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意外举荐
- 明风八万里:从穿越正统二年开始
- 努力的雪糕
- 2142字
- 2025-04-27 09:00:14
李鄂作为一个穿越者,他能意识到燧发枪普及,意味着军人们即将进入排队枪毙的时代,也能意识到,燧发枪的普及,对骑兵骑射水平的保持堪称暴击。
可是冯瑜他不是穿越者,他能想明白这两点的话,李鄂不得不给这位中年死鱼眼大叔打出巨高的分数了。
“回陛下!原因不复杂,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蒙人那也有个三两千把乃至于上万的这样的火枪,他们是绝不会继续练什么骑射的。”
冯瑜说到这里望了李鄂一眼。
“这样的火枪只要造出来,装配的数量足够的,战场上,一堆交战两方士兵站成排互相枪毙,这样的战场,骑兵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你仔细讲一讲这个,我听不太明白!”
朱祁镇没办法理解,为什么火枪多了战争会变成双方用枪对射。他认为这实在是太蠢了。
“这个问题,李公子能讲得明白,我都能想明白的事,他一定能想明白的。”
“等等!”朱祁钰发现了问题所在,“你之前不是说,这火枪是李鄂的兄长研究出来的吗?”
“李侯是这么说的,但是,臣不相信李侯有这个脑子。反倒是李公子之前去了神机营,他能在为了兄长解决难题的情况下想出新式火枪,他做得到。”
“李侯遇见了什么难题啊?”朱祁镇问了一个在场除了李鄂那样的知情者,所有人都好奇的问题。
“李将军代表边关的杨洪将军来京城找兵部要火器,但是神机营现在不可能有任何的火器,交给李将军,因为朝廷有其他的地方要用。”
“李鄂,那你为什么画完了图纸不把它直接献给朝廷呢?”
朱祁镇望向了李鄂。
李鄂站了起来,严肃地说:“回陛下您的话!在下也不确定,这把火枪究竟能不能造出来,以及能造出来的话,能不能大批量快速造出更多。”
这自然也是李鄂顺势编出来的谎话。
朱祁镇与在场其他人,都被李鄂这个正当的理由说服了。
在他们看来这恰恰反映了李鄂的谨慎。
李鄂还没有狂妄到,因为自己足够聪明就想当然以为,自己也能在火器的设计上也一定能成功。
“那你解释一下,排队枪毙是如何一回事?”顺德公主说到排队枪毙时,感到了巨大的不适感,她因此说话都有些别扭了。
“第一,长远来看,那个火枪只要足够完善的话,我也认同冯……”
李鄂望向冯瑜。
“指挥!”
“冯指挥的判断,因为从战场的实际情况来看,战阵也就那些,双方都是火枪士兵为主的话,最优解真就是互相枪毙,一轮射击之后,下一轮射击立刻再开始。”
李鄂斟酌了一下措辞。
“这样的战场里边,骑兵自然也是有的,但是枪足够多,马匹只能是作为斥候发挥足够的作用,那些马师一定会受惊的。可不过呢!”
李鄂用调侃的眼光望了一下冯瑜。
“冯指挥忽略了一件事情,大明如果真有足够的火枪,除非是内战,不然的话双方排队枪毙,不可能有其他军队有足够的火药来打仗。
“大仗一旦打起来,需要用到的火药的数量,大明能有足够的家底做出来,他们是绝对拿不出来的。这一点,大明周边的所有藩属国都一样。”
“确实!”冯瑜听到一半,心里对李鄂的欣赏也就更大,“李公子说得对,短期内这样的火枪即便装配,也少不了长矛兵一样的士兵配合使用。”
“再有就是长运来说,铁甲没有用了。”
“对!对!”冯瑜大半辈子扔在了神机营里,他对李鄂这火枪潜力的相信,是在场所有人里最高的,“枪足够强,铁甲也就一点用没有了。”
冯瑜说到这里,上前一步说:“因此朝廷应该立刻给神机营一大笔钱,也给杨洪那边同样的钱,一起研制这个火枪,这样可以让火枪研制得更快更好。
“再有,臣以神机营坐营身份请陛下让李公子来神机营效力,他这样的人不以这柄新式火枪为起点,研究新的战法,对大明就是浪费。
“现在大明之所以北方防守压力太大就是因为火枪与战法的不足,之前臣不敢这样想,但是,这张图纸,让臣不能不相信这样想是正确的。
“臣之所以会来这,耽误李公子给殿下与您讲课,就是因为正常走流程,臣想把这些话说出来会晚很多,大明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啊!”
李鄂听到这里自己也有些懵。他不认为,大明能让驸马爷去神机营干这事。这种事即便是皇帝为代表的皇族放心,大臣们也不可能轻易认同的。
这些事想想就吓人啊!
冯瑜这时候还在继续说:“陛下!臣现在想说的就这些了,这份图纸,臣就交给王先生了。”
冯瑜说完上前,把图纸叠好交给了王振。
“陛下!即便驸马爷不能直接在神机营里任职管事,您也一定要让臣可以为了神机营的事,去找李公子帮忙,李公子这份图纸实在天纵之才啊!”
“我……”
“公子你别谦虚!”冯瑜严肃地说,“你这火枪结构大巧不工,我认为我与您相比这辈子活到狗肚子里去了,我在过几天会到李家拜访你的!”
冯瑜随即向朱祁镇等人施礼告辞。
冯瑜离开之后,朱祁镇在场所有人都有一些发懵,冯瑜的话,让他们暂时都没有多少听课的兴致了。
李鄂则是心情复杂,但是,他现在也不适合就这样把讲课的事躲过去。
“陛下!殿下!没有其他的事,在下这就开始讲课吧?”
“好!你讲吧!”朱祁镇毕竟还是个孩子,他的心思变得也快,一想到李鄂一定为这一次的课准备了很久,便也燃起了听课的兴致。
“在下今天要讲的,是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与大明可以引以为戒的地方。”
李鄂说到这里,心中暗暗叹气。按他本人的意思,他更想把同样的东西,通过南宋的灭亡讲清楚。
可是根据原来那个李鄂的情况,他了解王安石变法就比较出戏了,了解南宋灭亡前后的历史更出戏。
因此,他不得不从“安史之乱”开始讲。
“安史之乱之所以会发生,直接原因是杨国忠反复构陷安禄山,根本原因在于大势已经成了,有没有安禄山,造反是一定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