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东汉那会啊,中央集权越来越稳,经济贸易就像那涓涓细流汇聚成河,蹭蹭地增长。咱中国的农业呐,就像久旱逢甘霖的庄稼地,一下子有了大改观。
这时期啊,各种各样的新农具就像变戏法似的冒了出来。就说那犁耒吧,让耕地变得更轻松;还有秸秆肥,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就跟开了加速器似的,速度大大提高。政府呢,也不是吃素的,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推行均田制,还让百姓免徭役。这么一来,老百姓的日子就像那平静湖面上的小船,逐渐稳当了。
在河北涿郡涿县啊,老百姓过着那种典型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您想啊,白天男人在田里干活,女人在家纺织,田园就像一幅温馨的画卷。而且,这儿的人家大多都有副业,像种桑养蚕、纺纱织布这些传统手工业,那是很普遍的。桑树在这儿就跟路边的野草一样常见,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桑田,房前屋后也都种着,为啥呢?这桑树可是丝绸生产的宝贝。
在涿郡西南十五里地有个楼桑村,这村子可不得了,历史老悠久了,以种桑养蚕闻名天下。到了夏天,那满山遍野的桑树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风吹过的时候,那绿浪翻滚的景象,真让人陶醉。
这楼桑村啊,历史能追溯到西汉景帝那时候。您猜怎么着?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刘贞就住在这么个美丽的地方。这刘贞啊,本来好好的,可后来因为没按规定交贡金,侯位就没了。没了侯位干啥去呢?得生活啊,于是在这儿定居下来,现在楼桑村的居民可都是他的后代。这村子的人,继承了祖先的优良品质,勤劳、坚韧又豁达,种桑养蚕一直就没落下,就这么过着平静的日子。
在楼桑村附近有户人家,院角有棵桑树。这桑树可太不一般了,五丈多高,树冠大得就像一把天然的大伞,枝叶茂密得啊,像车驾上的华盖,又像半空中的一座小楼,周围的桑树跟它比起来都差远了。有些懂风水的人瞧见了,就说这家人啊,以后肯定要出贵人,还得有大作为。嘿,果不其然,东汉桓帝延熹四年,也就是公元161年,这家人就得了个小宝贝,是个男孩,叫刘备,字玄德。这刘备一出生啊,就像一道阳光照进了这个平平常常的家庭,全家老小可高兴坏了。
刘备的爷爷叫刘雄,那也是个人才,年纪轻轻就被郡政府看中,当上了孝廉。然后就在州郡政府里为官,这一路高升啊,最后做到了兖州东郡范县县令。
然而到了刘备他爹刘弘呢,虽然在州郡政府也有份差事,可是职位不高,每个月那点俸禄也就二三百石,家里的日子是越过越紧巴,社会地位也就慢慢走了下坡路。
刘备小时候可真是个苦命的孩子。他爹刘弘早早地就生病去世了,就剩下刘备和他母亲这孤儿寡母的,只能靠织席子和卖麻鞋勉强维持生计。这日子虽然苦,但刘备还是顺顺利利地长大了,这都多亏了他母亲的悉心照料和教导。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刘备从小就养成了勤劳、坚韧不拔的好品质,这为他日后的伟大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咱再往前看,刘备出生前后啊,刘氏家族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东汉王朝也像一艘破船,到处漏水的,逐渐走向衰亡。那是公元88年,汉章帝在位十二年后去世了。这汉章帝之后的几位皇帝啊,一个比一个小,好多都是早逝。这一时期,就像一场权力的大乱斗,外戚和宦官你争我抢,都想把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互相排挤,轮流坐庄。
公元125年,汉安帝驾崩了。这时候皇室没什么威信了,顺帝靠着宦官孙程等十九个人,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把外戚阎显那伙人给铲除了。得嘞,这一下宦官们就掌握了朝廷大权。
可这还没完呢,公元133年,外戚梁商当上了大将军,重新把外戚集团的势力又给拉了起来。但是好景不长,公元141年,梁商去世了,他儿子梁冀接过大将军的位子。这梁冀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公元144年,他直接把质帝刘缭给毒死了,然后立了才十五岁的桓帝当傀儡皇帝。这从那以后,梁冀就作威作福,成了朝野之上说一不二的权臣。
公元159年,宦官单超他们不甘心被梁冀压着,就密谋着把梁冀全家给干掉了,还把他的家产查抄了个精光。您可别小看这梁冀家族啊,他们的财富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相当于国家全年赋税收入的一半。这一场闹下来,朝廷里的其他官员也被清理得差不多了。
梁冀倒了,宦官们得势了。可桓帝啊,就是没看清这些宦官的真面目。这些宦官啊,贪婪残暴的程度和外戚集团比起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更坏。他们在京城内外大肆盖房子,把家里的狗啊马啊都用金银珠宝、绫罗绢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那奢侈程度啊,让人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这还不算完,他们还收养好多义子,当成自己的后代。在民间啊,也没个安分守己的,到处掳掠良民当奴隶,看到民间美女就抢回家当姬妾。这东汉王朝啊,在这一片混乱中,离崩溃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