,派我前来传信。”
周逸呆呆的站在原地,半晌没有任何动静。
在旁人看来,唯一在世的亲人,自己的舅父全家被害,定然是悲痛不已,因此没有一个人上来打扰,生怕周逸一口气没撑住,伤了心肺。
事实并非如此。
周逸不是因为这层血缘关系而感到悲痛,而是因为自己的一个决定,竟然在无形中害死了七十三个人。
对于周逸来说,这七十三个人,不是历史书上苍白的名姓,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生命。
仅仅因为自己点头应下了一条计策,就这样被抹杀了。
周逸再次想起南就聚一战中,关羽麾下死伤的数百人。
这就是圣母心吗?
当然不是!
周逸心中清楚,做任何事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尤其是在眼下这样的乱世,每一天都会有人死于非命。
可是,令周逸无法接受的是,关羽麾下的数百名将士和刘先全家七十三口人的死,都是由周逸间接导致的。
从小生长在法治社会的周逸,从未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即使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三个多月,但在这一点上面,周逸始终没能真正完成身份的转换。
皇图霸业,乱世争雄,这些在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台词,在游戏中出现的任务,放到真实世界中就成了用鲜活的人命堆出来的成果。
周逸忽然就理解了《出师表》中那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了,也许当时二十多岁的孔明先生,也不忍心参与到乱世的血腥屠杀之中。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事情已经发生了,就需要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等到周逸回过神来的时候,那个前来传消息的军士已经被带下去治疗了,偌大的院子里,只剩下徐庶一个人,正坐在石凳上静静的看着周逸。
“文直!”见周逸眼神恢复了清明,徐庶连忙起身来到对方身前,“文直贤弟,还请节哀啊,莫要伤了身子。”
“多谢元直兄怪怀,我没什么大碍。”周逸拱手回了一礼,忽然语气严肃的说道,“但此仇不报,我周逸耻于为人!”
说完,周逸再次朝徐庶拱手,告辞回住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