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家与社会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本要素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其基本要求是“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共同体”概念及其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治理的理念取得重大进展。

(一)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内涵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发展的理论结晶。马克思分析总结了萌芽于古希腊,一直延续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共同体”思想,在批判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人类社会发展会经历“自然共同体”“抽象共同体”“国家共同体”“真正共同体”等不同的形态。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是一种自然共同体,当时的人基于基本的生存需求而聚合成共同体,这种自然共同体履行的是基本的社会管理职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共同体发生异化,公共权力被少数人掌握而首先服务于阶级利益,国家因为阶级之间的斗争而产生。国家共同体既是社会的组织,也是阶级的组织。当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人已经获得真正的解放,生产力高度发达,此时的人类共同体将是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的联合。可见,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体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共同体做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命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共同体”“核安全共同体”等。可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不仅在国内问题上坚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国际问题上也立意高远,为全人类的利益而努力。“社会治理共同体”则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指导下,顺应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而提出的全新理念,它强调人们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在社会治理中形成紧密联系的集体。“人人有责”,意味着不仅是政府,公众、企业、社会组织等都是社会治理的建设者;“人人尽责”,意味着所有参与者都要主动作为,不存在局外人,社会治理需要全社会同心同德、凝心尽力;“人人享有”意味着全社会共享机会与成果,社会治理搞得好会惠及每一个人。

从共同体的高度来认识和推动社会治理,体现了新时代社会治理在观念和价值层面的升华。其一,社会治理共同体强调多主体参与和多种治理方式应用。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三社联动”、政民互动平台、基层协商机制等多种形式,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各种主体都以适当方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承担各自的职责,履行相应的义务。政府作为传统的社会治理主体,仍然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社会治理的机制,如“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其二,协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黏合剂。社会治理涉及的面非常广,很多事情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还要解决一些社会矛盾冲突,因此各种协商机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三,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取向。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虽然比较多,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人民的利益,人人享有、人民受益,这样的社会治理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

(二)国家、社会与社会治理共同体

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涵盖了党委、政府、公众、社会等不同行为主体。从传统的政治学分析框架出发,这些主体大体上可以区分为国家和社会两大领域。国家领域主要涵盖政党和政府,社会领域主要涵盖公众和社会,而这里的社会应是一个中观的概念,不仅指社会组织,还包括媒体以及本属于市场领域的企业等主体。

国家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3],虽然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有着显著的日益与社会相脱离特点;在阶级社会中,国家首先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是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的。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基本追求就是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要求,现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主要由党和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各级党委是社会治理的领导力量,党中央要制定社会治理的基本路线和方针,确定社会治理的重大战略方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等形式,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人,承担着社会治理中最主要的工作,负责将党委的战略主张变成现实,组织各方力量共同协作完成各项工作。显然,在国家领域,社会治理的主体还是传统的组织和力量,但党和政府承担的责任加重了,其理念和活动方式也会发生适应性变化。

社会是相对独立于国家的领域,因为其不涵盖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因而不是一个大社会的概念。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讲,社会要素主要包括公民、社会组织、企业、媒体等。公民是社会最基本的构成,作为个体的公民在今天不是简单的社会治理的对象,而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力量,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推动社会治理发展进而获益。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是现代社会富有活力的要素,它们不仅采取实际行动去推动社会治理,还会为社会治理带来新的理念、提供社会资源。媒体作为一种特殊沟通“工具”,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润滑剂,特别是各种新媒体及其相关的新技术,对现代社会治理的意义非常重大。企业是相对特殊的主体,其本身属于市场领域,但在现代社会治理中,企业却因政企共建、履行社会责任、为员工提供服务保障等因素而成为重要的参与主体;更有社会企业等新类型组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将市场和社会融为一体。总之,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社会从传统的政府治理社会的对象而转变为与政府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

对社会治理共同体来说,不仅需要国家和社会领域各种主体的参与,更需要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和协同。既然是共同体,就必然存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共同体内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联系机制,形成相对稳定的相互关系。在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国家和社会之间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分离对立关系,转而基于共同目标而形成紧密联系、合作共赢的协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