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气急败坏的祝鑫
- 重回亲哥被斩首前,我被娘家带飞
- 漫三七
- 1580字
- 2025-04-03 20:45:10
两日后。
宋婉君打开祝鑫寄过来的信件,茫然地眨了眨眼。
“嬷嬷,他竟然说千万别包庇张家的错处,绝不能心慈手软,一定要严惩,他是不是中毒了啊?”
祝鑫幼年长在京城,那时候祝文瑞稳坐首辅的位置,正是祝家如日中天的时候,直到祝鑫十五岁,祝文瑞才告老还乡。
祝鑫是看多了高官显贵对着祝家低头示好的模样了,所以他的行事风格偏向大胆。
比如云麓书院的名额,高价卖粮……他总觉得这些事祝家能兜得住,却忘记了祝家这时候最需要低调谨慎。
宋婉君写信过去时,她知道祝鑫肯定能想通,但是再怎么想通,他的态度应该是赶紧收手。
最最次也应该是谨小慎微,怎么这封信处处透露着气急败坏啊?
赵嬷嬷也觉得奇怪。
突然,她灵光一闪,“夫人,老爷处处照顾张家会不会是为了银子?”
“应该不可能吧。”
宋婉君越说声音越小,想一想祝鑫的性子,相信他对祝忆霜有感情,愿意为她忙前忙后,还是相信他是为了银子吧。
虽然房间内没有其他人,宋婉君还是非常尴尬!
“怎么会呢?他怎么会眼皮浅到为了点银子这么做啊,我们家又不缺银子。”
祝家的钱财大头主要是盐引特权,曾经鼎盛的时候能掌握一年发行的五分之一盐引,能进账一百多万两。
现在祝家韬光养晦,官场局势变化,手中就剩下了五万盐引,一年能进账二十万两。
还有各处的田地、商贾的孝敬银子,林林总总一年有个五六万两。
赵嬷嬷道:“老爷可能是为了以后考虑,如果祝家后续官路不顺,还能有银子傍身。”
宋婉君一默,咳咳,真有可能哦。
现在祝家嫡支守孝,整体的策略是韬光养晦,少做不做。
如果祝家出孝后,不能迅速崛起,让人看出祝家没落的迹象,旁人就会瓜分了祝家手中的盐引、田地之类的东西。
要为了以后考虑,这些银子要养门生故交,资助落魄的亲朋、看重的寒门子弟、各个书院,这些都是不能剔除的开销。
所以为了往后做准备,祝鑫是非常想要开源的。
恰巧张家就撞了上来。
当他从幕僚口中知道,张家卖粮没送来一点银子,反而只给自己送来一份告状的信时,他破防了!
他气得脚一滑,四脚朝天栽倒在了河堤上,险些就顺着豁口滑进河中。
祝鑫更气了!
混账玩意!
老子给皇帝老儿干活,他还要给老子钱粮呢,你们竟然想白嫖?!
简直是畜生啊!
一向只有老子白嫖其他人的,竟然有人想占老子便宜?
都杀了!
全都杀了!
一个不留!!
这就有了宋婉君手中这封气急败坏的信。
宋婉君终于理解了祝鑫的脑回路,深吸了一口气。
如果祝鑫在这里,她一定、一定会抄起手边的花瓶往他脑袋上砸!
从古至今,只听说过拿钱买民心的,什么时候拿民心换钱了啊?!
两家又不是只延续个一二十年就死了,几百年的大族看重的是长远,是民心。
在这种危难时候,用些钱就能买来周边几郡的人心,简直是赚疯了!
就算是两家家财散尽都是值得的,钱用完了可以再来,但是这种收揽民心的机会可是不能再有了!
宋婉君气得狠狠捶了靠枕,“嬷嬷,我倒宁愿他是在乎姐弟之情,他竟然是为了银子……银子啊!”
“我都没脸说出去,太羞人了啊!我嫁的就是个没脑子的狐狸精,只有一张脸蛋能看了!”
还有更让宋婉君抓狂的事情了。
红桃匆匆进来,喊道:“夫人,府城南边几个村的里老登门,说是张家在那里强买强卖,逼他们卖地买陈粮。”
宋婉君:!!!
本朝有“耆宿”制度,里老是由村中年老、德高望重的人担任。
由村民选出来,到官府登记,之后村中有什么事情都是到里老面前调解纠纷,如果不能调解,村民才会选择去见官。
祝家高门大户,寻常官员都不敢来,里老今天登门,就意味着是真的被逼到了绝路,想来求一条活路了。
宋婉君脑中惊雷炸响,提着裙摆一溜烟跑了出去。
府门外已经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最里面是几个头发花白,拄着拐杖的老者。
宋婉君鬓发散乱,额角布着细汗,完全没有了平时的体面。
她上来就避开了里老的行礼,“这里不是官府,不论品级,我年纪轻,各位都是长者,如果不介意,就把我当作晚辈吧。”
她知道里老的顾虑,没把人请进门,就这么当着所有人的面做出了保证,祝家先前绝对不知道这件事,一定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