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绣会医事,安排就绪

周平思索片刻,缓缓说道:“这江南刺绣大会,乃是杭州府历年来的盛事,备受瞩目。”

“此次大会的举办时间定在7月20日,距离现在还有些时日,安姑娘尽可精心准备。若姑娘需要,我可以安排人替你报名,一切事宜都会处理妥当。”

安陵容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感激,赶忙起身福了一福,说道:“多谢公子,如此便再好不过了。”

“陵容为此次大会准备已久,那幅《百鸟朝凤图》刺绣,凝聚了陵容诸多心血,针法与色彩搭配皆独具匠心,想必能够在大会上大展风采。”

周平微笑着点头,说道:“听闻安姑娘刺绣技艺高超,想必这幅《百鸟朝凤图》定是不凡,期待姑娘在大会上大放异彩。”

随后,他话锋一转,提到求医之事,“保和堂的许大夫,在杭州城确实享有极高的声誉,每日前来求诊之人络绎不绝,排队等候乃是常事。”

“不过姑娘不必担忧,我已让人安排好了。明日早上卯时,你带着林夫人在清河坊的保和堂等候即可,届时会有人帮你们顺利求诊的。”

安陵容心中一暖,再次道谢:“公子如此费心,陵容实在不知该如何报答。只是这般劳烦公子,心中实在过意不去。”

周平摆了摆手,说道:“安姑娘不必如此客气,岳老师既有嘱托,我自当尽力相助。况且,能帮到姑娘,也是我的荣幸。”

安陵容表面上温婉感激,可心中却暗自思忖。前世在后宫历经无数算计与背叛,让她对他人的善意不敢轻易全盘接受。

这周平如此爽快地应下帮忙报名刺绣大会以及安排求医之事,心中虽有感激,却也不禁泛起一丝疑虑。

“怎么这周平答应得如此爽快?虽说有岳伯父的托付,但人心难测,还是得需多留个心眼。”

不过表面上,安陵容依旧温婉地笑着,向周平表达着谢意:“公子如此仗义相助,陵容实在感恩不尽。只是这诸多事宜都劳烦公子,心中实在过意不去。”

周平笑着摆摆手:“安姑娘不必如此客气,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岳老师与我情谊深厚,他所托之事,我自当全力以赴。”

然而,安陵容心中的疑虑并未因此消散。

她在心中默默盘算着,周平如此热心,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目的。是想借她在刺绣界崭露头角,从而为自己谋取商业利益,还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打算?

她深知,在这复杂的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帮助。但她也明白,此刻自己需要周平的助力,才能顺利达成参加刺绣大会与为母亲求医的目标,所以她决定暂且不动声色,暗中留意周平的一举一动。

安陵容回到客栈后,将明日就能带母亲去保和堂医治眼睛的消息告知。

林秀听闻,眼中满是惊喜与期待,那黯淡的眸子仿佛瞬间有了光彩。

这些年,眼疾如同一层阴霾,笼罩着她的生活,如今终于看到了一丝驱散阴霾的曙光。

第二日,天还未破晓,卯时未至,安陵容便搀扶着母亲,步伐匆匆地来到了清河坊的保和堂。

远远望去,保和堂外已排起了长龙,人群在朦胧的夜色中或站或蹲,低声交谈着,那场景仿若一幅民生百态图。

母女俩刚在队伍附近站定,一个机灵的小厮便快步上前,恭敬地问道:“请问,可是安姑娘?”

安陵容微微点头,小厮脸上立刻浮现出笑容,说道:“安姑娘,我家公子已安排好,您随我这边来。”

原来,周平所说的安排,便是让家中小厮前一天便早早来排队占位。

安陵容心中虽对周平的安排周到略感意外,但前世的经历让她依旧保持着几分警惕。

她礼貌地向小厮告谢,便跟着小厮走到了队伍前方不远处。

二人行至保和堂前,只见那堂宇古色古香,飞檐斗拱间尽显岁月沉淀,一看便是历史悠久之地。

往来的患者与医者,神色平和,言语间透着融洽,足见这保和堂医患关系极佳。

安陵容与母亲静静候在一旁,耳边传来几位患者的轻声交谈。

一位中年男子感慨道:“据说这保和堂啊,可有快600年的历史了,实打实的杏林世家。”

旁边一位老者附和着点头:“是啊,这许家从先祖到如今的许承,代代医术高超,妙手回春。”

“而且啊,还都特别宅心仁厚,从不曾轻慢过任何一位患者。”

这时,一位妇人也凑了过来,神秘兮兮地指了指西湖方向的雷峰塔,说道:“你们有听说吗?传说这许林家祖上可不得了呢。”

安陵容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不禁好奇起来。她微微转头,目光顺着妇人手指的方向望去。

远处雷峰塔在湖光山色间静静伫立,仿佛承载着无数的传说与故事。

安陵容心想,这许家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过往,与那雷峰塔又有着何种渊源?

她正思索间,前面的患者已诊治完毕。许承大夫抬眼看到安陵容母女,温和问道:“二位是来看病的吧?不知是哪位身体不适?”

安陵容赶忙回过神,扶着母亲走上前,恭敬说道:“许大夫,是我母亲眼睛有些病症,听闻您医术精湛,特来求医。”

许承大夫微微点头,示意林秀坐下,然后仔细地为她检查起来。

一边检查,一边询问着病情的症状与过往的治疗情况。

安陵容在一旁详细作答,心中却还不时回想着刚才听到的有关许家的传闻,好奇的种子在心底悄然种下。

安陵容满含期待地望向许大夫,语气中带着几分焦急与恳切:“许大夫,我母亲深受这眼疾困扰多年,日常起居诸多不便,还望您能大发慈悲,施以援手,救救我母亲。”

许大夫神色专注,仔细地为林秀做着各项检查,时而轻轻翻开眼睑,时而询问林秀的感受。

良久,他微微皱眉,神情凝重却又透着笃定:“夫人这眼疾,的确患病时日已久,病灶已然根深蒂固。”

“不过,以在下的医术,并非毫无办法。只是这医治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得长时间留在杭州,精心调理,方能奏效。”

安陵容听闻,心中先是一紧,而后又涌起一丝希望。

她思忖片刻,自己本就打算在杭州府长住,一来为筹备香料店事宜,二来也期望能在这繁华之地为母亲寻得良医。

如今既已遇到许大夫这般医术精湛之人,自是不能错过这难得的机会。

于是,安陵容福身行礼,言辞坚定:“许大夫,只要能治好我母亲的眼疾,无论需要多久,我们都愿意留在杭州。”

“还请您尽管放心医治,一切但凭您安排便是。”

许大夫微微颔首,面露赞许之色:“如此便好。夫人这眼疾,我会先开几副药,以疏通经络、清肝明目。”

“后续再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之法。”说罢,他转身走到桌案前,提笔蘸墨,洋洋洒洒地写下药方。

安陵容在一旁静静看着,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母亲能在许大夫的妙手下,早日重见光明。

许林大夫手脚十分利落,不多时便将药捡好,细心地包好递给安陵容,叮嘱道:“安姑娘,这药拿回去后,每日按时煎服,务必遵循医嘱。”

“三日后,还请姑娘与夫人再来一趟,届时我看看夫人服药后的情况,再做下一步安排。”

安陵容双手接过药包,赶忙福身,言辞满是感激:“许大夫,您如此费心,小女子感激不尽。三日后,我们定会准时前来。”

话虽如此,可安陵容心里一直惦记着刚才听到的有关许家的传说,犹豫再三,终究还是没忍住。

抬眸望向许林大夫,略带几分羞涩与好奇地问道:“许大夫,方才在堂中,听闻一些关于贵府祖上的传说,与那雷峰塔似乎颇有渊源。”

“不知此事是真是假?小女子一时好奇,还望许大夫莫要见怪。”

许林大夫听闻,微微一愣,随后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他抬手轻抚胡须,说道:“安姑娘不必拘谨,这传说在杭州城流传已久。”

“也并非什么机密之事既然姑娘有兴致,那我便与你讲讲。”说着,他示意安陵容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自己也缓缓落座,准备讲述那一段尘封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