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龙舟大会
- 倚天:大明皇帝宋青书
- 须弥一粒沙
- 2028字
- 2025-03-31 00:03:05
宋青书内力磅礴、武学眼界又高,看得出梅念笙现在的武学修为。
剑法是准一流,内功却十分拉胯,完全不入流。定是还没获得传奇内功‘神照经’。
神照经是一部能和九阳神功媲美的绝世内功,也是至刚至阳。
若有机会,不妨要染指一番,现在自身纯阳无极功已登峰造极,内力增长速度减缓许多;太师父构想的太极神功系列,尚未完善。
本想着四川之行结束后,抽空去趟秦岭终南山,寻访杨家后人,看有没有机缘学得道家绝品内功:九阴真经。
如今从梅念笙口中听到武功功法,所料不差的话,必然是神照经。
太师父说过,九阳神功能解无忌的寒毒,那么同样至刚至阳的神照经想来也可行。
尽管心中火热,宋青书丝毫没有表露出来半点分。
堂堂武当掌门,觊觎一本江湖秘籍,传出去只会让人笑话,有些事可做不可说。
宋青书顺着对方的话,说道。
“梅兄天资卓越,剑术高明,所欠缺者确实是内功心法。”
梅念笙微微苦笑,宋青书说的事实,何尝不是他心底的痛楚,机缘巧合之下得到连城剑法秘籍。
三年苦修,剑法大成,然内功却差劲至极,没有内功支撑,他迟迟踏不入一流境界。
家传心法仅是江湖二流,爷爷天赋异禀,修炼到六十多岁,才堪堪踏入一流高手境界。
对于家传心法,梅念笙不抱太大希望,如果按部就班,踏入一流境界起码要到四五十岁。
正因如此,梅念笙才对这次龙舟赛如此上心。
通过特殊渠道,他打探到屈子后人举办这届赛事,夺魁者的奖励是张神秘地图。
地图指向,是一处不知哪朝哪代的藏宝之地,其中涉及一部失传已久的绝世功法。
见梅念笙没有说话,宋青书接着说道。
“梅兄何须去寻那些缥缈无据的功法?你若是不弃,我愿引荐你入武当,七侠门下任你选择,入门便是亲传弟子,做我师兄。武当所有绝技,绝不对你藏私。”
这根橄榄枝,宋青书是真心实意的抛出去的,对于梅念笙的品性、天赋,他相当看重。
这种人若是进了武当,前途不可限量,更不会生出反骨。
梅念笙笑了笑:“承蒙宋掌门厚爱,在下出自巫山帮,自不可能另投他门。”
语气谦和,却带着一股傲气。
这没有出乎宋青书的意料,他轻叹一声,接着说道。
“梅兄。龙舟夺魁,你有多大把握?需不需要我帮忙?”
秭归的传统龙舟赛,名扬江汉,宋青书早所耳闻。
这不仅仅是划龙舟那么简单,属于无规则赛船。
不但要比速度,还可以掀翻对方船只,每年都闹出不杀人命。
最后环节,是夺旗,所以参与龙舟的人不但要精通水性,还要精通武功。
唯一限制的就是不可以使用兵刃,最多用船桨比拼。
“我倒是备齐了十五个帮中好手,划船、武艺都还行,可谁又敢保证夺魁?”梅念笙言语之中,并不是非常自信。
“若是梅兄不嫌弃,宋某愿助一臂之力。”
梅念笙一阵沉吟,过了好一会才开口:“让堂堂武当掌门上阵帮在下摇桨划船,这可不敢当。”
听对方口气松动,宋青书哈哈一笑。
“我二叔、七叔,都曾来参加过秭归龙舟盛会,有何怪哉。就这么定了,你若是怕我暴露身份,以后称我一声宋兄就是。”
“那么就有劳宋兄了。”对于这传言中的内功心法,梅念笙志在必得。
他也不是拘泥不化之人,和宋青书都谈了关于连城宝藏的事,让对方帮个小忙,无伤大雅。
翌日,正是端午时节,天空下着滂沱大雨雨。
香溪河口两岸之上,人满为患,数条龙舟蓄势待发。
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上,一个紫袍中年冒着大雨,站在上面,俯视着整个河谷。
两旁架着十六面牛皮大鼓,鼓手赤着上身,侧立一旁,蓄势待发。
紧随着的是三十二名号角手,持着牛角号角。
宋青书和梅念笙早已脱下长袍,换上了方便划船的紧身衣裤,来到了巫山帮的龙舟之上。
宋青书在龙头、梅念笙在龙尾,互成掎角,既要保护本队龙舟不被别人掀翻,也要伺机掀翻对手。
巳时三刻,高台上的紫袍人捧着双手、高举向天,开始悼念祭文。
他中气十足、声如洪钟,大雨声中,也让人能听得清晰完整,显然内力不俗。
悲戚的声音告慰屈原在天之灵,有如招魂,让在场之人听得无不悲切。
【维仲夏之吉日,楚水汤汤。】
【屈子忠魂,汨罗泱泱。】
【今竞龙舟,告慰国殇。】
【酹酒三觞,伏惟尚飨!】
随着紫袍人将三觞祭酒泼洒在地,龙舟赛正式拉开序幕。
号角声、大鼓声压过了滂沱大雨声;岸边的看客更是摇旗呐喊;冰冷的大雨丝毫没有影响到人们的热情。
随着高台下方十八枚惊天的大烟花炸响。
一声令下,鼓声震天,二十四只龙舟如离弦之箭瞬间冲出,劈开雨帘,激起层层浪花。
龙舟逆流而上,向着香溪河上游的桃溪口岸进发,人们奋力挥桨,雨水与汗水交融,模糊了视线,却是斗志昂扬;隐隐然含有杀气。
岸上观众冒雨呐喊,加油声此起彼伏,与鼓声、号角声、雨声交织成一片沸腾的热潮。
起初,各个参赛队还比较克制,仅仅是用力划船、加速。
很快,二十四只龙舟就分出了层次,大家都开始做起了小动作。
击水、荡桨、互相攻击、扰乱。
不一会,就有四艘龙舟翻了船。
见到这种情形,岸上的观众更加兴奋,呐喊声又大了几分。
十五里的赛程,最后还要夺下终点漂浮台上的大旗。
宋青书和梅念笙早早制订的策略,开始要保存实力,仅仅防守,不主动进攻。
按梅念笙的判断,估计到达半程,所剩龙舟不会超过三成,到时再发力便是。
这一战,他们最大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湘北的清河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