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吐蕃入侵唐朝的预言

谶曰:

旌节满我目,山川跼我足。

破关客乍来,陡令中原哭。

颂曰:

蝼蚁从来足溃堤,六宫深锁梦全非。

重门金鼓含兵气,小草滋生土口啼。

吐蕃对唐朝的侵扰,可谓是由来已久,就像一个顽固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大唐的边境。

安史之乱的爆发,让唐朝陷入了一场巨大的内乱之中,国力与精力都被大量消耗。而吐蕃就像嗅到了猎物虚弱气息的野狼,趁机而动。他们迅速进占了陇右、河西等重要地区,将唐朝的边疆防线撕开了大口子。

公元763年,吐蕃更是胆大包天,竟然一路长驱直入,侵入了唐朝的都城长安。想象一下,那原本是大唐最为繁华、威严的心脏地带,如今却被外敌践踏,一片狼藉,百姓们流离失所,景象何等凄惨。

然而,吐蕃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在公元764年至765年期间,他们又勾结回纥,组成联军,再次向中原地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中原大地顿时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

在《推背图》中,对这一时期的局势有着深刻而生动的描述。

“旌节满我目”,这里的“旌节”是使节所用的带有一节节羽毛的旗子。当人们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这样的旌节,意味着胡人的势力无处不在,胡人为患的局面已经相当严重。

“山川跼我促”则生动地描绘出了唐朝此时的艰难处境。由于胡人的不断侵扰,唐朝的国势难以伸展,就好像被无形的绳索束缚住了手脚,在这广袤的山川之间,显得局促而无奈。

“破关客乍来”,形象地刻画了那些从关外破门而入的胡人,如同不速之客般,肆意侵扰中原大地,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陡令中原哭”,短短五个字,却道出了中原百姓的悲惨境遇。内有安史之乱的余波未平,外有吐蕃、回纥等外敌的频繁侵犯,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能痛哭流涕,祈求安宁。

综上所述,这一系列的描述暗示着胡人的侵扰给唐室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唐朝的国势也因此逐渐衰微。而颂曰中的第四句“小草滋生土口啼”,巧妙地暗示了入寇的胡人中有吐蕃,仿佛在历史的画卷中,为我们悄悄点明了这个隐藏在暗处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