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心
  • 白剑峰
  • 1595字
  • 2025-03-13 17:21:11

请对医生好一点

著名文学家夏衍在临终前几度昏迷,有一天晚上病情恶化,身边人员对他说:“我去叫大夫。”此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就昏睡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叫医生”与“请医生”,一字之差,境界迥异。一个人对待医生的态度,反映了他对待生命的态度。一个尊重生命的人,自然会尊重医生。

据北京协和医院原名誉院长方圻的女儿回忆,她的爸爸在家里也常把“请”字挂在嘴边:“请把这杯茶换一下。”“请把那张报纸递给妈妈。”说完还要追加“谢谢”两个字。在医院,他对院长、熟悉或不熟悉的新老医生、年轻护士、轮番倒换的护工;在家,对家中的保姆,都用“请”字。重要的是,无论对象是谁,与这个字相伴随的声音大小、长短顿挫、语气表情都是一模一样,从来不是客套而是由衷的。在医院最后的日子里,想说出“请”也已很费力了,他便慢慢地将双手勉强合拢,轻轻摇一摇做作揖状—— 一种彻底的“中国式语言”!

有人说:过去医疗行业风气好,医生确实令人尊重;如今医疗行业风气不好,医生很难让人再尊重。媒体总说医生很累很辛苦,难道患者就不累不辛苦吗?哪个行业都不容易,为什么偏偏要尊重医生呢?

其实,尽管时代在变,但医生的初心没有变,医患关系的本质也没有变。尊重医生,是人类在生命延续中达成的共识。因为医学是爱的产物,也是人性善良的表达。既然生命至上,医生作为生命的守护神,理应受到特殊礼遇,这难道不是尊重医生的理由吗?

况且,医生是你一辈子离不开的人。人的一生,从起点到终点,都需要医生的陪伴。人出生后见到的第一个人是医生,临终前见到的最后一个人也常常是医生。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你可以选择不当医生,但你不可能不当病人。没有人敢说,这辈子绝不和医生打交道。即便医生自己也会生病。当你健康的时候,也许想不起医生;当你生病的时候,肯定离不开医生。如果说疾病是生命的暗夜,医生就是那个为你提灯的人;如果说疾病是生命的寒冬,医生就是那个为你生火的人。

当患者生命垂危时,医生总会倾尽全力救治。网上曾流传过一张照片:在重症监护室里,患者躺在床上,医生靠在陪护椅上,戴着眼罩,和衣而卧。患者是一名农村少年,医生和患者素不相识,却日夜守护,不离不弃。医生如此对待患者,是源于内心的善良和慈悲。每当一个病人抢救失败,医生比谁都难过,这种难过,不是谁都能理解的;每当一个病人抢救成功,医生比谁都快乐,这种快乐,不是谁都能体会的。即便刚刚被不理智的患者家属辱骂过、殴打过,医生擦干泪水,依然会继续抢救病人。曾有一位医生说过一句让人心酸的话:“不要再打医生了,如果实在要打,请不要打死,打残废就行了,因为有一天,当你病了,他还可以坐在轮椅上帮你诊疗。”

当患者还有一线希望时,医生不会轻言放弃。一位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虽经全力抢救,依然昏迷不醒,病情持续恶化。随着住院账单越来越厚,家属屡屡暗示放弃治疗,但是,医生却不愿丢下自己的病人。一个素昧平生的医生,竟成了最想让他活下来的人。也许,这就是现实。有时,在你最难的时候,朋友可能背叛你,家人可能放弃你,但医生不会抛弃你。医生就是这么“轴”,只要有一线生机,就要坚持到底。因为病人活下来,就是对医生最大的奖赏。

当患者需要帮助时,医生总会施以援手。每当夜幕降临,只要医院的灯还亮着,你就会睡得踏实。因为你知道,医院的大门是永远敞开的,不管什么日子,总有一群医生在值班待命。当你遭遇突发疾病时,无论身边有无亲人,医生都会奋力抢救。有了这份笃定,你的内心就不会恐惧。假如有一天,医院关门了,医生不见了,你还会如此淡定吗?

当然,医生这个群体并不完美,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从整体上看,谁也无法抹杀医生的贡献,谁也不能否定医生的伟大。人类之所以尊重医生,就是因为敬畏生命。如果你做不到尊重医生,至少也要做到不伤害医生。

只要生命还可贵,医生就永远受尊重。为了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悉心照护,请对医生好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