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朱敦儒词的嬗变

朱敦儒,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辛酉(1081)正月十四日,字希真,号岩壑,世称洛川先生、伊水(川)老人、岩壑老人、少室山人、洛阳遗民。河南洛阳人,祖籍江苏扬州[1]。在词史上,朱敦儒是两宋之间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词人,早年即获“词俊”之誉。他的词多书写个体身世遭际与社会历史变迁,以独具个性的审美特色被目为苏轼和辛弃疾之间的桥梁。朱敦儒在靖康之变前于伊洛一带过着狂逸生活,后经南奔避乱,异乡颠沛飘零。南渡后出仕为官十几年,最后致仕归隐嘉禾(其间一度短暂复仕)。作为一位历经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五朝,历中原沦陷、宋室南迁之变的词人,他的词在保持其一定的艺术风格特色的同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嬗变轨迹。他词作的这种变化不仅展现了一位从繁华走向乱世,再走向偏安之时代背景下的个体词人的创作演变和心路历程,而且折射出了整个宋词词质变化之迹,具有重要的词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