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太史慈
- 季汉教父,我教刘备谋万里江山
- Ktv的章鱼
- 2098字
- 2025-04-24 07:36:02
徐州,下邳国,下邳县城池中。
王融收到了陈登遣人送回的信件。
信件里称,陈登挡住了孙策的连续六次进攻,目前孙策已经撤军往西了。
陈登猜测孙策可能要去汇合袁术的兵马,同攻刘备。
所以陈登请王融早作安排,去接应刘备。
但王融清楚,孙策不是去接应袁术,而是受命去截击进军九江的刘繇及钟繇所部将士。
“来人,持信到广陵,告知元龙缘由。”
王融立遣人员送信到广陵。
广陵内部的绝大多数人口,都被迁徙到下邳、琅琊等地,境内的所有城池,都被陈登打造成一座座军事重镇。
就是为了应对今日这种四面楚歌、八方来敌的局势。
“孙策和刘繇之间,当有一战。”
王融寻思,有会稽兵马支持的刘繇,应该不会败亡得那么快。
但如果战事旷日持久,人在淮水的袁术,可能会突然南下,配合孙策夹击刘繇。
“来人啊!”
王融又拟了一封请封文书,以徐州朝廷名义请封太史慈为荡寇校尉。
“你持此书南下,停滞滁州打听消息。”
“若刘繇败了,则持此文书去寻见他的军士太史慈,并表态朝廷愿易重用像太史慈这样的豪杰。”
“若刘繇未败,则当无事发生即可,顺手把这请命文书焚了。”
王融知道,刘繇和太史慈虽然都是青州东莱人,但老乡之间感情并不好,因为刘繇怕被许劭笑话,故而一直用太史慈侦查军情,未曾重用。
太史慈肯定会心灰意冷,这需要一个契机。
等就是了,王融有的是耐心。
在王融思虑谋划的同时。
长江北岸,滁州地界。
刘繇所部先锋兵马,在大将张英的带领下,与往西截击而来的孙策部队不期而遇。
双方在旷野上激战不休,哨骑太史慈极为勇猛,左冲右突,带起了军心士气。
打到傍晚,胜负难分,各自退兵归营。
夜里,孙策不顾众将劝说,夜袭张英营寨。
而张英早有防范,双方以营寨为中心混战半夜,孙策又遇到了太史慈,二将开战,打到临近天明,孙策无功而返。
上午。
刘繇、钟繇等大部兵马都已跟上,进入张英所立营寨之中。
“末将请击孙策!”
哨骑太史慈请命,要再次攻打孙策营寨。
刘繇犹豫了,但部将张英却力荐太史慈,于是太史慈才得以出战孙策,可接连数日,都不得克。
“孙策骁勇,急切之间难以拿下。”
钟繇在这几日的观战之中,分析出一些门路,他认为孙策有些性格缺陷。
易怒,易冲动,为军统帅却喜欢身先士卒。
这都是要命的隐患啊!
他建议让徐盛出马,去诱击孙策,将其激怒,再由张英率众在半道上埋伏,命太史慈专门盯住孙策。
“若孙策怒而上当,此獠可擒!”
众人觉得此计可行,于是开始准备。
对面。
孙策军的营寨里。
孙策也在向众将说出自己的想法。
“明日太史慈若再来,策与其激战过后,不撤兵马,率军追击,吸引敌军注意。”
“诸君各率兵马,偷袭敌军营寨,必可大获全胜。”
对于这个建议,老成持重的程普不同意。
在程普看来,三军统帅绝不能弄险,他请命代替孙策去打敌军。
“不!”
孙策是个固执的人,他决定下来的事情,不会轻易更改。
哪怕有人反对,也动摇不了他的决心。
军令如山,众将只能执行。
第二天。
徐盛来击孙策,双方兵马交锋过后,徐盛败走,引军撤离。
孙策先是一愣,紧接着下令追击徐盛。
身后的程普等将大惊失色,他们分出了黄盖的兵马,让黄盖去接应孙策。
其余部将则按照原计划攻打刘繇营寨。
烽火不断。
......
淮河南岸。
袁术最近很郁闷,淮南军连战连败,无法推进到下邳腹地,已经挫伤了士气、动摇了军心。
他有心要撤军,但又摆不下脸。
可一道消息传来后,让袁术有了台阶顺着走下去。
“报,主公,我军孙策与刘繇激战于长江北岸,刘繇被孙策部将程普击败,往豫章方向逃溃。”
“而刘繇的兵马,联合会稽兵马,击败了孙策的部队,孙策败走。”
袁术只关注了孙策败走这四个字。
“来人,传令下去,即刻南下接应伯符。”
他不想在下邳南部地界待着了,借接应孙策的理由,全军撤出下邳。
淮南军各部将士都心照不宣。
久攻下邳失败的他们,可不管袁术用什么理由撤军。
重要的是先撤离而去,等他日恢复士气、激励军心之后,再卷土重来不迟。
因此,淮南军的撤退速度很快,一夜之间,只留下了空荡荡的营寨。
再无人影。
刘备在鲁肃的建议下,没有追击,而是遣关羽去占据淮南军的空营寨,谨防对方去而复返。
在确认了淮南军真的尽数撤离之后,刘备立刻派人回下邳汇报军情。
“去告知伯显先生,就说袁术撤走了。”
......
人在下邳的王融,几乎不分先后收到了两封密函。
一封是钟繇派人送来的,一封是刘备派人送来的。
钟繇的信件里,详细地汇报了战况,包括刘繇败走豫章,孙策败走滁州,太史慈滞留会稽军中等等。
刘备的信件里,则说袁术全军撤离了下邳南部地界,杳无踪影。
“好。”
王融将书信收好,现在就看太史慈怎么选择了。
数日之后。
他还真在下邳城中等到了太史慈。
此时的太史慈,接受了徐州朝廷的册封,出任荡寇校尉。
“荡寇校尉太史慈,拜见尚书。”
太史慈见刘繇不肯重用自己,又收到了来自徐州朝廷抛出的橄榄枝,他不再多想,受命而来。
“子义请起。”
王融扶起了太史慈。
当天,他就把琅琊王氏手中的一千骑士交给了太史慈统御。
“少是少了点,但皆堪重用,尽是精锐。”
受制于徐州不是产马地的原因,王融费尽千辛万苦,才养了千余骑兵。
琅琊王氏的九成以上收益,都投入了军事领域里,建水军,养骑兵。
“慈得明公器重,愿为明公效力,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在王融这边受到的高规格待遇,与在刘繇麾下受到的冷落形成了鲜明对比,让太史慈甘于为王融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