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序*
*本序作者为研究员、教授、原台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
大医出书,邀我作序。乍一听,以为是玩笑之语,待仔细看了柯老的一脸诚恳,说:“你出了十几本书,难道就不能为我写一篇序言吗?”我说:“那是您抬举我了。”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接下了。
北宋名儒范文正公曾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名言,成为儒家经世致用的典范并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这里,他把“良医”与“良相”相提并论,摒弃了地位的悬殊,正是他心怀苍生、志在济世的广袤胸怀的才情体现。在他看来,普济万民唯宰相能及,救人利物则莫如良医。当今,台州良医者,柯干老也。柯干其人,序一已有详述,恕不再赘笔。然窃以为名医、良医者是深深根植于大众百姓的心中,被老百姓所认可的医者,是一份责任和担当。首先,须德重于技,医德高尚,视患者为父母、兄弟、姐妹,纵技略逊,亦如春风,患者病已释然过半!然后技精,或洞悉精微,循经蹈络,用药如神;或独创奇方,解民倒悬,或独创医理,后世仿效;或经典运用,娴熟生妙。凡此种种,皆良医也,亦即所谓“医乃仁术”也。
我台州府城,名医良医者,众也,济世悬壶,功莫大焉。今有柯干老,府城幸甚!依窃所见,柯老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乃是实至名归,一副慈眉善目的和善相加上细声慢语的谈吐,让患者瞬间备感温暖,陡增几分信心和信任。这里,没有溢美之词,只要与柯老认识或看过病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今柯老积半个多世纪(56年)之治疗经验,与传承工作室的硕士、博士们一起,编纂成《柯干中医传承集》,这是台州杏坛的一件盛事,值得庆贺!这不仅仅在当今杏坛产生积极影响,更是对后学和后世产生深远的意义。现就该书的医理和特点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与探讨,并求教于方家。
中医实在是一门实践性太强的学问,而且是一个很独特的学科,像学习西医一样的方法学习中医成不了医生。中医在传统的传承中,不外乎授徒和自学(这是在照方配药中认识药物,然后找书了解药性和药理)两种。实践性决定了单有理论学习成不了医生。试想,没有临床实践,怎么能辨别36种脉象及其对应的病症?又怎么分辨口舌的舌体状态、颜色和深浅、津液多寡及其对应的病症?这个实践,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柯老在近60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在该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理论上可以概括为:一、系统论;二、辨证论;三、实践论;四、自然论。
先说系统论。在本书中,我们随处都能感受到柯老的系统论思维。所谓系统论就是把“人”看作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系统,五脏六腑互相牵制(制约),又互相联系。中医的基础理论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说得很明白:五行中有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所以,治疗中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也绝非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了事。这里,就出现了辨证论的问题。这里的辨证论非哲学中的辩证论,“辨”是判别和区分,是辨析,而非哲学和逻辑学中的辩论、争议和口才。辨证论要求对系统内进行精密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和与之相关的因素和潜在因素,然后施以方药,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精准治疗,也就是中医理论中的辨证施治。显然,柯老对系统论和辨证论的应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实践论我在上文已说过,没有充分的临床实践,就没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经验来自于实践。乡间有俗语:“三年烂脚抵太医。”说法虽然有些偏颇,但也道出了实践的重要性。柯老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这是一份属于自己也是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可资后辈学习、借鉴、参考。
自然论或称环境论,指的是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进化过程就是不断适应自然的变化和发展规律的过程,所谓“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达尔文语)即是也。自然论要求人必须跟自然环境相适应相协调,后来发展为天人合一的思想。自然环境不仅仅指的是气候、植被、地质地貌,甚至放大到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人文)、人际关系等(此时的社会环境已经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了)。气候、植被、动物和微生物、地质地貌对人身体的影响容易被人理解,且在历代中医典籍中有大量记载。《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又:“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说得多么明确而透彻!而对于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容易被人忽视,而且不觉得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生活中不是有人被气死、气出毛病吗?不是有“太高兴”突然倒地造成“乐极生悲”的事吗?人们常说的富贵病还不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作用的结果吗(请注意:社会环境也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生活中这些例子不胜枚举,委实太多了。
在中医典籍中,把自然界的瘟疫称为“疠”“疠疫”,而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出现过“虫”“蛊”“疟疾”“疾年”的记载。曾有人统计过,我国从西汉到清末,至少发生过321次大瘟疫,而这些瘟疫有半数以上是直接由气候变化造成的。历史上最具杀伤力的鼠疫、天花、霍乱、伤寒四大瘟疫夺走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的生命;因地理环境造成的江淮流域的血吸虫病、南方的血丝虫病都无时不在威胁着千百万人的生命。直到1979年7月30日,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消灭了天花。2016年我国宣布:血吸虫病已经“控制在低流行状态”,也就是说,基本上得到控制和抑制。1958年7月1日,毛泽东在得知江西省余江县彻底消灭了血吸虫病后,“夜不能寐”,激动地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就发生过“非典”和“新冠”两次大的“瘟疫”,夺去几百万人的生命。这些大量事实以及我国古籍文献的记载都足以说明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疾病和健康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这样认为:自然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实践论是中医入门的途径,系统论则是中医施治的方法,辨证论是中医施治的灵魂和原则。值得推崇和称道的是,我们的柯老对此深谙其中,娴熟于心,掌股之间,轻车就熟!本书的每一篇医案,可以说,都是以上说法的验证。
作为医者,不仅深谙医理,还要用药如神。药有寒热温凉之分,方有君臣佐使之别。药走经络,奇经八脉皆通达,须细细审辨;药多效能,出奇制胜入腠理,必每每掂量。点药如同调兵遣将,成竹在胸;组方必定周密严谨,明察秋毫。此盖柯老所属也。
柯干,始终以一个大医的大爱情怀和大德大愿的操守呵护于台州黎民百姓!
是为序。
邑人叶泽诚敬撰
辛丑年夏秋之交于临海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