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也门

在波斯湾和非洲通往中国的海上“咽喉要道”,五角大楼暗中排兵布阵。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不断增兵也门,该国北靠沙特,西临红海,南接亚丁湾,直通阿拉伯海。虽算不上不毛之地,也与对岸频登国际头条的索马里不相上下。美军方和情报部门的意图很明确,借口索马里海盗和也门所谓的基地组织死灰复燃,来控制曼德海峡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石油通道。威廉·恩道尔(F. William Engdahl). 也门秘而不宣的议程:反基地组织背后的战略性石油运输咽喉要道(The Yemen Hidden Agenda: Behind the Al-Qaeda Scenarios,a Strategic Oil Transit Chokepoint). Global Research, 2010-01-05。

也门局势动荡加剧的转折点是2009年12月25日,美国假戏真做,逮捕了23岁的尼日利亚人阿卜杜勒·穆塔拉布,他乘坐西北航空公司的飞机由阿姆斯特丹飞往底特律。他的罪名是涉嫌携带内衣炸弹。此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纽约时报》等媒体的报道接踵而来,众口一词地“怀疑”他在也门受过恐怖袭击的训练,据报道,穆塔拉布也承认自己受基地组织也门分支的指派。于是,全世界对基地组织的关注就被堂而皇之地转移到了也门。阿拉伯半岛的这片不毛之地,就顺理成章地被塑造成美国“反恐战争”的新目标。

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2005)。

1990年,受苏联衰落的直接影响,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南也门)失去靠山,与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北也门)统一,成立也门共和国。自1978年以来,萨利赫一直大权独揽,先是统治北也门,后成为也门总统。1990年之前,华盛顿和利雅得一直支持萨利赫推行的伊斯兰化政策,目的是遏制社会主义的南也门。从那时起,萨利赫就依赖于强大的萨拉菲派和圣战组织来巩固个人独裁统治。

然而,好景不长。1994年,南方军队揭竿而起(南北也门的军队在统一时未曾合并),反对萨利赫的腐败统治,内战就此爆发。

出身于也门南部的前圣战组织领导人法赫利,退出了与萨利赫政府长达15年的联盟,宣布加入名为南方运动的反对联盟。20世纪80年代后期,法赫利曾是阿富汗圣战组织成员,接受过中情局的训练,同时受训的还有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沙特富商本·拉登。实际上,不少评论家都说,基地组织的真正老巢就是中情局在弗吉尼亚州的总部。法赫利与萨利赫分道扬镳,无疑让南方运动如虎添翼,这对萨利赫简直是当头一棒。

也门政府财政收入的70%来自石油出口,萨利赫一手控制着盛产石油的南也门。一旦石油收入减少,萨利赫靠出钱来收买南方反对派的做法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2009年4月28日,也就是法赫利加入南方运动后不久,也门南部拉赫季省、哈德拉毛省、达利阿省的抗议运动此起彼伏,参与者数以万计,多是被遣散的军人和公务员,他们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待遇。自2006年起,类似的抗议活动不断增多。

也门被冠以失败国家的头衔,这让局势更为复杂。在北方,萨利赫不得不面对宰德派的胡塞武装叛乱。2009年9月11日,在半岛电视台的一次采访中,萨利赫谴责伊拉克什叶派领导人萨德尔及伊朗支持胡塞武装。他说:“我们不想指责伊朗官方,但是伊朗人联系我们,说他们愿意调停。这意味着伊朗大概已经接触过胡塞武装,也做好了调停的准备。另外,伊拉克什叶派领袖萨德尔也表示要当调停人,这表明他和胡塞武装也有往来。”同上;佚名(Anon.). 也门总统指责伊拉克萨德尔派支持胡塞叛乱(Yemen President Ac cuses Iraq’s Sadrists of Backing the Houthi Insurgency). Cited in Terrorism Monitor, James town Foundation, 2009-09-17, Vol.7, Iss.28。

也门当局称,他们已收缴了境内隐藏的伊朗武器。胡塞武装则声称缴获了沙特支援也门政府的装备,还指责萨那(也门首都,美国大使馆所在地)充当沙特的代理人。伊朗驳斥了在也门北部发现其武器的说法,称指责其对也门反对派的支持毫无根据。

2009年1月,各大网络大肆宣扬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在也门建立了新的分支,要在也门和沙特展开行动,这无疑给也门动荡的局势火上浇油。

1月20日,基地组织也门分支的头目瓦哈希通过网络上的圣战论坛发表声明,宣布成立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由其全权负责。据他所言,该组织包括前基地组织也门分支以及已经陷于停顿的沙特分支。声明还宣布,曾是关塔那摩监狱囚犯(囚号372号)的沙特人希赫里将担任自己的副手。

几天后,网上惊现瓦哈希的录像,标题是:我们从这里出发,目标——阿克萨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在犹太人熟知的圣殿山上。他录像威胁萨利赫、沙特王室以及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等伊斯兰世界的领导人,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把圣战从也门打到以色列,“解放”耶路撒冷的圣地及加沙地带。如果这一疯狂之举付诸实施,不亚于点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录像中除了提到希赫里之外,奥菲也作为该组织的执行头目露面,据称他也曾被关在关塔那摩监狱囚犯(囚号333号)。显然,酷刑并未从他们那里获得有价值的口供,有人进而猜测,中情局和五角大楼于2001年9月之后设立关塔那摩监狱的真正目的,是使用残忍的手法招募并训练恐怖分子,让他们潜伏起来,伺机按照美国情报部门的命令行事,但这种猜测难以证实。不过,关塔那摩的两个“高材生”现身半岛基地组织,本身就耐人寻味。

这一小撮人虽与声势浩大的南方运动相去甚远,却被媒体大肆渲染为基地组织也门分支,让五角大楼增兵这一战略要地师出有名。2009年圣诞节,底特律“炸机未遂”案让华盛顿在也门的“反恐战争”更加肆无忌惮,奥巴马也可以名正言顺地给萨利赫提供军援。

尽管奥巴马总统承认也门内乱是内政,但仍然授权空中打击。五角大楼称,2009年12月17日和24日发动的空袭打死了3名基地组织的头目,但没有提供证据。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之前在多国军舰威慑下沉寂已久的索马里海盗,此时大有卷土重来之势,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不惜重墨在头条予以报道。

2009年12月29日,莫斯科俄新社报道,索马里海盗在亚丁湾海域劫持了一艘希腊货船。同一天,一艘悬挂英国国旗的化学品运输船及26名船员在亚丁湾海域被劫。海盗头子穆罕默德·沙基尔熟知西方媒体语言,他在电话里告诉英国《泰晤士报》:“我们昨天在亚丁湾海域劫持了一艘悬挂英国旗帜的轮船。”美国情报机构战略预测公司在其简报中称,《泰晤士报》的老板是支持新保守派的默多克,以色列情报机构曾借助该报上演障眼法。

2009年,索马里海盗的劫持和袭击事件创了纪录。到12月22日,亚丁湾和索马里以东海域的袭击达174起,35艘船被劫持,587名船员成为人质。国际海事局海盗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几乎所有劫持行动都成功了。那么,究竟是谁给索马里“海盗”提供武装和后勤保障,让他们竟能避开多国海上巡逻?

也门和索马里之所以具有地缘战略利益,是因为它们之间的曼德海峡,这里被美国视为全球七大石油运输咽喉之一。曼德海峡位于也门、吉布提、厄立特里亚之间,连接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波斯湾的石油和货物要经过苏伊士运河,必须经由曼德海峡。2006年,美国能源部在其报告中称,每天约有330万桶原油经过此海峡运往欧洲、美国以及亚洲,其中210万桶向北经苏伊士运河和苏迈德输油管道运往地中海。

美国能源信息署称:“关闭曼德海峡,就能阻止波斯湾的油轮驶向苏伊士运河,也就等于控制了苏迈德输油管道(苏伊士至地中海石油管道),油轮必须绕行非洲最南端。所以,曼德海峡是非洲之角与中东地区的咽喉,是地中海与印度洋的战略连接点。”美国政府能源部能源信息署(US Department of Energy,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 tion). 曼德海峡(Bab el-Mandeb). http://www.eia.doe.gov/cabs/World Oil Transit Choke points/Full.html。

增兵曼德海峡,让美国和北约离控制7个世界石油运输咽喉的目标又近了一步。这是美国未来战略的重点,目的是阻止石油流向中国、欧盟或美国的任何对手。沙特石油主要经曼德海峡外运,美国屯兵此地,沙特就不敢不用美元与中国等国家进行石油交易。

此外,曼德海峡的北面不远就是位于红海的苏丹港,是中国能源需求运输的主动脉。美国此举一石多鸟。

美国的目的不仅是控制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据报道也门还有极为丰富的石油储量。有国际石油公司称,也门的马西拉盆地和舍卜沃盆地蕴藏着“世界级的大油田”,法国的道达尔等几个国际石油公司正准备开发。大约15年前,一位华盛顿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也门蕴藏的石油足够整个世界未来50年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