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欧亚经济联盟的理论与实践

以欧亚经济联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EEU)为机制载体,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区域一体化进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自成立运行七年来,欧亚经济联盟并未风生水起,实现大的发展,离预设目标仍有较大距离,但也没有半途夭折,出现机制运转“空心化”的现象,[1]在关税协调、商品贸易、能源共同市场及数字经济建设等功能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应该说,在欧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如乌克兰危机)及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等不利因素的冲击下,欧亚经济联盟作为新型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算是“挺”住了。而且,欧亚经济联盟已经成为中国欧亚战略与政策实施,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绕不开的樊篱。然而,国内政策界、学术界对欧亚经济联盟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对其前景的预期悲观大于乐观。基于中国欧亚战略现实的需要,在欧亚经济联盟的最新发展及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试图抽丝剥茧,进一步审视欧亚经济联盟,深入思考其顶层理论设计、发展动力与阻力,以及未来前景等问题,在推进新时代中国欧亚战略的实施,如何更好地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简称“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实现与欧亚地区国家关系提质升级,构建欧亚发展、利益及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做有益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