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只”有三件事的会(下)
- 穿越07:从芯片开始纵横宝岛
- 东箭南冰
- 2360字
- 2025-04-30 06:19:30
全场寂然无声,会议室明亮的灯光从上方投射在主位何栖远身上,仿佛有一层光环围绕。
这是当年纵横宝岛南北的大纨绔?这是那个名声播撒华尔街的金融吸血鬼?
所有人都在努力把印象中或者传闻中的那个人与眼前闪耀着光芒的年轻人合二为一,却总有一种虚幻感。
太过极致的反差,往往就会带来这种不真实感。
何栖远并不在乎这种反应,也压根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准备接着讲自己的安排。
“啪!”
“啪啪!”
“啪啪啪···!”
为首的方迟在一片寂静中,缓缓鼓起掌,紧接着,全场掌声雷鸣。
工作有追求不假,不代表这些精英对薪水就没有追求,归根结底薪水到位才是根本。
现在这样的调整,这些本就工资不菲的芯片工程师,薪水提高比例将会是惊人的数字。
特殊贡献还有额外天价奖励,这等于说自己的事业追求与生活质量直接挂钩,谁会不开心。
不但如此,奖励的发放,还是自己人选举的委员会管理,看这意思,老板不会参与一点,这就更加让人意外。
瞬间所有人对华星联的归属感再不一样。
规定工作十二小时算什么?如雷的掌声已经表明了所有人的态度。
“这是薪酬结构调整,还有人事结构方面。”何栖远声音依旧平静淡然,所有这些事都早已在他心中打好腹稿。
所有人这才从何栖远之前的话语里回过神来,只觉得心怀激荡,都端正了身体,努力控制自己的表情。
好奇老板会做出什么调整。
已经有人猜测是不是因为梁孟松的到来,打破研发条线的人事结构,这个调整也是应有之意。
很多以梁孟松为偶像的年轻人不自觉的身体前倾,如果有机会加入梁博士的直属研发团队,乃至每天可以跟在梁孟松身边学习研究。
薪水不要都可以!
当然,没人会真的不要。
跟在梁博士身边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最大的贡献必然出现在梁博士的团队!
奖金自然就会是最多的地方!
所有人的眼神愈发明亮,期待着自己可以调整到梁博士直属。
包括坐在一众工程师C位的方迟,也是这样的想法,他对自己的认知是已经摸到顶级边缘的经营工程师,在他心中再进一步攀登巅峰相比薪水的提高要重要许多。
然而何栖远接下来说的话,跟之前一样,根本不是他们预期中的内容:
“全体制程研发序列工程师,分为研发一部、研发二部,各设部门长一人,对研发副总裁梁博士负责,人员暂缺。”
“全体封装研发序列工程师,分为封装一部、封装二部,同样各设部门长,人员暂缺。”
“部门长方迟,调任公司总裁助理、总工程师,封装一部、二部部门长对他负责。”
“部门长人选由分管负责人推荐。”
梁孟松点点头,示意自己没有意见。
那边方迟还在愣神,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怎么回事?刚刚还在想如果可以跟着梁博士混,自己甚至可以不要薪水。
哪知转眼功夫,自己又再升职,虽然是比偶像低了半格,但那也是高管序列了。
何栖远对他点点头,眼神里有着信任。
我的技术可以做到吗?方迟有些自我怀疑。
其实方迟对自己认知还是些微低了一些,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技术早已是顶级工程师的水准。
之前在何栖远办公室时,他只是看了几下,就判断出那个系统级芯片方案的水准。
而一起的谷晨峰就根本不具备这样的眼光和能力。
何栖远在芯片领域的领先,不只是具体研发方面的领先。
在选拔人才方面,一样可以通过判断自己知道的正确路径,以此更容易看出每个人的天赋是不是比绝大多数工程师更高。
从之前何秋然时代,方迟在封装领域提出的一些研发建议,何栖远就能判断出他的天才之处,那种灵光一闪的建议,正好跟何栖远脑海里未来的封装发展路径不谋而合。
不敢说是能超越于振华那个独一无二的天才,但是有自己从旁指点,想要达到并肩的水准,并不困难。
但会场中其他人的看法就不同了,只有身边每天接触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天才的厉害之处,所以之前和现在方迟连续升职,并无任何人嫉妒或者反感。
他们关注的点是:现在空出四个部门长之位!
所有人正襟危坐,不经意的互相看看,再看看梁孟松和方迟,显然自己能不能出头,就看那俩的选择了。
乾坤未定,你我都是黑马!
方迟的光速提拔,他们不嫉妒,但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华星联明显大开向上通道。
既然如此,自己为啥不能上位呢?
何栖远眼光扫视一圈,合理范围的竞争才是进步的阶梯,这自然是他希望看到的景象,轻咳一声吸引注意力,继续讲道:
“双条线双部门施行轮转制度。”
全场愕然,什么意思?
“12小时工作制,两个高管会设定进度表,全公司可见。”
“每个条线‘只能’在公司研发工作6小时,另一条线的部门接手推进。”
“分管高管同样会在每个班次做可视化进度评价进行公示,薪酬调整比例会根据完成情况和评价情况确定。”
灯光映衬下的何栖远让人有一种看不清的感觉。
他的语气仿佛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啥?说好的12小时工作制?
刚刚做好心理建设,多给钱也不是不能干啊!
说好的当牛做马怎么就突然时长砍半了?
之前小声议论甚至大声质疑的工程师都是呆愣当场,这是什么操作?
老板是想彻底放弃了?
开摆?
还是要回到摆烂卖厂的路上?
那还搞这些花里胡哨的薪酬和人事改革做什么?
所有人不理解这操作,无论是芯片行业,还是宝岛其他企业,从来就就没有这样的工作规定。
只是很多人没有发现,自己潜意识里已经在称呼何栖远为老板,而不是“那个没用的二世祖”。
何栖远不在意,以前没有这种操作,那现在有了。
除了梁孟松这种有着天才大脑的工作狂人,大部分人只有足够的休息调整才能提供更大的工作效率。
再加上两个部门的竞争和高管评比机制。
既可以避免单纯的通过加班互卷疲劳度,又可以激励员工在最短时间达成工作目标。
何况这些都跟何栖远说的薪酬调整挂钩。
现在所有人想法已经转变:“只能”六小时啊,抓紧时间干啊,推进不了项目进度就轮到另一组人马抢功劳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上班再也不会有人想摸鱼,等着加班再好好表现。
然而旁边梁孟松眉头微蹙,从之前薪酬调整时就一幅想跟何栖远谈谈的表情。
何栖远表情淡然,最后说道:
“就只有这三件事,大家可以回去了。”
“具体的人员调整方案,会在公司内部网络发布。”
“方迟总工程师,你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