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道尔国际地缘政治丛书·目标中国:华盛顿的“屠龙”战略
- (美)威廉·恩道尔
- 1156字
- 2025-05-19 11:33:19
幕后元凶
人民币目前在世界外汇市场尚不能自由兑换,但为方便贸易,中国人民银行事实上把人民币与美元挂钩。
美国政府的对华货币战争最初只是口水战,一而再、再而三地指责中国人为贬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小布什开始第二任期后,华盛顿不遗余力地在汇率问题上对中国施压,他们很清楚,人民币汇率不但事关中国经济的核心,更关系到中国政局的稳定。恰因如此,华盛顿千方百计想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

美国联邦政府的刺激计划导致美元贬值、亚洲货币继续走高,由此可能引发新一轮货币战争。
如果人民币在2005年听任华盛顿的摆布,迅速升值20%—40%,中国出口将会受到重创,经济难免陷入困境。但福祸相依,如果中国外汇收入急剧下滑,其购买美国国债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美国房地美公司和房利美公司的房贷市场就会应声缩水。无论如何,中国已经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而美国则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到2005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即将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不过,这也意味着中国政府别无选择,只能把越来越多的外汇结余用于购买美国国债,而美国就能高枕无忧地靠借债来支付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的高额费用。说来荒唐,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形成了某种互补,虽然匪夷所思,但确也客观存在。华盛顿其实从未真正想让人民币大幅升值,口诛笔伐不过是虚张声势,其目的是让中国对未来的经济安全寝食难安。
为应对华盛顿铺天盖地的责难,中国从2005年开始逐渐让人民币升值。当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同时参考欧元、日元、韩元等货币进行调节。到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0%,这是对美国所提要求的很大让步。其实,美国的真实目的并不是削弱中国的出口能力,而是希望通过施加压力来破坏中国的经济。
由此来看,货币战争离结束仍遥遥无期。这正是华盛顿“屠龙”战略的第一招。
全球化时代,各国的经贸关系千丝万缕,货币安全甚至比能源安全更加重要,保持币值稳定的重中之重就是世界外汇储备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后,美国主导了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其后华盛顿不择手段,用谎言、欺骗、操纵甚至战争等方式来维持美元在世界上的“核心货币”地位。当前,美国实体经济不断萎缩,美元后继乏力,多少有些像撒切尔夫人时代落魄的英国,但凭借超强的军事实力,美元继续高坐国际外汇交易的头把交椅。
对于美元的这一特殊地位,不少西方经济观察家用荒谬之极来评论,一方面其他国家要备有足够的美元储备,以防止类似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投机行为;另一方面迫不得已还要购买美国国债。事实上,正是由于世界各国大量买进美国国债,小布什政府才得以在给富人减税的同时,从容地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哈佛大学知名教授尼尔·弗格森将之称为“世界对美帝国秩序的某种‘贡献’”。到2012年,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高达近2万亿美元。美元一旦崩盘,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