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涧月

阁楼内,涧月无声的崩溃如同冰冷的潮水,冲刷着徐长青烦躁的心绪。

他需要稳定,需要控制局面,尤其是关于那枚消失的吊坠。

他再次向前一步,这次没有犹豫,直接走到了涧月面前。

少女惊恐地闭上眼睛,身体抖得像风中的落叶,仿佛下一秒就会碎裂。

徐长青没有触碰她,只是居高临下,声音刻意压得冰冷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看着我的眼睛。”

涧月颤抖着,艰难地睁开眼,泪水模糊的视线中,是徐长青那张在昏暗光线下显得格外冷硬的脸。

“那吊坠之事,你需谨记。”徐长青的声音冷如寒风,

“方才发生的一切,绝不可对外人泄露分毫。

无论是吊坠的消失,还是我的举动。”

他顿了顿,从储物镯中取出一个普通的玉瓶,倒出一粒散发着淡淡苦涩气味的褐色丹药,这不过是他平日练手所制的普通解毒丸,但此刻却被他赋予了恐怖的含义。

“此乃‘噬心丹’。”

徐长青的声音毫无波澜,将丹药在涧月眼前晃了晃,

“服下后,若无我每月赐予解药压制,便会心脉寸断,神魂俱灭,死状凄惨无比。”

涧月的瞳孔骤然缩成针尖,巨大的恐惧瞬间压过了悲伤,连呜咽都噎在了喉咙里。

毒药!

他竟然……他竟然用这种手段!

“张嘴。”徐长青命令道,不容拒绝。

涧月浑身冰冷,绝望彻底淹没了她。

反抗?徒劳。

她认命地张开了苍白的嘴唇,一股浓重的苦涩药味瞬间充斥口腔。

丹药入口即化,一股凉意顺着喉咙滑下,仿佛死亡的触手缠绕上她的心脏。

她闭上眼,泪水再次汹涌而出,这次是彻底的绝望。

“很好。”徐长青收起玉瓶,声音依旧冰冷,

“从今日起,在外界,你便是我徐长青的婢女涧月。

恪守本分,谨言慎行。

只有你我二人时,我不拘束你,但若敢有异动,或泄露半字……”

他冷哼一声,未尽之意比任何威胁都更令人胆寒。

涧月瘫软在蒲团上,连点头的力气都没有了。

毒药入腹的冰冷感,如同枷锁,将她牢牢锁在了这名为“徐长青婢女”的身份和随时可能爆发的死亡阴影之下。

吊坠没了,自由没了,连生死都不由己了。

她像一具被抽空了灵魂的躯壳。

翌日清晨,青玉灵田。

晨雾未散,草木枝叶上凝结着晶莹剔透的朝露,在初升的阳光下闪烁着微光。

空气里弥漫着清冽的药草芬芳与湿润泥土的气息。

“采集蕴含灵机的朝露,非是易事。我观其多年,略有所得。

需观其形:饱满圆润,内蕴毫光者为上;察其色:在特定光线下,隐隐有七彩流转,虽极淡,留心便可辨;

感其气:凑近细闻,一丝若有若无的草木精粹清气,迥异于普通水露。

三者兼具或得其二,方有可能蕴含灵机。

然此乃粗略之法,十不存一,需耐心与些许运气。”他语气笃定,仿佛这就是他辨识的秘诀。

徐长青将这套自己思虑许久的说辞告诉了安如月以及涧月,声称能识别蕴含灵机的朝露。

然而,这其实只是他长期采集总结出的粗略规律,准确率极低,仅有极小概率能真正捕捉到带有灵机的露珠。

此刻,三人手持玉瓶与精巧的玉勺,正小心翼翼地在特定灵草的叶尖上采集着最纯净的朝露。

涧月紧跟在徐长青身后半步,动作僵硬得像个提线木偶。

她脸色惨白,眼底浓重的青黑如同墨迹,一夜的恐惧和腹中那根本不存在的“噬心丹”带来的幻痛,让她神经紧绷到了极点。

每一次玉勺轻轻触碰叶片,都让她指尖微颤,生怕抖落一滴珍贵的露水,引来身后那双冰冷眼眸的注视。

她全部的意志力,都用在控制身体不要崩溃上,脑海里只剩下一个念头:“采集…带灵机的露水…不能出错…不能…”

安如月身姿轻盈,动作行云流水,她一边灵巧地收集着露珠,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涧月。

少女那惊弓之鸟般的状态太过明显,与昨日在坊市所见的那点倔强判若两人。

“徐长青,”安如月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带着一丝探究,

“你这新收的婢女…看着比昨日在坊市时还要憔悴几分?怯生生的,精神头也不济。”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涧月异常小心翼翼、极力避免触碰任何灵植的动作上,补充道:“不过,倒是个细心人。”

徐长青手中的玉勺稳稳接住一滴饱满的露珠,头也未抬,语气平淡无波:

“蛮荒之地来的丫头,昨日初入青玉峰,见了些阵仗,受了点惊吓,尚未缓过神罢了。

还需些时日调教。”

涧月听到“阵仗”、“惊吓”、“调教”这些词,身体几不可察地又僵硬了一分,腹中的幻痛似乎更清晰了。

她死死咬着下唇内侧,强迫自己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眼前一株叶片细长的“月华草”上。

就在这时,一种极其微弱、难以言喻的“感觉”忽然攫住了她。

仿佛那株草…在呼唤她?

不是声音,更像是一种极其细微的、带着湿润凉意的牵引感,从叶片上那颗最大的露珠传来。

涧月心中茫然又惊惶,但求生的本能压过了一切。“灵机…是灵机吗?主人说不能出错…”

她几乎是凭着这股突如其来的直觉,鬼使神差地将玉勺伸了过去,轻轻托起了那颗露珠。

露水落入玉瓶,那股微弱的牵引感也随之消失。

她不敢多想,只觉得心跳得更快了,是恐惧还是别的什么,她也分不清。

只是接下来,每当靠近某些特定的灵草,那种奇异的、微弱的“呼唤”感便会再次出现,引导着她的玉勺。

她不敢迟疑,只能麻木地跟随这种感觉,动作反而比之前顺畅了一些,不再那么僵硬笨拙。

日上枝头,薄雾消散,三人回到田埂边。

徐长青将三人采集的露水收集起来,通过道鉴细细感应:

安如月收集了三十份朝露,没有一份带有灵机!

涧月收集的三十份朝露,竟然有十份带有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