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五代气数已尽的预言

谶曰:

李树得根芽,石榴漫放花。

枯木逢春只一瞬,让他天水自荣华。

颂曰:

金木水火土已终,十三童子五王公。

英明重见太平日,五十三参运不通。

在《推背图》的此象中,从“李树得根芽,石榴漫放花。枯木逢春只一瞬,让他天下竞荣华”的词句及顺序来看,有着独特的历史暗示。

“李树得根芽”指的是李存勖建立的后唐。李存勖作为唐朝的继承者,使得李家的基业得以延续,恰似李树重新生根发芽。

“石榴漫放花”则对应着石敬瑭的后晋和刘知远的后汉。“石”代表石敬瑭,而“榴”与“刘”同音,暗示着刘知远。这两个朝代如同石榴花般,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

“枯木逢春只一瞬,让他天下自荣华”说的是刘汉之后的周世宗柴荣。柴荣原本姓柴,“柴”恰似枯木,而他的名字中有“荣”,寓意着枯木逢春。

柴荣天资机敏,被后周太祖郭威收为义子。他在位期间,文治武功俱佳,无论是政治、学术还是军事,都达到了一时的巅峰。然而,可惜的是,他即位仅五年便崩逝。之后,年仅七岁的儿子宗训即位,可不到四个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就被拥戴为皇帝。所以,“枯木逢春只一瞬”形象地描述了柴荣辉煌却短暂的统治;“让他天下竞荣华”则意味着将天下的荣华让给了他人。

再看颂曰部分,第一句“金木水火土已终”含义清晰。“金木水火土”作为五行符号,在此代表着循环之意。五行循环相生,生生不息。这里是在表明五代的循环已然结束,气数已尽。

颂曰第四句“五十三参运不通”也十分精准。五代从公元907年的后梁开始,到后周结束,一共历时五十三年,这五十三年的命运仿佛被这句谶语所言中。

在这五十三年里,历经了五代:

其一,后梁,有太祖朱温、末帝朱友贞两位皇帝;

其二,后唐,包括庄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闵帝李从厚、废帝李从珂四位皇帝;

其三,后晋,有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贵两位皇帝;

其四,后汉,有高祖刘知远、隐帝刘承佑两位皇帝;

其五,后周,有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宗训三位皇帝。

五代一共有五个开国君主,十三位皇帝,恰好对应颂曰第二句“十三童子五王公”。

此象中相对不太明确的暗示是颂曰第三句“英明重见太平日”,究竟是指周世宗柴荣在位五年间的英明之治,还是指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后的太平景象,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