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双斧之利,五年大败

与此同时。

魏国公府。

徐允恭手持锋利二的铁斧,回到府内。

虽然不知道附魔,具体会给武器带来什么样的特殊效果。

不过,既然太孙说,这是锋利的附魔。

想来,应该是让这把斧头,更加锋利吧。

就在他准备在府内尝试的时候,却被管家叫住。

“大少爷,老爷在书房里等您。”

徐允恭闻言。

便收起物品栏,朝着书房走去。

来到书房里,就见徐达身旁堆放着大量的奏疏。

他倒是习以为常。

“父亲,您找我?”

“把太孙教导的如何了?”

徐允恭微微愣了愣。

名义上,他们是进宫教导皇太孙军事理论知识。

实际上,自然是闯到另一个世界。

他不会说谎,因此,脑子也在不断转,想要编撰出一个谎言。

但徐达见徐允恭长时间不说话,抬头看了一眼。

“怎么?教导皇太孙,压力过大?”

徐允恭摇了摇头。

“太孙他很聪明。”

“和太孙相处,并没有压力。”

看着徐允恭那般面容,徐达有些意外。

“你们相处才多久,便生出如此好感?”

徐允恭沉默不语。

见状,徐达便也不再询问。

而是叮嘱道:“教导太孙的任务,不要过于放在心上。”

“太孙愿意学,便教,不愿意,便混混日子就行。”

说完,徐达摆了摆手。

徐允恭拱手告退。

回到自己的庭院中,徐允恭便拿出了朱雄英所赏赐的铁斧,挥了挥。

手感十分不错,大小正好,不重不轻。

就是不知道,其锋利程度如何。

想着,徐允恭便前往了柴房。

正巧,家丁正在用斧头劈砍木头。

徐允恭见状,便说道:“你们退下,这些木头,我来劈。”

众家丁虽有不惑,却也没有多想。

随即便离开,只留下徐允恭一人,呆在柴房。

同时,徐达在书房坐了许久,便准备起身在府内溜达。

不知不觉,便路过柴房。

往里瞥了一眼。

不看不知道,一瞥,便看见这劈柴的下人,怎么长得这么像自己儿子?

不对,这好像就是自己儿子。

“这小子,什么时候玩起斧头了。”

徐允恭和自己一样,都是玩枪的,其他兵器,涉及很少。

战场上,考验的是军事能力,而非个人战斗能力。

自然,会些武艺便可以了。

徐允恭挥动着手里的斧头,只见下一秒。

木头宛若泥沙一般,被轻而易举的划过。

并将石砖,一同划开。

望着这一幕,徐达心中一震。

“好生锋利!”

徐允恭也很是惊讶的望着手里的斧头。

这便是附魔的效果吗?!

居然连石头,都能劈开。

徐允恭用力拔出斧头,只见斧刃之处,没有半点伤痕。

若是正常的斧头,劈开在石砖上,定会卷刃。

而这把斧头,却完好如初。

当真是神兵利器。

徐达目光炯炯的盯着徐允恭手中斧头。

心中喃喃道。

“看来,这小子有事情瞒着自己啊。”

“这斧头,难不成来源于太子府?”

毕竟,徐允恭应该就去了东宫太子府,教导朱雄英。

其余地方都没去。

况且,徐允恭也是从太子府回来,便多了这把铁斧。

而后,徐允恭又拿起一片家丁所用的斧头。

“不知,这两把斧头互砍,效果会如何?”

徐允恭随即拿着两把铁斧,相互碰撞。

屋外的徐达,心中也有些好奇。

能够劈砍石砖的斧头,能否将铁也劈开。

下一秒。

铁斧相撞,带有附魔的铁斧,瞬间便镶嵌在了另一把铁斧的里面。

只劈开了一半。

虽然只砍断了一半,但普天之下,已然没有任何武器,能够做到。

连铁斧都能被砍了一半。

试问,天下何等护具,能有铁斧的硬度?

足以证明,锋利二的附魔效果,就足以破甲了。

徐达看着这一幕,沉吟良久。

他本想跨入,但想了想,最终还是离开。

并没有走进去。

徐允恭在试过铁斧后,便也离开了柴房。

……

翌日。

蓝玉和常茂,早早就被朱雄英叫进了宫中。

“雄英,怎么只有我们两个?”

“徐允恭他们呢?”

只见,朱雄英的寝宫里,只有他们俩,还有朱雄英和朱柏。

朱雄英随即便将一份奏疏,递给了蓝玉。

“看看。”

蓝玉和常茂相视一眼,随即共阅一份奏疏。

一旁的朱柏也要凑热闹。

见状,蓝玉和常茂便低了低身子,三人共阅。

等待片刻后,两人神色都十分凝重。

“居然损失了七十万支箭……这下傅友德他们,有麻烦了。”

看着蓝玉和常茂的神色凝重。

一旁朱柏有些不解。

“雄英,这件事很大吗?”

“嗯,听说皇爷爷已经下诏令,此次运输火药的将领和副将全部处死,其余的,则全部降一级。”

比如,千户降百户,按照顺序降职。

闻言,蓝玉和常茂倒是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

这种事情,不牵连全家,都是好的了。

烧了森林,弓箭,还烧死了一些运输的兵卒军户,还有周遭百姓。

“可我看,朝廷不是已经备至箭矢五百万支了吗?”

“只是烧毁七十万支,不是还有四百三十万支箭吗?”

朱柏有些纳闷。

七十万支箭,对比五百万支箭,貌似看起来损失的,并不算少。

对此,一旁的蓝玉解释道。

“湘王有所不知,之所以,朝廷发动的战争,能够百战百胜。”

“其中很大原因,便是规划。”

“对战局物资的规划,别看这七十万支箭矢,对比五百万不算多。”

“但,实际上,战争中所消耗的箭矢,是要远远高于预期的。”

“湘王可知,洪武五年,那场大败?”

朱柏点了点头。

洪武五年的北伐,是朝廷唯一一次,大败而归。

全军损失惨重,导致后面几年时间,都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这场战争,虽然我蓝玉有冒进的原因,但其实,是朝廷并没有对战争军备,做好提前的预计。”

“就拿箭矢为例。”

“当时朝廷备至的是三百万支箭矢。”

“但我们打着打着便发现,三百万支箭矢,根本不够用。”

“湘王应该清楚,在草原上,箭矢不够,会面对什么局势。”

“也是此战之后,皇上规定,每逢大战,箭矢数量,必须在五百以上,以防万一。”

“云南的情况,比草原还要复杂,箭矢若不够用,恐怕会造成洪武五年的局面重现。”

打仗,打的就是军需。

谁能的后勤保障能力更强,谁就能赢。

况且,攻城方,本身就要处于劣势。

所消耗的箭矢数量,更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