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让我们一起,干碎公知!
- 精神病文豪?不,是扮演系文豪!
- 榴莲来了
- 2224字
- 2025-04-05 19:05:05
你不能说江流不努力。
正相反,这些天他实在是太努力了。
早上写,中午写,甚至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不忘在脑子里思考书中剧情:
“24个人格共用同一个身体......”
在一种极度紧绷的精神状态之下,江流完成了《24个比利》整本书的创作,要不是他天生具备超乎常人的心理调节能力,他甚至一度以为——
自己写本书都快患上了精神病?
早晨十点钟。
《萌芽》编辑部严阵以待。
此刻,以主编郑梓妍为首的编辑组,正焦急地守在会议室里,等待着市场部给到的市场调研以及销售数据分析。
在《意林》《读者》《青年文摘》主打情感类短篇,也就是心灵鸡汤类故事的大背景下,《萌芽》另辟蹊径,选择了一个同这些主流青少年文学杂志截然不同的赛道——
心理诊疗?
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同样,这也是一场很大的冒险,甚至于可以说是一场豪赌?
此刻,包括主编郑梓妍在内的一众责编,心情忐忑,不停在心里为发售首日的销量为之祈祷:
“赢!”
“请一定,要赢.....”
你要知道,以《意林》为标杆的青少年文学杂志,之所以主打心灵鸡汤类故事短篇,就是这种故事类型的短篇受众极广,有相当一部分的青春懵懂的学生读者,非常愿意为这种类型的故事买单。
有人买单,自然就会有市场。
也正是由于这近乎于畸形的输出市场。
让世面上一度催生许多堪称【离谱】的心灵鸡汤。
就比方说......
《德国下水道的油纸包》
这篇文章大致讲述的是:90年代初期,青岛城建人员在整修下水道时发现有零件损坏,寻遍全城都没有找到适合的零件,最后去求助一百多年前在青岛修下水道的那家德国公司。
向对方表明来意后,对方回复城建人员:“不用担心,在那个损坏零件周围的三米之内,一定藏有一个备用的零件,那个备用零件一定可以解决你们的问题。”
根据对方提供的线索,城建人员果然在附近啊找到了一个油纸包,里面包着一个锃光瓦亮的崭新零件......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展示出了德国人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还顺带讽刺了一把国人在日常工作与生活当中的吊儿郎当,散漫不羁......
故事,的确是很美好,但仔细一思考......
这玩意儿根本就禁不起推敲。
首先,时隔一百多年,你确定那家修下水道的公司还在经营?
就算它是类似于奔驰一样的百年企业......
你确定它还能在青岛开上分店?
其次,什么玩意儿就三米之内必有一个崭新的零件?
写武侠小说呢?
三步之内必有解药定律?
最后,抛开事实不谈,我们暂且认为你上面讲的神话故事是真实的,但时隔一百多年,放在下水道那种潮湿环境下的零件,它竟然还能锃光瓦亮......
一如崭新?
老佛爷看了直呼内行,早知道这玩意儿那么管用,还含什么夜明珠下葬,直接嘴里含块零件,包你百年不臭,千年不腐......
虽然这些故事编的很离谱,但架不住青少年学生党涉世未深,总有部分身处于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对这些崇洋媚外的科幻故事,深信不疑。
并愿意为此买单。
正因于此,或许是吃到了“科幻故事”的甜头,《意林》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展现国外风采的短篇科普类小故事,就诸如类似于什么......
《日本小学生冬季赤膊锻炼》
《美国官员因公款喝矿泉水辞职》
你别问故事离不离谱。
我就问你我杂志有没有卖出去?
《意林》通过这种类型的公知文赚了个盆满钵满,一看友商赚麻了,《读者》紧随其后,当即开始复刻起了《意林》的老路......
而就是在这种情况,在心灵鸡汤文盛行的市场下。
《萌芽》居然选择放弃这条赛道,去走一条什么心理诊疗,心理科普,又或者是什么精神疾病之类的特殊赛道?
看着一位压根就没有听说过的新人作者昼川,竟然登上了《萌芽》杂志的主刊,甚至还成为了它们的主笔?
这一刻,《意林》和《读者》编辑部主要负责人的脸都笑烂了,就差没直接骑脸输出,喊出那金光闪闪的五个大字:
“友商是傻逼!”
同一天,周一,也就是在今天——
《意林》开售!
《读者》开售!
《萌芽》开售!
三家竞品杂志,也是三家互属于竞争对手的青少年期刊,分别开设出三个不同的专栏,同台竞技,开始近乎疯狂般吸引人流——
“《意林》携手超人气作家韩承弼,最新推出专栏《我与北欧那些事儿》,正式开启连载!”
“《读者》联手老牌实力作家郭靖川,最新推出短篇故事专栏《当中式碰上西式贵族》,走过路过,请绝对不要错过!”
“《萌芽》签约新人作者昼川,推出专栏......”
诶呦我草,谁是昼川?
一所中学门口。
看着报刊亭给到《意林》《读者》《萌芽》三家杂志的宣传语。
十来位学生模样的男女,顿时就陷入了沉思:
“韩承弼和郭靖川都是青春伤感文学的天花板,也是非常有名气的实力作家,有名气有实力的作家开设专栏,这再正常不过。”
“为什么单单这个昼川,根本就没听说过......”
本来还在疑惑,为什么新人写手竟然可以在杂志上开设特别专栏?
然后又仔细一瞧,看到《萌芽》这金光闪闪的两个大字.....
过气杂志?
哦,那没事了。
中午放学铃声响起,迫不及待的学生们,如潮水般朝着校门口的报刊亭涌了过来:
“老板,给我来一本《意林》!听说日本餐厅打扫卫生要喝马桶水,这是真的吗?”
“老板,《读者》有没有到货?我上次看到法国人很浪漫自由,不像中国人那么死板,我上期连载的故事都还没有看完......”
“老板老板......”
纵然,《萌芽》在宣传力度上,的确是拼尽了自己的全力。
可是,作为一档三流杂志,又怎么可能在宣发上同《意林》《读者》这些一流期刊比?
品牌效应加上顶级宣发再搭配上知名作者的自带人气。
让《萌芽》的销量,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绝对的劣势......
也就是《意林》《读者》被疯狂抢购,书店和报刊亭门庭若市,人多的根本都挤不进去之际。
有闲着无聊的学生,随手翻了翻摆在书店最外围的《萌芽》杂志。
不翻还好。
这一翻,顿时就为之一愣:
“诶,你别说,这个昼川写的新书......”
“貌似,还真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