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俄罗斯建筑
第一节 概述
19世纪俄罗斯作家Н.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的序列通常从建筑开始,因为在人类所有的多少带有实际目的的各种活动中,只有建筑活动有权利被提高到艺术的地位。”1建筑艺术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建筑形式表达社会思想和人的需求,还能给予人视觉的美感。
建筑艺术是俄罗斯艺术的主要门类之一,在俄罗斯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俄罗斯建筑物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祭祀建筑(图1-1),另一类是世俗建筑(图1-2)。17世纪之前,祭祀建筑物(教堂、钟楼)在俄罗斯开始大量出现并且在建筑中占据主要的地位。世俗建筑在17世纪以前的发展较为缓慢,从18世纪才开始迅速发展并达到较高的水平。

图1-1 主显圣容木质教堂(1756)

图1-2 福里亚金(老):克里姆林宫内的捷列姆宫(1635–1636)
俄罗斯的森林覆盖面积很大2,到处是针叶林、松树、橡树、白桦等树木。因此,古罗斯人很早就发现木头是一种容易就地取材的很好的建筑材料3。公元10世纪之前,古罗斯营造师已掌握了木建筑技术,他们用木头修建城堡、城墙、桥梁、神庙、磨坊、粮仓、澡堂等建筑物。那时候,营造师主要靠榫头互相咬合建成各种建筑物,而很少用铆合,即使用铆合,那铆钉也是木质的。这种木质建筑物有易装易卸的优点,就连神庙、城堡等大型木建筑,若需要也能拆能卸,可运往他处重新安装起来。从保留下来的一些图片资料看,古罗斯的木建筑物颇具特色,反映古罗斯人的建筑审美观和情趣,显示出古罗斯营造师的智慧和技艺,表明古罗斯已经有了较高的营造术水平。
但是,木质建筑物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易燃,二是易朽,尤其是易燃的弱点已被几百年的俄罗斯历史所证实4,这就迫使古罗斯营造师不得不去寻找和使用新的建筑材料。
公元988年“罗斯受洗”,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之后,基辅罗斯开始大规模地修建基督教教堂。据记载,仅在基辅城就建起大约几百座教堂。随着教堂的兴建热潮,石建筑技术便从拜占庭传入罗斯。在拜占庭营造师的传帮带下,俄罗斯营造师接受了拜占庭祭祀建筑的理念和风格,尝试用石材修建教堂和祭祀场所,开启了俄罗斯的石建筑时代。
公元989年,第一座古罗斯石教堂—十一税教堂(又名圣母升天教堂)在基辅落成,开启了俄罗斯建筑艺术的新时代。此后,在基辅、普斯科夫、诺夫哥罗德、弗拉基米尔等诸多公国的土地上,用石头修建的教堂、钟楼、修道院以及其他祭祀建筑拔地而起。如,基辅索菲亚大教堂(1036–1057)、基辅洞穴修道院的升天大教堂(1073–1077)、波洛茨克索菲亚大教堂(11世纪中叶)、切尔尼科夫主显圣容大教堂(1036)、诺夫哥罗德索菲亚大教堂(1045–1050)、诺夫哥罗德尤里修道院的格奥尔吉大教堂(1119)、佩列斯拉夫尔主显圣容大教堂(1152,图1-3)、弗拉基米尔升天大教堂(1158)、弗拉基米尔德米特里大教堂(1194–1197)成为俄罗斯最早的一批祭祀建筑,显示出石建筑在俄罗斯的发展和普及。

图1-3 佩列斯拉夫尔主显圣容大教堂(1152)
1223年,蒙古鞑靼人入侵,把众多的俄罗斯城镇夷为平地,给俄罗斯建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和无法弥补的损失。金帐汗国在俄罗斯250多年的统治延缓了俄罗斯祭祀建筑的发展。1480年,俄罗斯摆脱了蒙古鞑靼人的统治之后,祭祀建筑在斯摩棱斯克、波洛茨克、弗拉基米尔、苏兹达里等地渐渐得到了恢复。随着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莫斯科开始引领整个俄罗斯祭祀建筑的发展潮流。
15世纪,在莫斯科建成了克里姆林宫城堡(图1-4)。在克里姆林宫内,安息大教堂(1475–1479)、报喜节大教堂(1484–1489)、圣母法衣存放教堂(1484–1485)、天使长大教堂(1505–1508)、伊凡雷帝钟楼(1505–1508)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俄罗斯祭祀建筑物。16世纪,莫斯科郊外的主升天教堂(1532)和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1555–1561)等角锥顶教堂的诞生,标志着俄罗斯祭祀建筑的多样化发展。

图1-4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城堡(15–16世纪)
17世纪,在莫斯科及俄罗斯各地出现了一些用石材、砖头建造的宫殿、庭院、剧院、车站、博物馆、商店、私人住宅等建筑物,表明石头和砖头也成为世俗建筑的主要建材。大量的世俗建筑物出现让石建筑术在俄罗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18世纪上半叶,彼得大帝时代的俄罗斯建筑师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欧的建筑艺术。他们在继承古罗斯木营造术的传统和石建筑术的同时,借鉴和学习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和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艺术,对俄罗斯建筑的结构、风格、语言等进行变革,形成了俄罗斯巴洛克建筑艺术。
纳雷什金风格建筑是俄罗斯最早的巴洛克风格建筑。莫斯科菲里圣母节教堂(1690–1693,图1-5)、斯莫尔尼修道院大教堂(1748,图1-6)是这种风格的祭祀建筑的杰作,而彼得堡的冬宫、叶卡捷琳娜宫,莫斯科的察里津诺庄园5则是巴洛克风格的世俗建筑的范例6。俄罗斯巴洛克风格建筑的外观华丽,注重雕饰,把古罗斯建筑风格与西方巴洛克建筑风格衔接起来,一直是彼得大帝和伊丽莎白女皇时代的典型俄罗斯建筑风格。

图1-5 П.波塔波夫:莫斯科菲里圣母节教堂(1690–1693)

图1-6 Ф.拉斯特雷利:斯莫尔尼修道院大教堂(1748)
18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巴洛克风格建筑日渐衰微。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开始了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7时代。古典主义建筑的首要的特征,是建筑物正面的雄伟、结构严格的对称、建筑轮廓的简洁、线条逻辑的严谨。廊柱是古典主义建筑语言的基础,其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建筑物正面的柱廊(由6根柱或8根立柱组成)加三角墙的结构。彼得堡的喀山大教堂、伊萨基大教堂是18世纪俄罗斯古典主义的祭祀建筑的典范,而彼得堡郊外的彼得戈夫宫、塔夫里达宫,莫斯科的巴什科夫官邸是18世纪俄罗斯古典主义的世俗建筑的精品。
彼得堡的А.沃罗尼欣、И.斯塔罗夫,莫斯科的B.巴仁诺夫、M.柯萨科夫是18世纪最杰出的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师。
在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时期,还有过一种俄罗斯“哥特风格”建筑。实际上,这是欧洲的哥特建筑与俄罗斯巴洛克建筑相结合的一种风格。В.涅耶洛夫是第一位使用这种风格的俄罗斯建筑师,他在1772年设计建造的皇村舰船修造厂和艾尔米塔什厨房楼,就属于俄罗斯哥特风格的建筑,但这种建筑风格在俄罗斯存在的时间不久。
19世纪,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发生着演化和变异。当古典主义建筑还处在巴洛克风格的影响下,一些建筑师就试图摆脱巴洛克风格的影响,设计出一些风格渐渐变得严谨、简洁、倾向于廊柱式的建筑,演化为“严谨古典主义”和“崇高古典主义”。后来,一些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师按照沙皇的意旨和订单设计,把古典主义建筑变成了“尼古拉古典主义”“叶卡捷琳娜古典主义”和“外省古典主义”8了。
19世纪前25年,建筑师A.沃罗尼欣、В.斯塔索夫、A.扎哈罗夫、K.罗西等人继续古典主义建筑的原则和风格,完成了彼得堡古典主义建筑的晚期阶段,即“帝国风格”阶段。这种建筑物规模宏大雄伟、雕塑装饰丰富,往往有一些军事象征图案点缀。喀山大教堂、米哈伊洛夫宫(1819–1825,图1-7)、彼得堡海军部大厦、总参谋部大厦就是“帝国风格”建筑的杰作。

图1-7 К.罗西:米哈伊洛夫宫(1819–1825)
O.博韦、A.格里戈利耶夫、Д.日利亚尔迪是19世纪上半叶莫斯科建筑师的三杰。他们设计的建筑物与彼得堡建筑师设计的不同,鉴于几次莫斯科大火给城市造成的灾难教训,他们的设计避开了宏伟的“帝国风格”。建筑物的规模一般较小,形式也较为朴实。
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发展把工业进步的成就带入建筑中,在俄罗斯建筑艺术上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一方面,这种印记表现在建筑技术的完善,新型建筑物的出现,银行大楼、工业交通大楼、铁路车站、大型封闭式商店如雨后竹笋拔地而起;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发展引起了建筑的危机。一些达官贵人和富豪无序的、无规划的建造导致城市建筑布局混乱和建筑规模失调,城市中心地段的豪华建筑与城郊地带的简陋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这个时期,俄罗斯风格建筑的发展导致了俄罗斯–拜占庭风格建筑和新俄罗斯风格建筑的出现,使19世纪下半叶的一些建筑物具有折衷主义倾向。就是说,这种建筑物的设计打破了古典主义建筑的戒律,不受什么框框的局限,而综合利用各种风格建筑的因素和成分。彼得堡的安息教堂、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就是这种风格的标志性建筑。从建筑功能上看,具有折衷主义思想的建筑师优先考虑的是建筑物的实用功能,而艺术性被推到次要的地位,降低了对建筑物的艺术性和审美趣味的要求。因此,出现了一些过多顾及其实用价值的建筑物。如,В.舍尔伍德设计的莫斯科历史博物馆(1875–1881,图1-8)、А.卡明斯基设计的罗帕金娜官邸(1876,图1-9)等。这些建筑物只是在正面的个别部分有所装饰,其他几面和内部谈不上什么装潢之美,因此建筑物的艺术性只停留在外在的层次上。严格来说,折衷主义建筑称不上有什么风格,因为它本身没有自己的风格特征,仅是各种建筑风格的“拼凑”而已。

图1-8 В.舍尔伍德:莫斯科历史博物馆(1875-1881)

图1-9 А.卡明斯基:罗帕金娜官邸(1876)
19世纪末,在俄罗斯还出现了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变种—伪俄罗斯风格建筑。伪俄罗斯风格建筑热衷于中古时期的俄罗斯建筑的门窗框的装饰和拱门,如,Н.波兹杰耶夫设计的伊古姆诺夫官邸9(1895,图1-10)、Д.乞恰戈夫设计的莫斯科市杜马大楼(1890–1892,图1-11)就属于这种风格的建筑。

图1-10 Н.波兹杰耶夫:富商伊古姆诺夫官邸(1895)

图1-11 Д.乞恰戈夫:莫斯科市杜马大楼(1890–1892)
19世纪,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建筑设计师们有一个共同的建筑设计特征,那就是他们不但注重建筑物本身的风格、造型和结构,而且还顾及建筑物与周围空间,与其他建筑物(广场、街道)的相互关系。在设计建筑物时,他们考虑到它与城市总体建设规划联系,使之与城市的整体建筑规模和风格相协调,要为城市增加新的美丽的点缀。此外,19世纪的俄罗斯建筑师们更注意建筑造型的严谨、规模的宏大、结构的合理和外形的美观。同时,他们还把注意力集中到设计实用的世俗建筑物上(如,政府各部的办公大楼、剧院、商店、仓库、马厩和民宅等)。这样一来,以教堂、修道院和宫殿为城市主体建筑的风貌发生了变化,城市的建筑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建筑设计师,A.列扎诺夫、B.施列杰尔、K.贝科夫斯基、Г.博谢、Д.格利姆、A.克拉柯乌、A.科尔诺斯塔耶夫等建筑师也为19世纪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名字永远留在俄罗斯建筑艺术史中。
19世纪–20世纪之交,俄罗斯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建筑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可能。在彼得堡、莫斯科以及许多外省城市里修建了车站、饭店、商店、剧院、市场等建筑。这个时期,建筑也像艺术的其他形式一样,寻求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一些建筑师在尊重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同时,大胆吸收现代派建筑艺术的成分,呈现出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的综合,回顾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俄罗斯风格等建筑风格应运而生。
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期间,俄罗斯建筑事业十分艰难。在社会动荡和战乱年代里不可能大兴土木。所以,许多俄罗斯建筑师把精力放到对已有的建筑物的改建上。由于当时国内的资金和建材都十分短缺,不少改建方案大都停留在图纸上。如,B.塔特林10设计的“第三国际塔”(1920)是一座有趣的、富有想象力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具有现代派的风格,简单的、螺旋式的构造表明塔特林一反古典主义建筑传统而进行的大胆探索,但这个设计仅是一张图纸,只标志着20年代俄罗斯建筑艺术的一个新流派而已。由于10–20年代俄罗斯建筑业不景气的状况,有的建筑师“改行”与雕塑家联袂设计纪念碑了。Л.鲁德涅夫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设计的彼得堡马尔斯教场上的革命战士纪念碑(1917–1919),是一座大型建筑,不大像一般的纪念碑。
国内战争结束后,俄罗斯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大批新城市、新工厂、新电站、新住宅拔地而起,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新的、苏维埃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把古老的俄罗斯建筑传统与创新的建筑探索结合起来,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是合理主义流派,该派的建筑师注意建筑的艺术形象,广泛地使用新建筑材料,注重建筑外观结构的客观规律,设计师H.拉多夫斯基是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1。他设计的代表性建筑是莫斯科地铁红门站入口(1935,图1-12)。另一个是构成主义流派。构成主义建筑的形式严谨、简单,但并不枯燥乏味。该派建筑师的设计特别注意建筑物的实用性,代表设计师是韦斯宁三兄弟12、Л.金兹伯格、И.列奥尼多夫、戈洛索夫兄弟13等人。莫斯科市中心的《消息报》大楼(1925–1927,图1-13)、祖耶夫文化宫(1927–1929)就是构成主义建筑物。应当指出,合理主义建筑风格和构成主义建筑风格并非势不两立,这两种建筑风格具有一种综合的倾向并表现在20年代的住宅建设上。

图1-12 Н.拉多夫斯基:莫斯科地铁红门站入口(1935)
30年代,在建筑艺术上出现了斯大林时代的“帝国风格”。建筑师И.若尔托夫斯基设计建造的一系列高大的帝国风格住宅大楼(图1-14)出现在莫斯科的列宁大街和高尔基大街上,直到今天依然保持着其宏伟的风格。

图1-13 Г.巴尔欣:《消息报》大楼(1925–1927)

图1-14 斯大林时期帝国风格住宅建筑(20世纪30年代)
1935年,莫斯科的“基辅”地铁站建成,开辟了俄罗斯建筑史上新的一页。地铁建设一方面是市政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科学技术发展使然。莫斯科地铁建筑含有两种建筑风格。一种是严谨的古典主义风格,另一种是自由的现代风格。每个地铁站的设计风格和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同,装潢也各有千秋,把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结合起来,仿佛是一座座地下的艺术宫殿,显示出俄罗斯建筑师和雕塑家的艺术创作水平。
卫国战争期间,俄罗斯国家的全部人力和物力都被用于与德国法西斯的战争上,建筑事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战后的建筑主要是恢复城镇的建设。50年代,在城市建筑中出现了一种贪大求高的倾向,这在莫斯科的城市建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莫斯科大学楼群、乌克兰饭店、外交部大楼、列宁格勒饭店等“七姊妹”摩天大楼就是这种倾向的代表。
50年代后半叶,苏联官方对建筑方式做出一些重大的调整。1954年12月,在全苏建筑者大会上,人们尖锐地批判了只追求建筑物外观的气派宏伟,而忽视其使用功能的倾向,于是“赫鲁晓夫式住宅楼”大批出现了。这种住宅楼虽缓解了居民住房的紧张状况,但毫无建筑艺术之美,也影响到了城市建筑的总体面貌。
60–70年代,一种朴实、经济、以新工业为基础、能表现现代技术和审美观念的现代建筑得到了大大的发展。以莫斯科为例,最为壮观的是克里姆林宫大会堂(1960–1962)、莫斯科加里宁大街上的经互会大厦(1963–1970,图1-15)、奥斯坦基诺电视塔14(1960–1967,图1-16)、俄罗斯联邦政府大厦15(1965–1981,图1-17),等等。

图1-15 М.帕索欣:经互会大厦(1963–1970)
1980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莫斯科召开第20届奥运会,这对莫斯科乃至整个苏联建筑业是一次巨大的促进。于是,不仅在奥运会的比赛城市莫斯科、塔林、列宁格勒、基辅和明斯克,其他一些与这次奥运会有关的地区也对城市和道路作了改建和维修。新建了一大批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射击场、赛马场和其他体育设施,还建起了不少的旅馆、饭店、奥运村等。此外,通讯、交通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也都大为改观。在4年的准备工作中,在莫斯科兴建和改建了大约70个大型的体育馆所和设施。如,对列宁中央体育场和其他的体育设施做了维修,建成了可以进行12种体育比赛的多功能的“友谊”体育馆(1979),等等。其中,莫斯科奥林匹克体育综合体16 (1977–1980)是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图1-16 Л.巴塔洛夫、Д.布尔金、M.什库特和Л.希巴金:奥斯坦基诺电视塔(1960–1967)

图1-17 Д.切丘林:俄罗斯联邦政府大厦(1965–1981)
90年代,俄罗斯掀起了宗教回归的热潮。官方在加强城乡建设的同时,大规模修建和重建教堂。莫斯科基督救主大教堂(1996)的重新建成是俄罗斯建筑史的一个里程碑,它继承了俄罗斯–拜占庭祭祀建筑的风格,又增添了20世纪建筑的一些元素。这座教堂的重建不但是俄罗斯宗教生活的一个重大事件,而且也是俄罗斯建筑史上的一个重大的成果。随着这座大教堂的建成,在俄罗斯各地的城乡里,教堂、钟楼像雨后春笋一样建立起来,标志着祭祀建筑在俄罗斯的大规模复兴。
20世纪末,俄罗斯建筑顺应世界建筑发展的现代化潮流,出现了追求“高、大、时尚”的倾向。莫斯科国际商务中心建筑综合体(莫斯科城)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个建筑群气势宏伟,是当代的摩天大楼建筑群。
20世纪俄罗斯建筑的风格多样,有古典主义、折衷主义、“帝国风格”、现代派及其种种分支流派。从莫斯科和彼得堡的一些当代建筑物17来看,俄罗斯当代建筑的总体趋势,是设计师们不囿于俄罗斯建筑传统,用现代的审美、观念、方法去处理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装饰,注重建筑物的实用性,大胆使用新的建筑材料,追求建筑物的高大宏伟,具有多功能性、舒适性、外观前卫等特征。遗憾的是,这些建筑物已经失去或看不出俄罗斯建筑的民族特色了。
纵观千年来的俄罗斯建筑史可以发现,俄罗斯建筑艺术表现、反映俄罗斯社会的和精神的生活进程及其复杂性。各个时代的建筑师在继承本民族建筑传统的同时,寻找符合时代精神的建筑语言、流派和风格。此外,俄罗斯建筑艺术并非在封闭的空间里发展,而一直与外部世界互动,积极学习其他民族的建筑艺术,把各国的建筑艺术经验与本民族的建筑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具有俄罗斯民族特征的建筑艺术。
1 Н.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周扬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第58页。
2 俄罗斯的森林占整个国土面积的46.6%,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0%,俄罗斯的森林面积为世界第一。
3 如今,木头依然是俄罗斯农村的建筑材料之一。
4 在历史上,莫斯科、弗拉基米尔、罗斯托夫、普斯科夫、诺夫哥罗德等城市均发生过多次大火,给这些城市的建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5 也有人把这个建筑群归为“新哥特风格”或“伪哥特风格”建筑物。
6 18世纪俄罗斯巴洛克建筑的主要设计师是俄籍意大利人拉斯特雷利、蒙费兰、勒布隆、特列吉尼等人。
7 早在17世纪,古典主义艺术思想就在欧洲出现了。这种思想要求艺术家遵循一种基于理性基础上的创作规范和原则。但在每个欧洲国家里,古典主义艺术的规范和原则有所不同,每个国家的古典主义艺术体现出各自民族的特征。对18世纪俄罗斯艺术家来说,首先是古典主义艺术与新世俗文化的联系;其次,欧洲古典主义艺术的形象的鲜明性、艺术形式的精雕细刻也是令俄罗斯艺术家关注的东西。但是,俄罗斯艺术家在学习欧洲古典主义的时候,没有像欧洲古典主义艺术家那样过分强调艺术中的理性,而认为理性与良知的和谐统一是艺术的需要。所以,在俄罗斯古典主义艺术中感到的、看到的和听到的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有时感性甚至占有相当的地位。
8 在俄罗斯建筑学上,古典主义建筑的分期和这些名称不是绝对的。总的来看,早期的古典主义建筑尚未完全摆脱巴洛克建筑的影响,中后期的古典主义建筑摆脱开巴洛克风格,才逐渐成为严谨、简洁、廊柱式的建筑。
9 如今,这里是法国驻莫斯科大使馆。
10 В.塔特林(1885–1953)是20世纪20年代的新艺术代表,俄罗斯结构主义建筑风格的创始人。1914年,他在个人画室里第一次展出一些用铁、木材、玻璃、灰浆、粘料以及一些成品局部组成的抽象作品(称作“综合–静态构图”)。后来他又组办了名为“有轨电车B”“1915年”和“商店”的抽象派艺术展览,从此开始了俄罗斯先锋派中的结构主义艺术流派,这种艺术派别与K.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艺术相对立。塔特林的建筑设计是空想式的,因此无法实施。“第三国际塔”就是这样的一个建筑设计物,是对十月革命时代的一种象征主义的表现。
11 此外,还有А.叶菲莫夫、В.克林斯基、И.彼得罗夫、Н.多库恰耶夫等人。
12 列昂尼德·韦斯宁(1880–1933)、维克多·韦斯宁(1882–1950)、亚力山大·韦斯宁(1883–1959)。
13 И.戈洛索夫(1883–1945)和П.戈洛索夫(1882–1935)。
14 莫斯科奥斯坦基诺中央电视塔是Л.巴塔洛夫、Д.布尔金、M.什库特和Л.希巴金等人设计的。它在当时为世界的第二高塔(553米),构成了莫斯科的一大景观。
15 这个建筑物位于莫斯科河边的一块高地上,由Д.切丘林设计的。如今,它是俄罗斯政府的办公大厦。这是一座高达119米的现代风格建筑,由于它和谐地融入周围的建筑,所以并不显得鹤立鸡群。
16 莫斯科奥林匹克体育综合体位于和平大街的地铁站附近。奥林匹克体育综合体由两个建筑物组成:一个是可以容纳4万5千人的体育场,另一个是可以容纳1万5千人的游泳馆。
17 诸如,莫斯科国际商务中心建筑综合体(莫斯科城)、彼得堡的俄罗斯联邦国家科学中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竞技场大厦、“塔之最”商务中心(145.5米)、“拉赫塔中心”多功能商务综合体(462.7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