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排前一天,暴雨突袭。林晓曦抱着改好的剧本冲进后台储物间,撞见解开背包取零件的李明远——他的帆布包内侧,密密麻麻缝着二十枚银杏叶风铃,每枚都坠着不同年份的校徽。
“这是...你每年做的?“她摸着2013年那枚风铃,叶片边缘写着“晓曦第一次参加钢琴比赛“,突然想起那年父亲在观众席偷偷抹泪,却不知道,幕后有个男生用银杏叶记录着她的每个重要时刻。
李明远慌忙拉上拉链,却露出最里面的银色风铃——2008年的叶片,边缘还留着李静宜的指纹印。“母亲说,“他声音混着雨声,“风铃的响声能帮人记住重要的旋律,就像她记住你在病房弹错的三个音。“
闪电照亮储物间时,林晓曦看见墙角堆着的旧物:2008年的输液架标签、写着“李静宜“的废弃工作牌、还有半本《儿童钢琴教程》,扉页上的“给我的小夜莺“字迹已模糊,却仍能看出是李静宜的笔迹。
“其实我早就知道,“她拿起教程里夹着的照片,5岁的自己戴着银杏叶发箍,趴在李静宜肩上笑,“父亲临终前给了我这个。“她掏出贴身收藏的银质发卡,内侧的“JY“与教程封面的落款完全吻合。
雷声轰鸣中,李明远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个铁盒,里面装着365片银杏叶,每片都标着日期和简短记录:2009.3.12晓曦在琴房哭,因为琴谱被雨淋湿;2012.5.20她在银杏树下弹《月光奏鸣曲》,叶子落在琴键上像跳芭蕾...
“你怎么都知道?“林晓曦的指尖划过2015年那片叶子,背面写着“她收到巴黎音乐学院的申请表,在琴房待了整夜“。李明远耳尖通红,低头调试着新做的风铃:“母亲出院后,总让我去学校看你,说'小夜莺的歌声不能断'。“
暴雨拍打储物间的铁皮屋顶,两人忽然听见风铃集体作响——是李明远改装的振动传感器在工作,根据雨声频率自动调整音调。林晓曦发现,这些风铃的音高,竟对应着《雷雨》里每个角色的主题旋律:周朴园是低沉的F调,侍萍是婉转的D调,而贯穿全剧的,是象征命运的银杏叶主题变奏曲。
“你母亲是不是说过,“她忽然握住李明远冰凉的手,“银杏叶的脉络是大自然的五线谱?“说着,她把自己的琴谱放在风铃下,叶片阴影恰好落在“2008.9.15“的血迹上,形成完美的休止符形状。
李明远抬头时,发现林晓曦的发梢沾着片银杏叶,和照片里2008年的小女孩一模一样。他鬼使神差地摘下最珍贵的2008年风铃,轻轻挂在她的辫梢:“母亲说,当风铃和琴声共振时,时光就会连成线。“
储物间的门被风吹开,雨丝卷着银杏叶涌进来,林晓曦辫梢的风铃发出清越的响声,和远处琴房传来的《致爱丽丝》片段奇妙地重合。李明远忽然想起,母亲在病房里说过的话:“晓曦的琴声,是我听过最动人的心跳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