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简介

余 飞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核医学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上海市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评审专家,《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分部(上海)副主任。历任中国核学会核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继续教育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全国委员、上海市核学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教育技术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学科交叉课题、上海市级医院临床创新三年行动计划重大临床研究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等。入选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计划、上海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领计划;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医学科技奖等;开展甲状腺疾病演进分子机制及电离辐射重塑免疫微环境机制研究,主编/副主编著作4部。

林岩松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倡导基于131I治疗前后规范化评估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决策理念,主导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复发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中英文版撰写发布,执笔并修订多项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侧重分子特征与甲状腺癌的临床及预后关系探索,率先采用多种分子核医学手段探测碘难治性甲状腺癌,主导阿帕替尼、多纳非尼治疗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疗效的三期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在碘难治性甲状腺癌领域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甲状腺疾病领域发表相关文章100余篇,其中SCI文章3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及华夏医学科技奖,获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突出贡献奖、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