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抗战:我有800个心眼!
- 爱吃麦香包
- 2907字
- 2025-04-18 18:31:28
与此同时,在距离青峰岭主战场几里外的李家村庄。
张峰正站在一间破败的土屋前,手里拿着一个缴获的日军军用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远方天空偶尔腾起的硝烟和传来的炮声。
他身边,李勇正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地上勾勒着简易的地形图,标注着已知的情报点。
陈医生则带着几个战士,在村子四周设置警戒哨,检查着每一个可能隐藏危险的角落。
“听这炮火声,是大家伙,”张峰放下望远镜,表情凝重,“动静不小,应该是主力部队和鬼子的大部队接上火了。”
李勇抬起头,说道:“排长,这动静是从青峰岭方向传来的。那边地形复杂,是独立团的防区。看这架势,打得相当激烈。”
张峰点点头,沉声道:“独立团怕是遇到硬茬子了。
我们现在的位置虽然相对安全,但绝不能掉以轻心。
命令下去,所有警戒哨位提高警惕,尤其是通往青峰岭方向的小路,重点监控。任何可疑人员、任何风吹草动,必须立刻报告!”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远方炮声隆隆的天空,眉头微蹙。
他知道,那边的战斗结果,很可能直接影响到他们这支孤悬在外的小分队的下一步行动。鬼子的主力被吸引在主战场,固然为他们收集情报、隐蔽待机创造了机会,但如果主力失利,或者战局糜烂,他们这点人手,随时可能陷入鬼子大部队的搜索和围剿之中。
“陈医生,”张峰转头对刚刚检查完警戒回来的陈医生说道,“让弟兄们抓紧时间休息,补充体力。同时,把我们收集到的所有关于附近鬼子据点、兵力分布的情报和我跟你们说的再核对一遍,做好随时转移的准备。”
“是!”陈医生干脆地应道,转身去传达命令。
……
泥土夯实的房间内,
战士们的脸庞无不显露出疲惫。
张峰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木桌边缘比划着。
他在脑海中反复推演着战场态势,试图将“心眼”洞察到的局部信息与远方那片模糊的战火联系起来,勾勒出一副完整的图景。然而,距离的限制和战场的复杂性,让他感到力不从心。
仅凭现有的感知,无法做出最精准的判断。
就在这时,有声音响起。
“那个……关于东北方向的战斗,我可能知道一点情况。”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去。这位是随他们一同撤到这里的陈医生。
李勇精神一振,语气急切的问,“陈医生,你快说吧!都快急死了!”
他同时示意周围的战士们让开一些,方便陈医生说话。
陈医生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回忆着说道:“我医治伤员时,遇到一个从那边逃难过来的老乡。他们说,东北方向的青峰岭,今天一早枪炮声就没停过。好像是……是咱们八路军的一支队伍,被小鬼子给围住了。”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补充道,“还听他们提到,领头的鬼子军官姓山本,非常凶悍,火力也猛得很。”
“山本……”张峰的瞳孔骤然收缩。山本?难道是……山本一木?那个在历史书上被多次提及,以特种作战闻名,狡猾而残忍的日军指挥官?
“山本一木联队!”张峰几乎是脱口而出,脸色瞬间变得无比严肃。如果真的是山本一木,那绝不是普通的日军部队。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尤其擅长山地作战和渗透突袭。而被围的八路军队伍……张峰的心猛地一沉,他几乎可以肯定,那极有可能就是,独立团!
独立团,那支作风硬朗、敢打敢拼的英雄部队,此刻很可能正陷入山本一木联队的重重包围之中,在青峰岭浴血奋战!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瞬间打乱了张峰原先的计划。他原本打算利用这片相对安全的区域,稍作休整,仔细侦察,再寻找战机。
但现在,情况紧急,独立团危在旦夕,他不能再等了!
“必须改变计划!”张峰低声自语,眼神锐利如刀,大脑飞速运转起来。正面强攻无异于以卵击石,山本联队的火力配置和战斗力不容小觑。而且,青峰岭地形复杂,敌人占据地利,强攻只会徒增伤亡。
就在这时,派出去侦察的小王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脸上满是尘土和焦急。
“排长!”他敬了个礼,声音嘶哑,“东北方向打得太激烈了!我用望远镜看了,就在那最高的山头上,全是鬼子!咱们的人……被压在半山腰和山坳里,看样子,大半个山头都快被鬼子占了!”说着,他将望远镜递给张峰。
张峰接过望远镜,快步走到房间门口,向东北方向望去。
虽然距离遥远,天色也渐渐暗淡,但通过望远镜,他依然能看到青峰岭上跳跃的火光和弥漫的硝烟。
小王说得没错,日军的火力点几乎遍布了山顶区域,隐约还能看到日军士兵如同蚂蚁般在阵地上运动。
而被围困的八路军阵地,则显得岌岌可危,火力明显稀疏了许多。
房间内的气氛更加压抑了。战士们看着张峰,眼神中充满了跃跃欲试,等待着他的命令。
他们知道,排长一定会有办法。
张峰放下望远镜,目光扫过每一位战士坚毅的脸庞。“弟兄们,”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情况大家都听到了。独立团的弟兄们正在青峰岭和山本的精锐部队死磕。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被鬼子吃掉!”
他走到简易的地图前——那是一张画在破布上的粗略地形图,指着青峰岭的位置:“正面敌人火力强大,又有地形优势,硬拼是下下策。但是,鬼子把主力都集中在正面,他们的侧后翼必然相对空虚!”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条弧线,指向青峰岭的侧后方:“我的想法是,我们立刻出发,迂回到青峰岭的侧后方,寻找战机!一方面,可以袭扰鬼子的后方,牵制他们的兵力,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
张峰的语气加重了,“从侧后方突破,或许能找到一条通道,接应独立团的弟兄们突围,同时也能避免战火进一步波及到山下的村庄和百姓,减少鬼子对他们的伤害!”
这个计划大胆而冒险,迂回侧后翼意味着要穿过地形不明的区域,甚至可能遭遇敌人的巡逻队或暗哨,风险极大。
“排长,这太冒险了!”一个声音立刻响了起来。是赵强,他来自晋绥军,受过相对正规的军事训练,思维方式更偏向于谨慎和稳妥。“我们这点人,装备又差,贸然插入鬼子的侧后方,一旦被发现,就是被包饺子,纯粹是送死!”
赵强的担忧不无道理,他是从全局和保存实力的角度考虑。在兵力、火力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这种穿插奇袭,成功率极低,稍有不慎便会全军覆没。
张峰转过身,目光平静地看着赵强,也看着所有战士。“赵强,你的顾虑我明白。”他缓缓说道,“你说得对,这很危险,甚至可能是九死一生。”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绝:“但是,我们是军人!什么是军人?军人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独立团的弟兄们正在浴血拼杀,我们岂能因为害怕危险就袖手旁观?!”
他走到队伍中间,目光如炬,扫视着每一位战士:“想想那些被鬼子屠杀的同胞,想想那些还在受苦受难的父老乡亲!我们穿着这身军装,扛着这杆枪,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打跑小鬼子!保卫家园!”李勇第一个吼道,他的眼睛因激动而微微发红。
“对!为的是打跑小鬼子!”其他的战士们也纷纷响应,群情激昂。
张峰点了点头,语气变得激昂而悲壮:“古人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说的就是我们军人置生死于度外的决心!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凶残的日寇,是装备精良的山本联队,此去或许凶多吉少,或许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将长眠在青峰岭下!”
他的声音回荡在狭小的空间里,带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但是,我辈军人,生于乱世,当有为国捐躯的觉悟!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李勇紧握着拳头,大声重复着,眼中闪烁着视死如归的光芒。
“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排长,我们跟你干!”
“不怕死!打他狗娘养的!”
“就是死,也要在鬼子身上啃下块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