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浮动

暮色四合时,未央宫的海棠花簌簌落下几瓣。清禾倚在窗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块青玉镇纸——这是今早整理书房时发现的,底下刻着“云岫“两个小字。

“娘娘,谢大人到了。“

秋霜的声音让清禾回过神来。她抬眼望去,谢云崖正立在廊下,一袭靛青色官袍被暮色染得发暗。他手里捧着几卷书册,身形瘦削得像一把出鞘的剑,连影子都比旁人要锋利三分。

“谢卿进来吧。“

谢云崖行礼时,清禾注意到他右手腕间露出一截白色绢布——那是戴孝的痕迹。三日前,他弟弟谢云岫的尸首刚从郑府偏院的水井里打捞上来。

“臣奉旨修订《景和礼乐志》,特来请娘娘过目。“他的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死水,唯有在递书时,清禾瞥见他指甲缝里未洗净的血痕。

书页翻动间,一片干枯的海棠花瓣飘落。清禾拾起花瓣,发现背面用蝇头小楷写着:“郑氏运铁,澜沧水路。“

“谢卿有心了。“她将花瓣重新夹回书中,指尖在“皇后仪驾“那页轻轻一点,“此处记载,凤辇当配十二鎏金铃?“

谢云崖眸光微动:“郑嫔辇驾上月新装了九铃。“

一阵穿堂风过,烛火猛地摇晃起来。在明灭的光影里,清禾看见谢云崖眼下浓重的青黑。这位新科状元已经连续三夜潜入郑府查探,只为寻找弟弟死亡的证据。

“本宫听说...“清禾突然压低声音,“谢小公子生前最喜海棠?“

谢云崖的指节瞬间泛白。他弟弟死的那天,手里还攥着从郑府偷摘的海棠枝——那孩子只是想画一幅画,送给日后要外放的兄长。

“娘娘明鉴。“他的声音像是从齿缝里挤出来的,“舍弟...不懂事。“

清禾从袖中取出一方素帕。帕子展开,里面包着一枚染血的玉扣——正是谢云岫失踪当日佩戴的。

“昨夜冷宫枯井打水,偶然所得。“她将玉扣推过桌案,“谢卿可认得?“

谢云崖整个人剧烈地颤抖起来。他伸手去碰那枚玉扣,却在即将触及的瞬间缩回手指,仿佛那是什么滚烫的东西。烛光下,清禾清晰地看见一滴泪砸在桌面上,很快晕开成深色的痕迹。

“为什么...“他的声音支离破碎,“为什么是云岫...“

窗外传来打更声,三长两短,这是郑府侍卫换岗的信号。谢云崖猛地抬头,眼中翻涌的恨意让清禾想起前世刑场上的自己。

“本宫需要一个人。“清禾突然道,“一个既熟知礼法规制,又能接触到郑家密档的人。“

谢云崖的呼吸变得急促。他知道皇后在暗示什么——作为翰林院修撰,他确实能接触到郑家呈报的奏章。但若事情败露...

“家父还在太医院躺着。“他惨笑一声,“家母的眼睛...“

清禾从案下取出一卷画轴。展开来看,是幅未完成的《春山行旅图》,落款处盖着谢云岫的私印。

“江南有位名医,擅治眼疾。“她轻声道,“谢老太爷的咳血症,南方的气候或许有益。“

谢云崖死死盯着那幅画,喉结上下滚动。这是弟弟最后的画作,右上角还留着未完成的题诗:愿随兄长剑,斩尽不平事。

“为什么选我?“他声音嘶哑。

“因为三年前的殿试上,“清禾望向画中青山,“你是唯一一个在策论中写'刑不上大夫,当先正君心'的考生。“

一滴烛泪滚落,在青玉镇纸上凝成红色的琥珀。谢云崖突然伸手按住画中弟弟未完成的诗句,指尖在“斩“字上重重划过。

“郑家运的是精铁。“他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三日后子时,澜沧江上游会放闸。“

清禾将一枚铜钥匙推到他面前:“太医院存着二十斤芒硝。“

“不够。“谢云崖抬起脸,眼中燃烧着冷静的疯狂,“还需要潮汛图。“

当更鼓敲过四响,谢云崖起身告辞。月光下,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一把终于出鞘的剑。清禾站在窗前,看着他消失在宫道尽头,手里还捏着那枚染血的玉扣。

“娘娘...“秋霜欲言又止。

清禾摇摇头,将玉扣收入贴身的香囊。她知道,今夜之后,谢云崖再不是那个谨小慎微的翰林学士,而是一柄淬了毒的匕首,迟早要扎进郑家的心脏。

夜风吹动案上的书页,露出方才那页“皇后仪驾“的记载。清禾伸手抚过“凤辇十二铃“的字样,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前世的郑姝瑶,在她被幽禁还未废后时,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辇驾换成了十二金铃。

窗外,一株海棠被风吹折了枝桠,落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谢云岫死时,郑妃兄长说的那句话:“小画匠的骨头,断起来和树枝也没什么两样。“

玉扣的棱角硌得掌心生疼。这一次,郑家人知道,被折断的树枝,也是能化作利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