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我如此有“老人缘”的背后是我一生的遗憾
——如何放下对父母爱和恨的纠缠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及时行孝,无待来日。

还记得和妈妈最激烈的一次争吵。

妈妈说:“你滚出去,我不要你了,我没有你这样的孩子。”

当时我也很生气:“你以为我不想离开吗?你别急,等到18岁,我就会离开你,这一辈子我都不想再见你了!”

结果不久后,妈妈真的就去世了,真的不必再相见了!那一年成为我人生当中最无助的一年。她去世的那一天,我站在我们家的院子里,觉得我身体里的某一部分东西被偷走了,那个不是痛,是“空”。

我哭了很久很久,心里不断地想:妈妈,你为什么不要我了?为什么抛弃我了?为什么自己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在这个世上?为什么让我承受没有妈妈的痛苦!

我妈是一个非常强悍的母亲,作为子女和她在情感上的照拂和交流极少,所以突然有一天她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我不是歇斯底里的痛苦,而是不能接纳和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还没有来得及做什么妈妈就走了,好像都没有一个温暖的怀抱,或者我给妈妈一个思想和情感上的反哺,我永远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后来,我带着女儿跪在妈妈的墓碑前,一句话忽然掠过脑海:“坟前号啕者,多是不孝人。”

“妈妈,我现在知道了,原来那些伤害的背后,竟是你对我那么深的爱!”讲完这句话,我哭到崩溃。

女儿一直陪着我,回家的路上,她跟我说:“妈,我现在明白了,你不知道怎么爱我,是因为姥姥也不知道怎么爱你。今天你知道了,我也知道了,我们以后好好过日子,再也不要伤害彼此了,好吗?但是也请你不要责怪姥姥,因为可能姥姥的妈妈也不懂怎么疼爱她。”

我紧紧抱住女儿,泪水再次滑落。是啊,爱的传承并非总是顺畅无阻,它有时会被误解、被忽视,甚至带来伤痛。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理解。

我对女儿说:“你说得对,我们不能让过去的伤痛继续影响我们的未来。我们要用爱去治愈,去包容,去温暖彼此。你姥姥虽然不在了,但她对我们的爱,一直都在。我们会带着这份爱,继续前行。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成为更好的母女。”

后来我的老人缘特别好,我喜欢所有朋友的父母,朋友的父母通常也都特别喜欢我。

我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她经常会说:“我有时候都恍神,不知道到底谁是我爸我妈生的,他俩向着你比向着我的地方多,为什么?”

因为我曾经的那份失落、那份失去,那份到最终也没有联结母亲能量的遗憾,使得我只好在其他老人身上投射我的爱。我去朋友家,会跟他们的妈妈聊天,拉着她们的手,她们有什么想法我会马上满足,很多朋友都说“王立宁一来我家,我妈就笑开花”。但恰恰是我亲生的母亲没有被女儿这样照顾过,没有被女儿这样包容过,也没有被女儿这样用情感去孝养过,所以我只能投射给其他人的父母。

记得有一次在母亲节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日记,记忆里最深刻的一段文字是这样的:

固然今天我知道了妈妈所有的严厉也是爱,固然今天我知道了妈妈的坚强是对这个家最好的支撑,但是我依旧想要一份春风化雨的情感联结,依旧不想要我走过千山万水才读懂那份爱的真相,不要我见过了那么多世间的凄凉才发现你是真的爱我的。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困在原生家庭的伤害里痛苦半生,却没有机会去了解那个曾经打骂吼叫的妈妈是爱自己的。很多时候,我们很努力地想要去读懂父母的心,却总在误解与隔阂中徘徊。岁月匆匆,当我们逐渐长大,开始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经历了人情冷暖,才恍然明白,原来那份看似严厉甚至有些粗暴的爱,背后藏着的是无尽的期望与深沉的关怀。我们曾经抱怨过、反抗过,但当我们真正懂得那份爱时,或许已物是人非,只能在心中默默感激与怀念。因此,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刻,用心去体会那份不易察觉的爱,别让误解成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