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最早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专著,成书于北宋末年,为钱乙所著,阎季忠编集。该书指出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乃至全壮”以及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生理病理特点;创立了儿科五脏辨证纲领,注重望诊,善用清凉,善调脾胃,巧裁古方,擅创新方,拟订了一系列儿科方剂,记载了临证医案,从此奠定了中医儿科学的基础,使儿科学在内科学的基础上脱颖而出,发展成为一门临床专科。其中从《金匮要略》肾气丸去桂附而成的地黄丸,专补小儿肾阴,成为后世补阴学派的先河。此外,五脏辨证中详于五脏热证而略于五脏寒证,从而成为儿科学术中寒凉学派的代表。后世所悟出的小儿“三有余(心、肝、阳有余)”“四不足(肺、脾、肾、阴不足)”之说,以及“乙癸同源”“肝肾同治”的理论均源于钱乙。钱乙注重小儿脾胃,提出“脾胃虚衰,四肢不举,诸邪遂生”的理论,和创制的七味白术散,甘温除热,升提脾气,早李杲的脾胃学说120多年。钱乙被誉为儿科的开山宗师,宋濂在《赠医史贾某序》中说:“钱乙深得张机之阃奥而撷其精华,建为五脏之方,各随其宜,肝为相火,有泻无补,肾为真水,有补无泻,皆启《内经》之秘。”所以《小儿药证直诀》成为中医儿科学经典。

由于成书年代久远,并以口诀语词记述,言简意赅,流传版本各异,历代医家颇有争议,加上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必要对此重新进行评注,守正创新,取其精华,反映时代的研究成果,使之更好地传承发扬。

评注经典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经典着手,从源到流,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结合当今临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失为临床医师成功的正道。为此我们编写了本书,通过对《小儿药证直诀》的评注与解读,以期对中医儿科临床人员有所帮助与启迪,使他们能够通过读经典、做临床,成为一代大医。同时也为健康中国、促进孩童健康再做努力。

本评注以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影印本为底本进行校注,紧扣脉证进行评议,对医案作出阐释,对方剂作出方解,选择后世医案,结合现代应用解读,以说明其应用。使原著理义明晰,切合今用。

虽几经修订,但仍难免有不当之处,还望读者多多指正!

2021年12月

于浙江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