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以前“古今字”学术史研究
- 蒋志远
- 764字
- 2025-04-08 21:09:27
追求“古今字”學術史之“真”
——“‘古今字’學術史叢書”總序
李運富
漢語之源久遠難考,漢字歷史已逾五千年[1],而漢字記録漢語形成可考的字詞關係,目前還衹能從殷商甲骨文説起。隨着時代等因素的變化,漢語字詞的對應關係也不斷發生變化,這往往成爲解讀文獻的障礙。裘錫圭先生曾指出:“文字的用法,也就是人們用哪個字來代表哪個詞的習慣,古今有不少變化。如果某種古代的用字方法已被遺忘,但在某種或某些傳世古書裏還保存着,就會給閲讀古書的人造成麻煩。”[2]出於解讀文獻的需要,漢代學者便已發明“古今字”這個訓釋術語用來溝通詞語用字的古今差異,相沿至今,從而産生大量指認和考證古今字詞關係變化的材料和論述,形成學術史上關注“字用”現象的一道亮麗風景。從清代開始,部分學者逐漸誤解“古今字”的“用字”内涵,以今律古,强人就己,按照後人的“造字”觀念理解古人,遂將古人提出的“古今字”混同於現代人提出的“分化字”。我們認爲這種誤解不符合學術史研究的“求真”原則[3],不利於現代學術的正常發展,也有礙於歷代“古今字”訓注材料在當代發揮它應有的價值,所以我們申請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古今字’資料庫建設及相關專題研究”[4],擬在彙編歷代學者注釋或列舉過的“古今字”字組材料及相關論述的基礎上,嘗試還原“古今字”學術史的實際面貌,進而探討“古今字”的學理和價值。項目名中的“資料”主要指古今學者研究古今字的論著(“古今字”字組材料已另有項目完成,《古代注列“古今字”輯考》單獨出版),“相關專題研究”主要指斷代的“古今字”研究和專家專書的“古今字”研究。本叢書發表的是該重大項目“相關專題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按時代劃分的4種“‘古今字’學術史”專著和按專家專書劃分的5種“‘古今字’學術史”專著。現就“古今字”的研究問題做一引言式的概述,權作該叢書之總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