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一

河西走廊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因其地处黄河以西、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形成一条地势平缓、纵贯东西的狭长地带,宛如天然走廊,故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地处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区位优势突出,地理位置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陆路交通与中亚、西亚、欧洲交往交流的重要孔道,是中华文化和其他优秀文化互鉴互通的交融基地,在国家稳定、边疆安全、民族交融、中西交流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地缘优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从历史和地域文化角度看,河西走廊是多种文化交汇的地方,以古丝绸之路和敦煌艺术为代表的文化沉淀深厚且独特。从世界发展史上来看,河西是古老的华夏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地中海文明等的汇流之区,是古代沟通欧、亚、非三大洲最重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的主动脉。从汉代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到隋炀帝西巡的“国际会盟”,再到唐代玄奘赴印度取佛经,无不以河西走廊为活动中枢而得以成功。作为古丝绸之路中枢的河西走廊,留存了丰厚的历史人文遗产,在文化遗址、长城烽燧、陵寝墓葬、简牍碑刻、石窟寺庙、壁画彩塑等诸多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

采取切实行动,努力挖掘和发挥河西走廊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以文史学科见长的西北师范大学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西北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肇始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自1941年西迁兰州以来,便扎根甘肃,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2019年,西北师范大学整合学科、人才等资源优势,成立了河西走廊研究院,聚焦河西走廊多样的生态资源与丰富的文化资源,凝练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资源、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文化遗产等五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研究院借助河西走廊资源禀赋的独特性,充分发挥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优势,在河西走廊冰川冻土监测、石羊河流域生态保护、祁连山生态修复、生态农产品培育、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开发、红色文化发掘传承、河西走廊旅游资源规划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支持了河西走廊沿线地域的经济文化建设。

河西走廊研究丛书,便是西北师范大学河西走廊研究院的一项阶段性成果。丛书先期出版的《交往与融合:诞生在河西走廊的裕固族研究》《敦煌佛经音义与中古社会名物》《丝路东段北道地名文化》三部作品,作者聚焦河西走廊独特的民族历史风物,或通过田野调查,或通过文献考据,探究历史、考察文化、观照现实。后续研究成果将会陆续结集出版。

我们希冀这套丛书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展现河西走廊丰富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使读者更好地感知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其中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和认同,为增强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贾宁

202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