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破碎的月亮
-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 解忧无需专家号
- 1272字
- 2025-04-05 07:22:03
美术教室的窗帘在秋风中轻轻摆动,我蜷缩在画架后的角落里,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走廊上的哄笑像尖刀划破耳膜:“看那个精神病又发作了!“
这是本月的第三次恐慌发作。我能清晰感受到血液在太阳穴突突跳动,脊椎像被灌满滚烫的铁水,视网膜上跳动着扭曲的光斑。历史老师讲述郑和下西洋的声音忽远忽近,粉笔折断的脆响突然炸开,我便在众目睽睽下冲出了教室。
一、困在琥珀里的蝉
母亲把熬好的中药推到我面前时,深褐色的药汁倒映着天花板上晃动的吊灯。“隔壁王阿姨说这方子治体虚最管用。“瓷碗边缘凝着深色药渍,像干涸的血迹。
父亲正在阳台上打电话:“小孩子压力大闹脾气,哪有什么抑郁症......“他的声音突然压低,我听见打火机清脆的开合声。窗外梧桐树的阴影投在客厅地砖上,枝桠张牙舞爪仿佛要破窗而入。
那些失眠的深夜,我会反复擦拭外婆留下的银镯。四年前暴雨夜的急诊室里,心电监护仪的警报声与我的啜泣交织成网。外婆的手掌在我掌心渐渐冷却,从此尖锐的耳鸣如附骨之疽,而晨昏颠倒的作息终于击溃了免疫系统。
二、第一束光的形状
转学生程墨找到我时,我正缩在美术教室的储物柜后面发抖。这个总是戴着浅蓝色医用口罩的男生蹲下来,与我保持半米距离。“不用说话也没关系,“他的声音像浸在温水里的棉花,“要试试478呼吸法吗?“
他母亲是精神科医生,父亲在制药公司研发抗抑郁药物。当他说起这些时,美术教室的阳光正透过他浅棕色的发梢,在素描纸上投下细碎光斑。“恐慌发作时我们的杏仁核就像失控的报警器,“他用炭笔在纸上画出大脑结构,“这不是软弱,是神经递质在求救。“
三、在裂缝中照见彼此
周三下午的心理互助小组里,我见到了四十岁的会计张姨。她反复整理着文件袋边缘:“自从公司裁员,我每天要检查十遍煤气阀门。“十七岁的艺考生小舟撩起衣袖,腕间排列着淡粉色的月牙形疤痕:“颜料刀划破皮肤的瞬间,才能感觉自己真实存在。“
程墨开始遭遇微妙的反噬。当他组织的心理健康讲座海报被撕毁时,我们在垃圾桶里找到沾着咖啡渍的匿名信:“显摆你家医学世家很了不起?“更残酷的是体育课分组时,总有人故意撞开他伸出的手:“离远点,别把抑郁传染给我。“
四、破茧者的觉醒时刻
班主任李老师的变化始于某个午后。那天她提前结束教研会议,透过心理咨询室的门缝,看见我在沙盘上堆砌的微型世界——被高墙围困的少女,四周散落着褪色的银杏叶。后来她在教案本里夹了张便签:“抱歉,我应该更早发现你在溺水的信号。“
改变在细枝末节处生长。当后排男生又模仿我发病时的颤抖,李老师没有像往常那样移开视线,而是轻轻叩响讲台:“王晓阳,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嘲笑他人痛苦时的真实感受吗?“
五、裂缝中绽放的桔梗
期末美术展上,我的《破碎的月亮》被挂在礼堂穹顶下方。裂成十二瓣的银白月轮中,淡紫色桔梗花从每道缝隙里向外攀爬。展览签上除了作品说明,还有程墨手写的神经递质作用机理图。
开幕式当天,张姨带着她烤的曲奇饼干出现,糖霜上画着可爱的血清素分子式。小舟送给我石膏做的月亮模型,裂缝处嵌着会发光的树脂花。当我们站在作品前合影时,程墨突然摘下了戴了半年的口罩——那是他母亲化疗后,他第一次坦然展露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