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复读班

许清宁去上学后,那些村民又有了新的话题。

见面聊不上两句,总得说一两句沈砚和许清宁的事情。

“就说人家大学生怎么可能给人当后妈。”

“沈砚想屁吃呢,带着两个奶娃,还想找小姨妹?找个寡妇还差不多。”

“哈哈哈,孙云的筹划落空了,以为攀住了亲爷亲娘就能把人家许清宁留下,没想到人家许清宁不上当。”

……

当然这些话都是背地里说的,见到沈砚后,还是会亲亲热热的打招呼,喊他去家里吃饭。

在农村,这种场景一点都不冲突,也不矛盾,是司空见惯的农村日常生活。

沈砚不是没有听过这些风言风语,只是他完全不在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呢?

不过孙云却被这些风言风语气得够呛,还埋怨过沈砚两句,怪他当初拒绝。

要不是沈砚拒绝,估计婚礼都办完了。

还说女子嘛,先娶进来,哄一阵,心就贴在你身上了。

沈砚哑然失笑,没有反驳大嫂,没读过书的农村妇女,就算心眼好,见识难免有所局限。

……

许清宁已经上了两天课,复读班虽然是全新组成的班级,但是同学基本上都还是原来的同学,去年县中考上大学的,只有十来人,还大部分都是从复读班里出来的。

剩下的一部分人,去读了师院。立志考大学的,都回来复读了。

那时大学还没有扩招,每年能考上大学的人屈指可数,复读班更是大行其道,复读三四年的人也大有人在。

复读班的人,竟然有一大半都是许清宁之前认识的同学。

不知道什么时候,班里突然传出许清宁差点嫁给姐夫的消息。

就有同学拐弯抹角地来问许清宁,许清宁总是不说话,许芳就当了她的代言人,帮她反驳这些人的无聊言论。

有天,班里又有两个女生在悄悄聊这个话题,被路过的张恒听到,直接就一巴掌拍打在了她们的桌子上,砰地一声,把两人的魂都吓落了,话茬再也冒不出来。

“你们说啊!怎么不说了?”

张恒恶狠狠地问道。

过了两天,又听说张恒把沈明打了一顿,沈明挨打后,默默忍了下来,没有告诉老师。

于是人们就知道是沈明传出了这个消息。

沈明是双河村瓦房生产队的,也是许清宁的同学。

他有个姑姑在县城教书,所以他经常来县城玩,他也是第一个把消息传给张恒的。

张恒问来问去,发现源头是沈明,于是就去找了沈明麻烦。

在张恒的压制下,没多久,就没人敢聊这个话题了,当然,也可能是这事的热闹劲已经过去了。

说实话,许清宁对这些言论并没有反感,甚至还有些羞赧,她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

要是之前,她肯定会又气又恼,怎么都要辩解几句,但和姐夫朝夕相处了这么一段时间后,她的想法变了。

姐夫现在在她的心中,已经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了,而且姐夫那里还有两个小家伙眷恋着她,这让许清宁恨不得立马就回去。

不过这些话自然不能给同学们说,也不能给许芳说,只能在自己肚子里慢慢消解。

但很快让许清宁真正烦恼的事情来了,她老是发现她的书本里夹着一颗大白兔奶糖或者夹着一个小玩意,有一次还发现了一个折叠的千纸鹤,上面写着暧昧的话。

许清宁知道,能这么大胆的,就只有张恒了,另外的人,没有这么大胆的。

对这些东西的处理,许清宁的办法是,全部给了许芳。

她不吃张恒的东西也不用他的,她就是要向他表明,不要白费心思了。

许芳一开始还犹疑,但最后没忍住诱惑,照单全收了。

隔几天,张恒看到许芳带着他给买的头花出没在教室,心难受得很,但他也没有说什么。

他约过许清宁下晚自习后去操场谈谈,但许清宁拒绝了。

自此以后,张恒便不送了,许芳还时常问许清宁:“张恒怎么不送东西了?”

许清宁不响。

周末放假时,许清宁去大伯家,伯娘又拐弯抹角地给她讲张恒是怎么怎么的好,他们都似乎认定了他们再复读一年也没结果。

许清宁气鼓鼓地想,张恒考不上大学很正常,难道我也考不上吗?难道你们就这么把人看小了吗?

再说,就算考不上大学,我也不会留在城里了,我就回去照顾两个小家伙了。

许清宁饭都没吃就逃也似地离开了大伯家。

许清宁的生活费并不多,在学校吃得清汤寡水的,虽然爸爸是粮库管理员,但工资并不高,妈妈在土地里刨食,也刨不出什么钱来。

大伯虽然时不时给予一定的资助,但这些钱也用在了爷爷奶奶身上,所以许清宁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足。

但许清宁也坦然接受,同学们都差不多,都苦哈哈的,当然除了几个城里的富家子弟和官宦子弟,比如张恒这种。

以前许清宁周末还能去大伯家打打牙祭,中和一下肚子里的清汤寡水,但自从被伯娘有的没的暗示以来,她就没再去了。

再过一个月,许清宁就十八岁了。

许清宁有些难过,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莫名其妙地难过起来。

那年月,人们结婚都早,女子十七八岁结婚是很正常的。

1950年的婚姻法规定是男二十岁,女十八岁,1980年的婚姻法改了,改成男二十二岁,女十八岁。

但沿袭了三十年的婚姻习俗没那么容易改掉,特别是农村地区,还是早早就结婚了,最多到了年纪再补一张结婚证而已。

时间一久,许清宁在学校读着书,很快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中,家里的事情只有在不忙的时候才想起。

班里的同学,也慢慢投入到了学习状态中,那些小道消息也没有什么人传了。许清宁又回到了去年那种学习状态中。

但她总会在歇口气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惆怅一阵。

……

半月时间匆匆过去,这半个月里,一滴雨都没有下,村里越发干燥了。

就连喝的水也没有了,庄稼就更是听天由命了。而喝的水要去老远的清溪河里挑,之前沈光德他们看中的那个水源,干得泥巴都裂了,大家庆幸没有花钱花人力修水池。

沈砚的心也和天气一样焦躁,投稿始终没有收到回音,像是泥牛入海一样,而他这半月来,沈砚已经把《妻妾成群》写完了,这是苏童于1991年于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一篇中篇小说,由于《活着》没有反应,所以《妻妾成群》也没敢投出去。

不会真的被寄丢或者被稿件埋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