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秋闱提前,荒漠难民

  • 崇祯!
  • 春绣
  • 2173字
  • 2025-04-17 07:01:24

翌日,清晨。

天色还蒙蒙亮,朱由检便听到了宫外,人们呼喊声,哭诉声……

让本该沉睡的他,陡然恢复清醒。

正巧。

柿子也急匆匆而来,手里拿着一张油纸:

“殿下,刚才陛下下旨,拟订了考官人员,昭告了天下秋闱提前。”

说罢,她将那张告示,递给了朱由检。

下一刻。

王承恩也随之赶来:“殿下,您终于醒了。”

“咱家正想喊醒殿下,想必殿下也听到了,这秋闱提前的消息。”

“我们得加快速度了。”

“不然,殿下恐怕是,连第一轮笔试也过不了……”

听闻笔试后,朱由检像是明白什么……

秋闱分笔试和殿试。

笔试考验学习储备,而殿试更注重于反应能力。

这是他所了解的。

王承恩看他不懂,于是便开口解释:“第一轮笔试,被选中者可金榜题名。”

“其中,又被细分为乡试与会试。”

“参加第二轮殿试。”

“而殿试通过后,便可入朝为官。”

“从低到高排列,官居一至九品,又有正从之分。”

“而笔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第二名……”

还没等王承恩脱口,一旁的柿子抢先回答:“这个奴婢知道,叫作亚元。”

话音未落,朱由检有些好奇看着她,神色有些不解。

王承恩没露出丝毫表情。

在明朝,这不是隐秘,凡是参加过秋闱的,都会知晓些含义。

柿子笑着解释:“奴婢的父亲,便是去年亚元。”

“因此,奴婢才记得清楚。”

咳咳——

王承恩咳嗽两声,继续开口:“之后凡是被考中之人,统称为举人。”

“好了,笔试大致内容就这些。”

“具体细节,咱家慢慢给殿下讲……”

宫外。

一片荒漠,漫天黄沙。

周师带着妹妹,又去了那间石屋,去拜访那位老先生。

他明白。

从见那位老先生时,他便非常清楚。

那人,身份绝不简单。

拉着妹妹,迈过黄沙,他又看见了那些难民,他们各个骨瘦嶙峋,面色苍白。

像是几天没吃饭一样。

蜷缩在破旧的土房,相互依偎着,抱团取暖……

狂风呼呼作响。

仿佛下一刻,便要冲破泥土,将这些人吞噬其中。

“哥……”

“他们好可怜……”

少女眨着大眼睛,凝望着那些人,语气有些弱弱的。

周师轻轻覆盖她眼睛,给予她更多的安慰。

即将远去时,少女从口袋里拿出几块糕点,自己只留下,昨天还没吃完的那块。

将那些糕点扔在了沙土里。

做完一切后,少女拿开了哥哥的手,最后回头望了眼那些人。

便不再留恋。

这已经是她,在范围之内。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然而,两人不知道,这几块糕点对那些疯子的吸引力。

众人看着两人彻底消失。

他们开始哄抢,开始掠夺,开始斗争……

原因无他。

不过是几块糕点,但他们都想活下去……

谁都不想死……

雯然。

场面陷入了极度混乱,狂风席卷着他们,但驱散不了他们求生的欲望!

能在这片荒漠生活下去,必然是动物世界中永恒的话题。

优胜劣汰,胜者为王!

咚咚——

敲门声响起。

“谁啊!”

屋内传来老人慵懒声音,还打了个哈欠,像是刚刚睡醒。

周师恭敬回复:“前辈,我是上次来的。”

说罢,屋内老人回应。

一旁的妹妹见状,扯了扯哥哥的衣角:“哥……我们走吧……”

也就在此时。

老人出声:“进来……”

于是。

两人前后进入石屋。

令周师诧异,这里的摆放,各类石雕都与之前的一模一样。

不过……

少女可就没见过,忍不住赞叹:

“好多石雕……”

“都是老先生雕刻的么……”

老人看了眼小姑娘,取下一支石头发簪,抛给了她:

“这个送你了……”

“不能推辞,不是白给你。”

“算你哥账上。”

话音未落,老人又看向周师:“说吧!”

“你带她来老夫这里,心里打着什么小算盘……”

周师正欲解释,被老人打断:“先不着急,容老夫猜猜。”

“算算时日,也应该快秋闱了。”

“而你又在此时带这个丫头来,无非让老夫指导她些规矩。”

见状,周师俯首作揖:“还是……什么都瞒不过孙老前辈……”

“不知……”

“孙前辈可否有空。”

不料,孙老嘴角一歪:“老夫可没空,你们还是走吧!”

“再说了,现在是秋闱。”

“老夫自己都不知道,这次的考官内容是谁了……”

“都忘的差不多了……”

少女看着周师不知所措,表情似乎有些懊恼,将手中的石头发簪扔在地上:

“哥!”

“我不用他教,一样也能中举人。”

转身,便要拉着他离去。

可就在此时。

周师挣脱了少女的束缚,弯腰捡起了那支发簪,赔笑客气道:

“小孩子家家,还不懂事。”

“孙老您大人大量。”

“别和她计较……”

孙老闻言,倔犟喊道:“小姑娘,说话可不要夸大其词,不然后果自负。”

少女刚想要反驳他,却被周师一眼神瞪了回去:

“胡闹!”

“你是来学习的,还是吵架的。”

两句话,顺间让少女不再说好,只能眨巴着大眼睛,恶狠狠盯着面前的老头。

孙老也没在理会,直接挥手赶人:

“这丫头,老夫可教不了。”

“你们走吧!”

少女扭头回怼:“不用你教!”

周师立马打断:“你闹够没有!”

“知不知道,这位老前辈,哥是好不容易才找到的。”

“能不能看在哥的面子上。”

“你给孙老道个歉。”

少女虽一脸不情愿,但还是开口道歉:

“对不起,是我的不好。”

“当然,这是看在我哥的面子上。”

孙老也没再搭理她,将她轰出门外,只留下周师一人。

两人开始交流着什么……

她听不清……

“前辈,莫要见怪。”

“舍妹性格就这样,直来直去。”

孙老却嬉笑了下:“放心,老夫才不会与一个丫头计较……”

“那刚才……”周师回神。

孙老解释:“刚才……老夫只想测试一下她的反应能力。”

“顺便看看她的秉性。”

注1: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

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

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

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出自《论语·卫灵公》

注2:解元,是指科举时代乡试的魁首。

注3:亚元,是指科举时代乡试的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