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医师核心能力建设系列教材:急诊心电图分册
- 徐军 杨建中 高鹏主编
- 667字
- 2025-04-29 17:21:04
第二节 心电波形成的电生理机制
由于单个心肌细胞或一小组心肌细胞产生的电活动并不能产生足够的电压在体表被描记,故临床心电图图形其实记录的是整个心房、心室肌产生的综合电活动。这种综合电活动足以传到体表,产生能被心电图机捕捉到的电流量,即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个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的图形。
心肌细胞膜是半透膜,静息状态时,膜外有一定数量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膜内有相同数量带负电荷的阴离子,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称为极化状态。静息状态下,由于心脏各部位心肌细胞都处于极化状态,没有电位差,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平直,即为体表心电图的等电位线。在心肌细胞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大量阳离子短时间内涌入膜内,使膜内电位由负变正,这个过程称为除极。除极的同时引起心肌细胞收缩,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相辅相成(图1-2-1)。

图1-2-1 心肌细胞除极和收缩
从心内膜向心外膜顺序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由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称为除极波,即体表心电图上心房的P 波和心室的QRS 波。细胞除极完成后,细胞膜又排出大量阳离子,使膜内电位由正变负,恢复到原来的极化状态,此过程由心外膜向心内膜进行,称为复极。心肌细胞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由电流记录仪描记出来,称为复极波。由于复极过程相对缓慢,复极波较除极波低。心房的复极波低且埋于心室的除极波中,体表心电图不易辨认。心室的复极波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T 波。整个心肌细胞全部复极后,再次恢复极化状态,各部位心肌细胞间没有电位差,体表心电图记录到等电位线。心电波形成机制见图1-2-2。

图1-2-2 心电波形成机制
(芦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