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院内血糖管理技术与方案
第一节 住院患者血糖监测与管理组织
随着新型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医疗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方式,在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院内和院外信息化血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糖尿病管理模式,近几年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逐渐开始应用和推广。目前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经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以美国为例,使用信息化血糖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的医院比例达到34%。
信息化血糖管理模式主要由智能血糖分析仪(其功能包括检测手指血糖、信息自动上传、提醒校正、自动计费)、条形码系统、系统工作站[含软件包、HIS、接口软件、医院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和医护人员构成,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将院内和院外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到管理平台,内分泌专科医生可通过HIS及时查阅全院和院外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数据,并根据专业知识和相关指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院内外血糖管理模式实现了院内外无缝隙对接,实现了检测、实时传输、实时报警和主动干预,整个过程自动记录、自动上传、自动保存所有测量数据,内分泌科医生不再局限于管理内分泌科病房和门诊患者,而是将管理范围拓展到全院和院外住院患者,如同每天主动对全院和院外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至少一次查房。可以通过“品管圈”模式规范培训非内分泌科护士,由所在科室护士配合医生完成糖尿病患者诊疗方案的制订并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院内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终端、数据处理和医院信息化三大模块。
一、数据终端模块
数据终端模块主要实现对患者数据的采集、上传处理和结果查询反馈,是典型的即时血糖检测(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模式。护士采用智能血糖测量仪,在床旁扫描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二维码信息后,测量患者血糖,所有信息被血糖分析仪自动记录并保存,无须人工记录,以无线方式传输到血糖管理中心。
二、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是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的核心,主要实现血糖数据的处理、结果生成、管理和统计,包括工作站、服务器以及用于管理和结果报告的客户端。数据处理模块通过两种方案来实现,即与HIS/LIS接入方案和与非HIS/LIS接入方案,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与HIS/LIS连接,实现全院信息联网、数据共享和全要素整合。在不联入HIS/LIS的条件下也可独立组网,实现基本数据的分析和管理,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可靠性。
三、医院信息化模块
医院信息化模块用于实现全部数据的信息化,便于查询,主要是联入HIS、LIS、电子病历、抽象数据类型。为了保证院内和院外信息化血糖管理的顺利实施,完善信息化血糖管理的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一)院内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建设初期
首先,组建血糖管理建设小组,由分管院长,内分泌科、信息科、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检验科相关人员以及血糖仪研发企业相关人员组成。内分泌科负责提出临床需求,由信息科和血糖仪研发企业进行对接,建设和完善信息系统。检验科提出质控意见和要求,逐步建设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制订医生和护士规范性手指血糖检测操作手册并进行应用血糖管理系统培训,初步在几个科室建设后即可进入试运行阶段,运行过程中可以针对系统不断进行修正(图2-1-1)。

图2-1-1 院内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建设初期组织流程图
(二)院内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全面建设阶段
在几个科室成熟应用的基础上,全面向非内分泌科推广应用,并将门诊血糖管理系统也逐步建立起来,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在此阶段,成立信息化血糖质量管理小组,将院内血糖监测纳入医院统一管理,由分管院长以及医务科、护理部、内分泌科、检验科、药剂科、营养科和信息科等相关专家组成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小组。进一步制订、完善相应职责、操作规范手册,组织实施资质准入管理,培训后并经技术小组考核合格者才能从事血糖检测工作。针对特殊或复杂的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需要团队共同讨论治疗方案,故经过规范培训的团队成员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非常重要。检验科、信息科和血糖仪研发企业相关人员应该根据质控要求,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包括定期生化结果比对,定期对POCT智能血糖仪进行校准,并制订标准化操作规范,形成规章制度。加强针对每个病区的监督与考核,每月检查各医疗单元的质控情况,现场考核相关人员的操作技能。内分泌科医生通过主动查看危急值,可以及时了解住院患者指尖血糖水平、生化检测结果,结合病史提供的详细信息和即刻临床表现作出判断,及时开具医嘱。非内分泌科医生查房过程中在打开该患者的血糖相关信息时,在工作站可以自动弹出需要确认的医嘱对话框,根据指令按步骤操作即可。经过培训的值班医生和护士根据医嘱执行新的医疗方案。对于血糖特别高的患者或低血糖、病情危重的患者,需要通知内分泌科会诊处理(图2-1-2)。

图2-1-2 院内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全面建设阶段组织流程图
(三)院内-院外一体化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建设阶段
在全院应用的基础上,可以与周边医院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光缆连接或云端数据库,进一步推进建设院外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此为建设的第三阶段。在此阶段,将院外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监测纳入统一管理,院外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分管院长以及医务科、护理部、内科、药剂科、信息科、本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办、本院血糖规范化管理小组、血糖仪研发企业相关人员参与,组成院内外血糖规范化管理小组。按照本院制订的职责和操作规范手册进行社区医生和护士的培训,经过培训并经技术小组考核合格者才能在周边医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血糖检测工作。周边医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血糖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到血糖管理中心平台,通过设定血糖危急值实时提醒报警,本院内分泌科医生通过查看危急值提醒院外糖尿病住院患者手指血糖以及生化检测结果,通过病史信息结合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已有的药物,给出建议医嘱。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通过软件内置的对话框、电话等方式沟通,讨论治疗方案,再决定针对患者的处理措施(图2-1-3)。

图2-1-3 院内-院外一体化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
(刘 军)
参考文献
[1]ROGERS K M, CHILDERS D J, MESSLER J, et al.Glycemic control mentored implementation:creating a national network of shared information[J].Jt Comm J Qual Patient Saf, 2014, 40(3):111-118.
[2]黄新梅, 刘军, 吕飞舟, 等.“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对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 34(9):768-772.
[3]RUSHAKOFF R J, SULLIVAN M M, SELEY J J, et al.Using a mentoring approach to implement an inpatient glycemic control program in United States hospitals[J].Healthc(Amst), 2014, 2(3):205-210.
[4]张磊,包玉倩,贾伟平.移动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 6(5):33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