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差点被埋没的天才之作

沈砚的投稿,从雪野乡离开后,第七天就到了沪城《收获》杂志社。

又在那堆稿件里放了四五天,才被《收获》杂志的新编辑陈雪拿到了桌子上。

80年代是文学爆发的年代,热爱文学的人极多,投稿的人也极多。

《收获》杂志每天都能收到两三麻袋的投稿,七八号编辑每天看稿审稿改稿,根本来不及。

所以今年,《收获》杂志社来了两个新人,一个是程永昕,一个就是陈雪。

陈雪今年才从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就被分配来了《收获》,作为一个新编辑,她现在手里没有任何一个作者。

作者是编辑的嘴,也是编辑的脸,没有好作者的编辑在单位就没有话语权。

陈雪和陈永昕都是来看稿的,资深编辑老康对他们说:“这些来稿里,兴许有你们的金矿,你们要是挖到了,也就正式入门了,所以赶紧挖矿吧。”

陈雪和陈永昕这两个新人,就真的废寝忘食地开始挖金矿。

上班时看,吃饭时看,下班后还把稿子拿回家看。

正是在他们的这种超强的工作强度下,那些积累的稿件才开始大幅消耗。

不过,真的金矿两个人都没有挖到,只挖到一些品相一般的铜矿铁矿,不过这不足以消磨他们的热情。

终于,陈雪挖到了沈砚的投稿。

这份厚厚的牛皮纸放在陈雪的桌上,陈雪收拾好东西,把这份稿件带回家了。

已经下班了,她准备把稿件带回家看。

由于下班时间很长,她专门挑了这份厚厚的稿件。

对于是不是金矿,陈雪已经不怎么抱希望了。

但那年月的编辑都尽心尽责,所以每份来稿都会认真对待。

陈雪抱着这份稿件出门时,陈永昕也抱了一大堆稿件回家。

“哟,抱这么多啊?”

陈永昕骄傲地说:“我带了三份稿件回家,挖到金矿的概率就是你的三倍。”

陈雪笑道:“准确来说,你失望的概率也是我的三倍。”

陈永昕叹了一口气,不说话了。

陈雪把稿子放进自行车的篮子里,然后往家骑去。

篮子里的牛皮纸上的字迹在斜晖里隐隐闪烁。

“活着”二字竟然有些耀眼。

陈雪是沪城人,她的一家也都是知识分子,父亲还是复旦大学的中文教授,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小说家。

陈雪到家后,就边吃饭边看稿子。

爸妈都知道陈雪是在挖金矿,也只是笑笑不说话,陈雪的妹妹陈莹,是华东师大二年级的学生,此刻正笑吟吟地给陈雪夹菜。

陈雪已经保持这个姿势看书好久了,看得菜都忘了夹。

“姐,吃菜啊。”陈莹说。

“嗯。”陈雪随口答应,却仍旧不动筷子,低着头,时不时地翻动着手里的手写稿。

爸妈都有点诧异,以前可从来没有这样过,虽然在吃饭时也看稿子,但都是边看边吃边聊天的。

难不成今天的稿子不一般?

是的,今天的稿子相当不一般。

陈雪坐在饭桌上时,本来是打算例行公事看一眼的,但不知不觉就看得沉浸了进去。

“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同一只乱飞的麻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村舍田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

开篇都是这样平淡的句子,但却意外地让人赏心悦目,不知不觉就沉浸进这些文字里面了。

在陈雪看的时候,陈莹也出于好奇,把陈雪看过的稿子接过来看着,不看还好,一看,她也沉浸了进去,也不吃饭了,也抱着手写稿看。

“这两个孩子,着魔了?”

陈母嘀咕一声,喊了两声:“先吃饭,吃完饭再看。”

但两姐妹像是没听到一样,十分专注而投入地看了进去。

陈母也生了好奇心,拿过陈莹看过的手写稿慢悠悠看了起来。

不看还好,一看,她也像是一块被磁铁吸引的铁石一样,被牢牢地吸入了这篇小说之中。

陈父无奈地摇了摇头,专心地吃着饭,他家人人都看书成癖,所以吃饭时看书的情况时有发生,但能让三位挑剔的女士一下子就看得如此投入的情况可从来没有过。

他是品味高的人,自然不可能会和她们一样。

悠哉悠哉吃完了饭,又问她们吃不吃,三个都哼了一声说:“不吃了。”

陈父也只好收拾了碗筷,一个人在那里听收音机。

老半天了,还是没人理他,他回头看了一眼她们三个,来了气,到底是什么小说,能让你们看成这样?

能有我写的好?我写的小说让你们看,你们也没有看得这么投入啊。

陈父终于忍耐不住,走到陈母的下家,接过稿子。成为了阅读产业链的一环。

于是一家四口,围着书桌,看得津津有味,看得如痴如醉。

一个小时过后,陈雪吧哒吧哒地哭了起来,接着是陈莹,再接着是陈母,陈父没哭,只是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了下去。

陈家一家四口都是经常读书的,阅读速度很快,也是嗜读如命的,坐在那里,两个小时都没有挪动,更没有放下稿子。

陈雪率先放下稿子,凝在那里不动了,一股巨大的悲怆和无奈裹挟了她,这股交织的情绪让她泪流满面,让她心潮起伏,她感觉她的身体像是过电一样,从脊椎骨到后脑勺都一阵阵发麻。

这种生理反应既是因为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也是因为对这部小说的惊叹。

陈雪知道,她是挖到金矿了,不仅仅是金矿,而且还是钻石矿。

只是,小说竟然没有写完,或者说,作者只寄了一半来,小说断在了有庆被过量抽血而死的那里。

在这之后,还有一张稿纸专门写了一行字:全稿已完成,小说下部请来信咨询。

极其惨烈的断章,不管是内容上还是作者的行为上,都让人无法忍受。

而且那句话,更像是一个巴掌狠狠抽打在陈雪脸上,让一向温柔如水的陈雪都暴怒了。

一股难以压制的抓挠感在陈雪的心里爬来爬去,让她万分难受,她恨不得立即就跑到作者面前,抓着他的衣领,逼他拿出小说的下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